刘洪军 栾颖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病例选取2019~2020年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予以常规静脉内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予以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对比指标:术后TIMI血流分级、二磷酸腺苷(ADP) 、花生四烯酸(AA) 、胶原(COL)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 ]、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组间无差异(P > 0.05) ,术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术后ADP、AA、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概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术后LVEF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 0.05) ;术后LCEDD、LVESD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 0.05) ;近期不良心血管世界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的意义在于,有效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让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情况更佳,阻碍血小板聚集,提升左心室功能,有效控制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冠脉内局部药物释放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治疗,可以让冠状动脉血流实现早期再灌注。但是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处于高复合状态,PCI术后存在较高的远端血管栓塞及微循环障碍风险,大幅度升高了冠状动脉无复流、再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替罗非班是血小板抑制剂,在此影响下,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可受到阻断,最终阻碍血小板聚集[1]。替罗非班常规静脉滴注后最终到达冠状动脉病灶处的药物数量有限,且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直接冠状动脉内给药会增加冠状动脉病灶处的血药浓度,从而大幅度降低PCI术中及术后远端血管发生栓塞的概率,以保证冠状动脉血供的恢复。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19~2020年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7.82±1.23) 岁;观察至男21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8.31±1.14) 岁。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可比(P > 0.05) 。选取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不超过12 h患者;知情同意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前口服阿司匹林(每天300 mg) 、氯吡格雷(每天600 mg) 。
冠状动脉造影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施于对照组患者,10 μg/kg,0.15 μg/min,静脉泵注36 h。
观察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接受PCI,完成动脉穿刺后立即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随后0.15μg,静脉泵注36 h。
两组患者全部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全部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 mg,观察组连续服用30 d,对照组连续服用90 d,随后减小剂量为100 mg。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 U,每12 h注射1次,连续治疗7 d。
治療过程中,患者一旦严重出血或者血小板计数减少,应立即停用替罗非班。
1.3 观察指标
术后4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放置于枸橼酸抗凝管中送检,检测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二磷酸腺苷(ADP) 、花生四烯酸(AA) 、胶原(COL)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 ]、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术后30 d内发生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加重、再梗死、心源性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I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
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组间无差异(P > 0.05) ,术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1和表2。
2.2 PCI术后不同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术后ADP、AA、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概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3。
2.3 PCI术后左心室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LVEF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 0.05) ;LCEDD、LVESD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4。
2.4 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比较
近期不良心血管世界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5。
3 讨论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时间窗内进行PCI,可以让患者心肌组织细胞血液的灌注功能恢复,以免进一步损伤心功能。结合相关研究可知,冠状动脉富含血栓,PCI会帮助血栓脱落,存在远端微循环栓塞的发生风险,具体表现为无法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或组织再灌注。PCI治疗以及其术后高发的再栓塞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矛盾的临床问题。想要确保PCI患者的预后效果,就必须加强抗凝或者确保有效的抗血小板活性,以此控制血栓栓塞的再次发生[2]。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抗结剂的功效在于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以此阻碍血小板与受损内皮细胞黏附,实现理想的抗血小板作用。结合相关研究可知,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抗结剂可以帮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同时预防血小板聚集所导致的远端栓塞,预防微循环障碍。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短效高选择性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药5 min之内即可达到96 %以上的血小板抑制概率,停药后2~4 h血小板功能便可恢复正常,非常适用于急诊PCI。结合相关临床研究可知,将急诊PCI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灌注的恢复,确保理想的预后效果[3~4]。
对于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的意义在于有效改善术后TIMI血流分级,改善心肌再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左心室功能,有效控制近期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任艳琴,赵凯华,高胜利,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8):3.
[2]王麟,程自平,赵韧,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9):5.
[3]叶飘,谭宁,刘勇,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4):5.
[4]张伟,薛忠文.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