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贤
(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人民政府,福建 永定 364100)
湖雷镇上湖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涉及湖雷镇的白岽、上湖、上北、上南、增瑞、尺度、竹兰和荷花等8个行政村,总人口1.12万人,流失面积达442 hm2,占流域总面积38.67 km2的11.43%。湖雷镇上湖溪小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由于水土流失,使大量径流和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造成河床抬高,流域内河道、水库、渠道淤积严重,影响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表土流失,地力衰退进而影响流域森林植被生长。长期的水土流失还将导致流域自然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逆向演替,土壤肥力衰退,影响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此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还能改善湖雷镇上湖溪小流域生态环境,营造“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目前常见的生态护岸有两种:生态护坡和生态挡墙。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植被护坡、骨架植被护坡、绿化混凝土护坡、植生带护坡、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袋护坡和雷诺护垫护坡等形式。生态挡墙技术主要有:自嵌式挡墙、荣勋砌块挡墙、格宾石笼挡墙和生态袋挡墙四种形式。
生态护岸是一种仿自然状态的人工护岸,在满足河岸防洪度汛,还能使水体和土体、水和水生物相互涵养,保持河岸水生态系统稳定,适宜各类生物繁衍和生息。传统的护岸类型注重护岸的刚性指标,更多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结构,忽视河岸水生态系统的保护。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制度的不断发展,在流域综合治理中采用生态护岸是安全生态水利工程发展必然趋势。
生态护岸除了加强岸稳定性、预防水土流失,也解决“绿化与硬化”两者矛盾,还能更好地营造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生态护岸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当地水文、气候、地质、施工条件、材料以及工期等综合因素,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结构安全性与稳定性。河道护坡稳定性主要是起到避免水土流失及防洪泄洪的作用,其结构安全性还要保障河道两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生态和谐。生态健康含义是指在保证护岸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对自然河岸人为的改造,最大限度地保证河岸线的完整性和自然性。
③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流域环境,还要注重利用地理优势,根据现场情况,避免盲目设计或不合理设计。
根据福建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规划及《关于抓紧开展2018年省级重点乡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上湖溪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自然环境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项目改造,有效遏制人为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使上湖溪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营造“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主要建设内容有:
①使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达251 hm2,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5 hm2,206 hm2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
②大幅度降低土壤侵蚀模数,从治理前的1 750 t/(km2·a)下降到不足1 100 t/(km2·a),相应的保存率高于85%。
③使上湖村部分冲刷严重河岸堤岸得到有效保护,排洪排水条件得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提高农村安全生态水平提供支持。
上湖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河道治理长度为1.12 km,其中幼儿园至高速桥下拦水坝段1 123 m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庙至高速桥下拦水坝段494.90 m河道建设生态护岸及亲水滨河步道,庙前旧堤损毁修复12 m。生态护岸工程起终点位于庙及高速桥下拦水坝之间,新建生态护岸494.90 m及亲水滨河步,堤岸绿化带980 m2。
3.2.1 河道清淤清障
经现场踏勘分析,河道河水比较清澈,但生活垃圾堆积较多,部分河段两岸岸坡杂草丛生,为恢复河道通畅,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重塑河流深潭浅滩的自然形态,对河道内的淤积段进行生态清淤,涉及河道总长度1 123.30 m,桩号0+000.0~1+123.3,清障面积 856 m2,清淤方量为4 008 m3。
河道清淤清障,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将安全生态水系工程建设涉及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岸坡杂草、高秆作物、淤积泥沙、垃圾堆、河岸堆渣等进行清障。以河道交通桥为清理起点,向上游开挖,采用长臂挖掘机1台,普通挖掘机2台,使用现有临时下河路为机械设备和渣土运输提供下河马道。河道清理按照施工分段同时进行流水线施工、按照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在河道外侧挖纵向排水渠,且在相应槽边形成土埂,通过水槽对少量的水进行排泄。
3.2.2 生态护岸工程
此项目生态护岸工程起终点位于庙及高速桥下拦水坝之间,新建生态护岸645.60 m;既要结合左、右岸农田、民居等安全,又要结合河道的整体规划,根据河流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同时也应考虑护岸岸线的征地拆迁,减少占地及拆迁等因素进行生态护岸工程。
上湖溪大部分现有河床底至两岸坝顶高差为1.00~1.50 m,河岸坡比为1∶0.15~1∶1,护岸总高在2.00~2.70 m。取生态护岸典型断面进行各种堤型断面经济技术比较,根据设计情况对比结果,最终采用C20埋石混凝土挡墙(面层采用浆砌块石,不勾缝)+生态护坡。基础采用C20埋石混凝土,考虑生态效果,面层0.30 m采用卵石,不勾缝,形成人工孔洞。以保护岸坡坡脚,堤顶高程结合现状河岸高程及P=20%设计洪水位来确定,规整后,护坡顶高程达到5年一遇洪水设计标准。见图1。
图1 河道护岸横断面图
3.2.3 堤岸绿化施工
此项目堤岸绿化防护设计,选择多孔透水材料,植物生长提供支持,就地选择天然材料,以保证水、土、气之间相互联系。
河岸护岸迎水坡面,结合坡面整治工程进行岸坡绿化,通过岸坡铺植草皮及岸顶种植乔木等方式进行全面复绿。滨河透水砖滨河步道两侧的坡面,顶部栽植观赏小乔木,乔木为带土球3年生苗木,苗高1.50 m左右,开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80 cm×60 cm圆形,每穴施入有机肥1.00 kg,覆土盖住基肥,防止肥料灼伤苗木根系,然后植入土球苗,覆土回填压实,浇水、保墒。为软化、绿化坡面,堤岸岸坡草皮满铺1 395 m2,种植垂柳99株。
此项目实施后,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每年可增加蓄水效益13.05 m3/hm2,水土流失强度大幅度降低,涵养水源的效果显著,同时在调节气候和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也较明显。护岸工程措施建设,使得林草植被面积大幅度增加,这样可更好地涵养水源,有利于实现水土保护的效果,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是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此项目布设安全生态水系等工程,对农业生产条件有一定改善作用,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得农村产业结构有一定改善,满足长远可持续发展要求。二是加快水土保持产业化进程,在综合各方面资源支持基础上,建立起全面的农、林、牧业生产基地,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协同发展,也使得农民收入增加。三是在项目实施中也对参与建设的农民起到一定培训教育作用,使得他们的专业技术明显提高,掌握相应的生产技能。
此项目是一项公益事业,这方面的效益主要表现为生态和社会效益,而在经济上并不明显。项目建成后,实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 hm2,年可增加蓄水能力13.05万mm3,可保土0.43万t;年增农业产值14.36万元。
生态护岸既满足了河岸加固、防洪安全,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修复。此项目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保护土壤,促进上湖流域安全生态水系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