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通 226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心血管患病人数逐年增多,且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症。冠心病(CHD)作为一种因冠状动脉缺血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脂蛋白的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其氧化修饰能造成内皮破坏,使巨噬细胞出现位移,并摄取胆固醇形成粥样性斑块[1]。胆红素(BIL)作为比较典型的内源性抗氧化物,其对LDL氧化修饰具有抑制作用,因而可预防冠心病发生。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且经冠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左回旋支(LCX)、左前降支(LAD)、左冠脉主干中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程度≥50%;排除肝肾疾病、糖尿病、感染者、代谢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0~79岁,平均(68.4±5.8)岁;冠脉病变数:单支14例(单支病变组),双支21例(双支病变组),三支15例(三支病变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78岁,平均(68.2±5.7)岁。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清晨空腹状态下,取两组肘正中静脉血,3000r/min离心15 min,取血清,使用Olymps AU5800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两组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胆红素(IBIL、DBIL、TBIL)、LDL-C水平,分析血清胆红素与LDL-C的关系;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LDL-C、TBIL水平;借助冠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F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胆红素与LDL-C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清胆红素、LDL-C比较 观察组血清LDL-C高于对照组,而IBIL、DBIL及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胆红素、LDL-C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胆红素、LDL-C比较(±s)
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IBIL,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TBIL(μmol/L)8.31±2.13 13.23±3.14 10.91<0.05 LDL-C(mmol/L)2.78±0.40 2.23±0.37 2.61<0.05 IBIL(μmol/L)5.11±2.23 9.31±2.46 4.39<0.05 DBIL(μmol/L)3.12±1.16 3.94±1.35 2.71<0.05
2.2 血清胆红素与LDL-C的关系 观察组LDL-C浓度与血清IBIL、DBIL、TBIL水平呈负相关(-1<r<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胆红素与LDL-C的关系(μmol/L)
2.3 各冠脉病变数患者LDL-C、TBIL水平比较 各冠脉病变数冠心病患者LDL-C、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管状病变数量增加,TBIL水平呈持续降低趋势(P<0.05),而LDL-C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见表3。
表3 各冠脉病变数患者LDL-C、TBIL水平比较(±s)
表3 各冠脉病变数患者LDL-C、TBIL水平比较(±s)
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TBIL,总胆红素
组别单支病变组(n=14)双支病变组(n=21)三支病变组(n=15)F值P值TBIL(μmol/L)9.60±2.10 8.51±2.27 7.60±1.93 11.59<0.05 LDL-C(mmol/L)2.35±0.46 2.68±0.38 3.20±0.43 16.27<0.05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因,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氧化LDL-C。LDL-C在正常情况下,存在形式为非氧化状态,当其被氧化后会形成大量的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巨噬细胞中的“清道夫受体”能对其进行识别,而当摄取巨噬细胞后会形成许多泡沫细胞,其于血管内皮下,能形成板块,引发动脉粥样硬化[3-4]。另外,OX-LDL还具有较强烈的高细胞毒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改变作用,因而会损伤内皮细胞,加速脂质斑块的形成速度,引发血管堵塞。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LDL-C升高可能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诱因,与李英兰等[5-6]研究结果一致。
胆红素实为血红蛋白的典型代谢产物,其对LDL-C过氧化有预防作用。有报道[7]指出,无论是何种循环形式下的胆红素,其抗氧化能力均较强,可清除氧自由基,且还能抑制巨噬细胞氧自由基的释放,减少血管壁上脂质形成,防止LDL-C氧化,因此,此物质在维持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中有良好效能。在血清中,各种胆红素在抗氧化能力方面均较突出,可清除氧自由基,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抑制作用[8]。此外,血清胆红素还能增加卵磷脂胆固醇醋酞转移酶(LCAT)活性,而LACT对于HDL-C从新生转化为成熟这一过程有促进作用,且还能增加血浆中HDL-C水平,加速胆固醇逆转运速度,对体内血脂代谢产生明显影响[9-10]。有研究[11]指出,血清中的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与健康者比较,降低50%,而此病发病率增加46%,低胆红素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BIL、DBIL及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血清中各形式的胆红素降低,造成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持续下降,且增强脂质氧化作用,最终诱发该病。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血清LDL-C浓度与IBIL、DBIL及TBIL呈明显负相关,且伴随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的增加,TBIL水平随之降低,而LDL-C随之升高(P<0.05);此外,LDL-C、TVIL水平与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提示在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中,高浓度LDL-C与低浓度BIL的同步作用下会加速冠心病进程。
综上所述,LDL-C与血清胆红素异常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