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广西民族气舞功法实践研究

2021-07-05 04:17张丽于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功法体育训练动作

张丽 于超

(桂林旅游学院休闲与健康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1、训练实践背景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大爆发,截止2021年2月海外确诊病例1.1亿,死亡247万人,到目前为止疫情还在持续。疫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生产生活的正常节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疫情面前生命尽显脆弱,健康变得更加珍贵。抗击疫情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隔离、居家、防护等词汇基本可以串联起人们在疫情下的生活状态。

随着《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和《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训练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此形势下,教育理念和训练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学生训练的模式和手段也随之调整,全国范围内的线上训练随之展开。

2、编创实践

2.1、编创理念

国家体育总局主管部门就曾组织开展专门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活化工作。《关于“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科研课题招标的通知》中提出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健身气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编创出在内容、形式和效果方面健康、科学、规范的健身气功新功法”。

中国传统养生学以含阴阳五行学说、元气论、精气神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形成融合了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科为主要构架的理论体系。本功法充分学习并借鉴了相关理论,编创的广西民族气舞功法应遵循传统气功的固有规律和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要求,融身体运动、吐纳服气、愉悦身心为一体的运动形式。该功法以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为主要特点;以呼吸吐纳、肢体运动为主要形式;以动静结合、天人合一为编创基础。本功法在参考了多种传统健身气功后,编制而成。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并且符合时代要求;所编创功法应融健身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所编创功法应简便易行、利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2.2、编创原则

(1)空间较小。

特殊时期,隔离、居家成为常态,活动空间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十分有限。所以,编创的民族气舞功法必须适合居家进行练习。在充分参考传统健身气功后,编制气舞的活动空间就在1.5m2以内。不论是市内还是室外,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练习,没有空间依赖。

(2)简单易学。

功法的训练充分考虑到疫情的特殊性,不能按照传统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训练和讲解。所以,本功法本着动作结构简单、运动路线简洁、无需器材辅助、方便易学进行编创。既可单人习练,又可多人协调训练。

(3)健身健心。

该功法的编制,充分考虑到气舞与广播体操的区别,本功法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在具有健身的功能外,注重健心的功能。在创编中,积极引入传统健身气功中吐纳服气、内外合一、动静结合、动作舒展、圆活连贯,真正做到形松意充。

形松要求姿势正确,使得整个身体维持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呈现出轻松舒适愉悦的感觉。意充要求既要形体放松,又意念充盈形体内外。这样功法自有的养生、健心、健身等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4)动作均衡。

功法在创编之初,就将上下肢动作均衡考虑在内。该功法既有上肢运动、又有下肢活动、常伴腰部相随。功法将站立、弯腰、前伸等动作融为一体,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系统的锻炼,大大提高了气舞的科学性和健身效果。

3、训练实践

作者采访了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学院等高校教师,发现疫情加速了体育训练模式的改变,广西高校由线下训练转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训练。训练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学生向主体过渡。这种全新的转变,使广西民族气舞功法训练产生了诸多的变化。

3.1、健康第一

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背景下,生命显得异常脆弱,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的身体是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规律的体育锻炼获得。创立的广西民族气舞养生功恰恰都符合以上要求;其“养生”功效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愉悦身心修养的作用。大学体育训练是人生学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一定充分发挥锻炼身体的效能,提高身体素质,为家庭、社区、国家抗疫贡献个人力量。

3.2、注重理论

体育课程线下训练,具有交流的随时性和即时性,使得很多疑问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尤其是动作技术的模仿和内化方面,线下训练优势明显。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理解基础理论,线上训练加强了理论指导。在基础理论方面拓宽拓广、在应用理论方面深耕深犁。一则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强体抗疫”的重要性;二则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动作的内涵,辅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民族气舞养生功的技术。

3.3、组织形式

体育训练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练习。疫情状态下,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人群聚集,居家成了常态。广西民族气舞功法训练由原来的以项目为单位变成了个人为单位,组织形式的变化,促使教师在教法、互动、答疑等多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之所以说组织形式适合广西民族气舞功法训练,主要是该功法单人、多人皆可,不像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不适合疫情期间开展。

3.4、训练场地

以往的体育训练,都是在运动场馆、辅以器材设施完成。疫情状态下,全国的体育训练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训练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变成了家庭内部。家庭的空间相对狭小,无法满足足篮排等项目的需求,但适合民族气舞功法训练。在单人的运动训练中,对场地几乎没有要求,气舞功法训练成为不二选择。

3.5、训练方式

传统的体育训练,注重师生之间的动作演练和面对面的答疑解惑。疫情的大面积爆发,使得隔离、居家成为常态。线上训练的产生,促使原来的师生当面互动改为“人机”互动;原来是教师引导式学习变成学生自主式学习。这种模式的训练要求教师提高运用专业术语的精准表达能力:说理、说势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要求学生积极模仿动作、入心入脑。

训练后的组织答疑环节中,多采用微信、QQ、有课、mooc等交流平台进行,在答疑中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学生之间的谈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速度,也使得相对单调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

3.6、训练方法

训练采用网络环境下进行,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端进行“启”,学生端是否达到了“发”,教师很难掌握。由于训练在隔空的方式下进行,对学生的把控和训练效果是否达到,难度还是很大的。也正因为如此,训练方法的应用十分受限。所以体育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完成学习过程。

3.7、心理疏导

学生的成长是生理与心理协调共生的成长过程。疫情期间,体育教师在加强气舞训练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面对新冠疫情横行,导致焦虑增加、恐惧感增大、过度紧张等负性情绪的形成;长久居家、住校造成的焦虑、烦躁。这些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感染的几率。教师在授课中除了积极传授技术动作外,更注重对学生的疏导:聆听学生的倾诉,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讲解正确防疫的手段和方法。可以说,疫情期间高校在线体育训练成为此次疫情阻击战中缓解情绪、愉悦身心、疏导疫情心理的重要利器。

4、训练效果

目前学校的考核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居多,用统一标准要求有身体个性差异的学生,显然不合理。所以,在训练评价中更新指导思想,完善考核与评价方法,注重队员的个体差异,注重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既有老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1、过程考核

考核时间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训练的视频、照片,教师根据队员、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一般的来讲,上交的照片需要带有日期的水印照片、视频则有录制的时间,用以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掌握技术。还有直接与教师进行视频汇报或者语音沟通,向教师请教。教师还需要留作业,关于气舞的动作技术、理论等方面知识,下次训练队员进行回答。教师则根据每个队员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训练过程的记录,作为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4.2、终结考核

教师根据学生上交视频、照片进行技术评定;根据上教学的文字试题,进行理论考核。总后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学生的最终得分。

表1 广西民族气舞功法技术考试评分

5、反思与总结

5.1、反思

广西民族气舞功法训练具有简单易学、不受场地时空限制、受众面广、利于疏导身心等优势。同时线上训练采用了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推送体育健身内容,使学生能够事先预习学习内容,有利于掌握训练内容。各类交流平台,使得师生互动答疑,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在实际训练中,也存在网速慢、教师线上训练能力不足、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师“启”而学生“不发”的现象、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由于队员的文化水平有限,在训练中,不能很好体会并掌握技术要领,需要教师积极引导。

5.2、总结

应该以疫情为契机,深入探讨研究体育训练方式的转变。正确认识高校体育教育的个体层面价值、家庭层面价值、社会层面价值和国家层面价值。大力提高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线上训练专项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高校在线体育训练体系,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训练模式。

猜你喜欢
功法体育训练动作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技术活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