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2021-07-05 05:13刘新红李小龙
当代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单纯性肛瘘瘘管

刘新红,李小龙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中医院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肛瘘多为肛腺原发感染所致,其中最常见的肛瘘类型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好发于中青年群体,仅有1个瘘管,既往可能存在会阴手术、肛门直肠损伤、肠炎等病史,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可导致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7~58岁,平均(49.56±3.20)岁;病程1~4个月,平均(2.67±1.52)个月;体重指数20.64~25.03 kg/m2,平均(22.72±1.55)kg/m2。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8~57岁,平均(49.51±3.10)岁;病程1~4个月,平均(2.52±1.44)个月;体重指数20.37~24.95 kg/m2,平均(22.65±1.40)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已确诊为低位单纯性肛瘘;近3个月内未进行会阴手术治疗;直瘘;患者治疗前肛门功能和形态正常;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女性前侧肛瘘;肛瘘急性炎症期;糖尿病、结核、克罗恩病等导致的肛瘘;过敏体质;直肠占位性病变;心血管重症疾病;严重肝肾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完善术前准备,禁食、水,灌肠,术区局部备皮。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肛瘘切开术。协助患者取侧卧位,进行鞍麻,麻醉起效后消毒、铺巾,首先进行肛内探查,排除其他疾病,明确内口位置及瘘管走向,随后从瘘管外口插入探针钝头端,从内口探出,根据探针走行切开瘘管外壁、皮下组织,敞开瘘管,刮净瘘管内腐肉及纤维化组织,修剪两侧创面,放置引流条。术后抗感染3 d,指导患者24 h内控制大便,每天温水坐浴2次,及时更换创面敷料,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口服健脾生肌药。随访3个月。

1.2.2 观察组 术前准备及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体位选择前倾折刀位,首先进行探查,明确内口位置及瘘管走向,指诊确定括约肌间沟位置,沿探针走行隧道式游离外括约肌瘘管至括约肌间沟(游离过程中注意紧贴瘘管壁,避免损伤外括约肌),血管钳夹闭瘘管,切除游离的外侧瘘管,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近内口处瘘管,缝合过程中注意紧贴外括约肌侧,注入双氧水确认瘘管至内口处完全封闭,修剪创面成口大底小放射状,进行引流,加压包扎。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包括分泌物情况、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情况。疗效标准评价标准:无效,患者创面存在流脓,伴有疼痛、坠胀感、瘙痒等症状;显效,患者创面流脓基本消失,疼痛、坠胀感、瘙痒等症状明显改善,但创面未愈合;痊愈,患者创面完全上皮化,无疼痛、坠胀感、瘙痒[3]。总有效=痊愈率+显效率。疼痛评分:0分,无痛;1分,轻度疼痛,但患者能正常睡眠,疼痛可忍受;2分,中度疼痛,患者无法正常入睡,需使用止痛药物;3分,重度疼痛,患者睡眠严重受到干扰,伴有一定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术后1周创面分泌物评分:0分,少量分泌物,8 h内创面渗出浸湿敷料≤2块;1分,中等量分泌物,8 h内创面渗出浸湿敷料3~4块;2分,大等量分泌物,8 h内创面渗出浸湿敷料>5块;3分,超大等量分泌物,8 h内创面渗出需使用棉垫[4]。肛门括约肌功能:0分,无损伤,正常控制大便;1分,轻度损伤,能正常控制大便,但偶有漏气;2分,中度损伤,不能有效控制稀便及气体;3分,重度损伤,排便控制完全丧失,成形便也无法控制[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创面情况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分泌物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创面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创面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创面面积(cm2)1.21±0.31 7.96±0.72 47.163<0.05例数30 30术中出血量(mL)26.44±2.37 27.82±3.06 1.953>0.05手术时间(min)34.55±2.62 22.47±2.16 19.486<0.05创面愈合时间(d)12.96±1.45 21.35±1.74 20.289<0.05创面分泌物(分)1.34±0.38 2.01±0.41 6.564<0.05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比较 术后3、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术后3 d 2.16±0.44 3.91±0.75 11.023<0.05术后7 d 1.31±0.38 2.72±0.21 17.787<0.05术后1个月1.27±0.84 1.34±0.90 0.311>0.05术后3个月0.62±0.40 0.74±0.39 1.176>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随访期间,观察组痊愈27例,显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的瘘管,内口一般在肛门隐窝,肛瘘形成后一般经手术治疗方可痊愈,通过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切除脓腔[6]。肛瘘切开术为低位单纯性肛瘘传统术式,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但有研究报道患者术后存在较长时间的疼痛感,创面渗出多,愈合时间相对较长,舒适度欠佳,且易合并肛门功能及外形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7]。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采用隧道式游离外括约肌瘘管至括约肌间沟,紧贴外括约肌侧潜行于皮下括约肌间沟结扎瘘管及内口,可降低切口裂开、积血、感染等风险;同时,创面呈口大底小,利于更彻底清除远端瘘管及术后创面引流,最大程度降低病灶残留,且术后换药方便,可从根本上解决了粪便残渣经内口进入瘘管导致感染[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分泌物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相较于肛瘘切开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具有术后恢复快、创面渗出少、患者疼痛程度轻等优势。

综上所述,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给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与肛瘘切除术总疗效相当,但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较快愈合,缩小创面面积,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随访时间较短,未观察两种术式术后的复发情况,且样本量较少,今后将扩大样本量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单纯性肛瘘瘘管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17例单纯性肥胖术后护理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