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下出口多元化研究
——文献综述与路径分析

2021-07-05 07:25林发勤李燕云
当代经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多元化贸易出口

林发勤,李燕云

(1.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中央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北京 102206)

一、引 言

尽管过去几百年来的趋势是朝着更大程度的开放和贸易自由化发展,但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是相对的。在推动本国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也会对贸易伙伴施加贸易保护政策。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发展成现阶段影响外贸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19年商务部对全国1 073家外贸企业的调查结果,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创新研发力不足、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与贸易风险加大在外贸出口因素影响中占比超过7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出口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8位前移到2018年的第5位之后,2019年再次强势出击,排到了第4位。“贸易风险加大”因素影响占比也不落后,在2019年达到9.5%,高出2018年2.6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这两个因素更加凸显,反映了贸易摩擦对外贸企业造成的冲击。另外,排名第1的成本上升因素也是贸易摩擦加剧的结果。实际上,不只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固了贸易壁垒,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也纷纷推出了贸易救济措施,甚至专门针对中国。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外贸企业参与“全球卖”与“全球购”的成本会显著增加,这会严重侵蚀企业的利润,在国际贸易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这都需要国家层面或相关主体与企业站在一起,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反补贴”“反倾销”和贸易救济等案件,更好地保护企业。

优化外贸布局正当其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家经济贸易形势下,不管是短期的中美贸易摩擦还是长期的国际经济秩序变化都对中国整体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中国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重构。根据海关部门统计的2019年前3季度和前11个月货物贸易数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分别为6.65万亿元、8.35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29%和29.3%;对东盟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3.14万亿元、3.98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7%和14%。2020年前5个月,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4.2%,东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另外,2020年11月15日,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这将是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新动能,推进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由于其覆盖范围广、市场规模大、贸易和投资联动强,RCEP的签署也将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带来新的增长点。此外,对外投资也是加强双边贸易合作和增长、规避贸易摩擦和风险的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对外开放后的中国出口政策进行梳理后发现,中国出口政策逐渐从最初的以创汇为目的的增加出口规模,向优化贸易结构、培育本国产品竞争力以及打造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转变(见图1)。当前,英国脱欧、美国退群、美国发动贸易摩擦的单边主义等一系列逆全球化事件,成为国际出口市场的重大不确定因素。而对于中国而言,对强贸易保护国家的出口减少的部分,中国应该尽可能通过其他路径,销售到其他国家或改变出口产品组合和出口方式。通过中国2000—2011年海关数据发现,中国在入世后的10年间,针对每个目的地市场,企业平均出口产品种类呈现收紧趋势(见图2);而从出口企业数量来看,样本期间内销往每个目的地市场的平均出口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加(见图3)。比较图2和图3发现,相比增加出口产品种类,促进出口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是中国入世后企业主要采取的一种多元化战略,而出口产品种类多元化的潜力尚在挖掘。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出口的方式也面临改革,如何实现多渠道的出口模式也是未来推动出口多元化的一个研究热点。

图1 中国对外开放后出口政策的演变趋势资料来源:曲韵等(2018)[1]。

图2 企业对每个目的地平均出口产品种类核密度动态演变图注:在HS6位码层面计算出口产品种类数量。

图3 每个出口市场出口企业数量核密度动态演变图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出口多元化对于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日益重要。鉴于此,本文将对贸易保护的背景和出口多元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贸易合作等战略,围绕市场、产品和方式等角度提出优化贸易布局的可能路径,这对中国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贸易稳中提质,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成因及产生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全球性、隐蔽性、多样性、复杂性和范围广的特点。众多学者对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展开研究,部分学者从经济角度解释了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其中,有学者认为贸易保护与国际竞争有关,进口渗透率越高的行业,越容易形成贸易保护[2]。特别对发达国家的工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带来严重的结构性失业以及贸易比较优势的转移,更容易促使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3]。除了基于降低失业、保护本国行业发展需要,进口冲击还可能影响到其他领域,如健康、死亡率以及创新等。以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为例,Autor et al.(2013,2016)研究认为,面临高中国进口渗透率的美国制造业行业损失了更多的就业,并且中国进口渗透率的增加会提高劳动力的调整成本,且这些成本在工人之间的分布非常不均匀[4-5]。

同样,贸易冲击也会影响工人死亡率。Autor et al.(2018a)指出,中国进口渗透率的增长不同程度地减少了美国工人的就业和收入,提高了懒惰的普遍程度,并提高了年轻男子的过早死亡率[6]。同样,Pierce and Schott(2016)利用美国郡县数据,研究中国贸易冲击对于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贸易冲击更大的郡,自杀率及各类死亡率较高,并且主要集中在白人男性[7]。另外,中国进口渗透率增加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竞争冲击,还可能扼杀美国创新。Autor et al.(2018b)研究表明,来自中国进口增加降低了美国企业专利产出和R&D支出[8]。但是,也有学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如Amiti et al.(2017)研究表明,中国通过降低投入关税,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生产力,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了美国消费品价格,增加了消费者福利[9]。Wang et al.(2018)结果也表明,考虑了全球价值链后,中国的出口反而会提高美国工人的工资和就业率[10]。

但是这形成了一股思潮,一种价值观,利用片面的研究结果支持着这种思潮,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逆全球化思潮兴起。逆全球化作为一种思潮和动向,表现在众多主权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抑制要素流动、采取以邻为壑的各项措施上,而这些措施和举动有其深刻的形成根源,往往是政府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工会力量的强大、党派斗争、政府形象的维护和选票等多种因素都是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政治原因[11]。探究逆全球化的深层次动因,需要透过政策决策的视角进行考察,其理论依据便是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他将公共选择的分析范式嵌入传统的贸易理论,从政策决策过程出发来探究贸易干预的水平、结构、形式和变化[12]。在贸易政策内生过程的研究中,最经典的文献是Grossman and Helpman(1994)的“保护待售”模型,刻画了政府和利益集团进行博弈、最终决定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已成为解读政府决策行为的主流理论。

各贸易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民族保护主义有力地推动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贸易保护的发起将集中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也将不断增多,而规则贸易或将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同样,贸易保护涉及的领域将发生变化,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存在差异。国际贸易的历史看起来像是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之间的斗争,但在当前背景下,这两种政策都可以同时发展,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之间进行选择可能是错误的选择,而经济增长和稳定应该取决于贸易政策的战略组合。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立足于中国背景,众多学者对国际贸易保护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都是现阶段贸易保护主义常用的表现形式。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设定一个较高的进入壁垒,限制了低生产率中国出口企业进入。因此,在短期时间内对中国的出口规模和价格存在抑制作用,甚至导致大量外企倒闭[13]。然而,反倾销的作用并非是孤立和静态的,一方面,通过产业链的联系,某一行业受到的限制往往会延伸到整个产业链中去,从而使其上下游产业受到影响[14];另一方面,一国对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15]可能带来其他国家对相同产品进行类似的反倾销调查,甚至会带来更大范围的“冻结效应(Chilling Effect)”[16]。

然而,对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可能带来对企业的“逆向激励效应”和贸易转移。一方面,倒逼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17],随着长期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可能会抵消反倾销造成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贸易伙伴对中国发起反倾销,会促使中国企业向其他国家扩展边际的增长[18]。因此,从长期而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答案并不明确。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具有怎样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贸易保护措施对实施国也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以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为例分析。Barattieri et al.(2018)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是刺激宏观经济的有效工具。在探究贸易保护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时,他们使用高频贸易政策数据,基于国家层面的VAR估计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在短期内会造成供应冲击,导致产出下降和通胀上升,而贸易保护主义充其量仅对贸易平衡具有很小的积极影响[19]。给定美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应对策略决定了此次贸易摩擦对各国的福利影响。Guo et al.(2018)基于Eaton-Kortum的多国、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如果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45 %的关税,美国会遭受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20]。

三、出口多元化的理论内涵

(一)出口多元化的理论逻辑

国际贸易理论是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基础。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模式由比较优势决定,在2×2部门模型中,应按照“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即各国应该专注于自己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此后,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两支文献,出口多元化的含义逐渐清晰。

一支文献继H-O要素禀赋模型之后,很多学者将此模型扩展到多商品、多要素模型。如果一国的资本相对劳动相对于劳动是丰富的,则HOV模型表明该国在生产中所包含的资本/劳动比率超过在消费中所包含的资本/劳动比率。而DFS模型将李嘉图模型扩展至连续商品,在连续商品系统下,每种商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排序,通过市场出清求得唯一均衡,以此最终决定世界专业化分工模式,即本国和外国分别生产的商品种类。以后关于李嘉图模型的扩展大都基于DFS模型基础之上。这类贸易理论文献基本是比较早地涉及出口多元化的概念。在构建贸易保护与出口多元化模型时,可以充分考虑以往模型的前提假定,在最优(First order)均衡不能实现条件下,通过施加某项政策,在国内要素存在扭曲结构环境下,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应该可以找到一个次优(Second order)均衡。

之后,Krugman(1980)将贸易理论从产业间贸易理论扩展到产业内贸易中来,认为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差异产品的前提下,要素禀赋等相同的国家之间也会发生贸易,在产业内贸易模型下,规模相似的国家之间可能更会发生贸易,而且商品的种类和国家规模正相关[21]。Krugaman模型同时考虑了生产端的规模经济和消费端的多样性偏好,其中蕴含的经济学含义为:贸易增长主要来源于原有贸易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自新产品种类的增加两个方面。该理论在涉及商品多元化的同时,也体现了市场多元化的影子,这为解释贸易增长展开了新思路。

另一支文献从引力模型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其中,以Eaton and Kortum(2002)当属经典。Eaton and Kortum(2002)模型假定国家都能生产每种商品,国家之间仍然存在技术差异,且国家对每种产品的偏好一样。这就决定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一国消费者只愿意购买价格最低的国家出口的商品[22]。从这个层面上讲,出口国的商品价格低、具有比较优势,那么他销售的市场越多;且贸易量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后,国际贸易理论逐渐微观化,研究对象从产业间、产业内角度向企业层面转变。在此基础之上,Melitz(2003)改变企业同质性的假设,认为企业是不同的,且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商品,这更符合现实情况,研究表明,出口面临固定成本,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出口,生产率次高的企业只进行内销,生产率低的企业会退出市场,不再生产[23]。接着,关于企业层面的模型更加复杂化,Bernard et al.(2010)、Amiti and Khandelwal(2013)逐渐将模型扩展至多产品、产品质量模型[24-25]。由此,随着国际贸易研究视角从宏观领域延伸到微观机制,出口多元化的内涵也逐步丰富,包括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多元化以及商品质量等。此外,对于出口方式而言,现阶段理论并未将该条件直接纳入到理论模型中,而是通过自选择效应决定选择什么出口方式进行出口,这往往由生产率等临界条件决定。

(二)出口多元化福利和影响因素

出口多元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及增加国民福利。Dixit and Stiglitz(1977)通过D-S效用函数,在效用函数中添加产品种类来研究产品多样化和内部规模经济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26]。Romer(1987)将产品多样化水平当作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他指出:产品多样化可以有效地保证经济的增长[27]。同样,Grossman and Helpman(1991)将增长率与产品质量梯度联系在一起,将产品创新视为水平差异化产品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增长率是对研发部门利润激励的反应[28]。对于中国样本而言,张曙霄等(2009)利用中国省级数据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多样化有利于促进生产率的提升,特别是当出口产业产品种类增加10%时,产业生产率就会提升1.4%[29]。同样,陈明(2020)也证实出口产品多样化也能够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这既表现在出口价值上,也表现在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新产品上[30]。简而言之,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出口对居民福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品价格、购买的商品种类、商品的质量、企业生产率、价格加成乃至研发上[31-35]。

目前,对于中国而言,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出口面临的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均衡,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5.3%。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9。对东盟、拉丁美洲和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2.7%、6.8%和5.7%。2020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逆势增长5.6%,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1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一般意味着企业出口多个市场,与“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价值类似,主要是考虑到出口多元化可能会对企业出口带来正面影响。然而,中国企业的出口市场选择受企业以往出口经验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36]。钱学锋和余弋(2014)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发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反而会抑制企业生产率的提高[37]。而出口市场多元化对于在短期内分散贸易摩擦风险十分必要。因此,关于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索。

同样,出口的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国加工贸易占比较大,且经营方式、生产率水平与一般贸易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别。众多学者在利用中国微观企业分析中国贸易经验时,经常性地区分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同时,由于贸易中介商特殊的经营方式,部分学者在测算企业全球价值链或其他出口变量时,通常将贸易中介商从样本中剔除或者单独探究其出口行为。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包括直接出口、间接出口、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随着企业规模的提高,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和混合出口模式,相应增加直接出口的比重。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制造业智能转型背景下,新型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对于推动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格式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出口多元化,包括贸易成本,贸易政策和机制以及贸易自由化等。贸易固定成本会随着和贸易伙伴距离的拉大而增加,从而减弱出口多元化程度;通过制定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可以减少贸易成本,提升出口多元化水平。例如,Feenstra and Kee(2007)对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前后的关税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出口产品的种类会随着关税的降低而增加[38]。另外,贸易政策和机制也会对出口产品多元化产生影响。Martincus and Carballo(2008)[39]利用秘鲁国家数据,发现出口促进通过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的边际增长来影响出口绩效。Klinger and Lederman(2011)研究表明出口多样化和出口发现在发展过程中是相关的,提供了对可能阻止出口发现的市场失灵的实证检验[40]。Feenstra and Kee(2007)对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前后的关税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表示出口产品的种类会随着关税的降低而增加。Eaton and Kortum(2002)表示,国家的产品多样化水平除了受到关税的影响,还受到国家间的距离、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四、推进出口多元化的路径

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背景下,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通过对现阶段对促进出口增长、提高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或途径梳理之后,本文提出推动出口多元化的可能路径。

第一,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争取诸边、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通过建立合理适当的谈判机制来降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在WTO改革浪潮中,基于市场多元化层面,切实深化“一带一路”、RCEP经贸合作以及推进中非贸易区建设等措施来进一步降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对出口多元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强调贸易的竞争优势。在产业结构方面,为了防止本国产业和经济的全面崩溃,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市场开放的产业政策时就需要考虑不同产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和国内外技术差异。在全球治理格局变动中,中国应该在供给层面深化对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要素结构等的调整优化,不断开拓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新空间。另外,产品质量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推动一批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培育本土优势品牌,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三,强调推动贸易的发展质量。在国际市场布局方面,为推动中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应减少对已饱和市场的投入,加大对未开拓市场的关注,合理进行出口市场的战略布局。在经营主体方面,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过程与企业动态变化和经营主体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制定合适的转型升级政策,通过促进企业退出、进入和贸易方式转化等形式提升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在商品结构方面,现阶段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定位低,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缺少竞争力。因而,应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升级出口商品结构来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在贸易方式方面,由于不同贸易方式企业的DVAR存在明显差异,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贸易模式转型是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之一;同时,通过加工贸易园区建设等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第四,改进贸易的营商环境和支撑体系。在贸易协定方面,鉴于贸易协定对居民福利或经济增长存在积极作用,中国在积极参与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之外,应进一步推动“境内关外”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和经验推广。“一带一路”建设拥有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提高贸易自由化、促进金融创新等作用,继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在开辟出口新市场、提高贸易便利化、构建金融大动脉等方面采取适当新策略,扩大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从而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新发展。在国内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方面,在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国应积极完善体制建设来抵制贸易威胁,如建立有效的贸易政策预测机制,完善国内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增加专业人士培训,发挥行业在贸易摩擦领域的申诉和应诉能力,提高自身贸易竞争力来突破贸易重围。在其他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国创意产品的出口,并且,加大企业信息披露的有效程度,让市场用脚投票,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表现。

第五,强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进口,这主要是因为扩大进口能够促进高质量生产、高质量消费和高质量环境,并促进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另外,服务贸易自由化会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而抑制其后向参与,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因此,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持续推动制造业利用国内外优质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跃升。进一步推动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如坚持环境规制政策,倒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提高中国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

第六,强调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在数字贸易方面,近年来,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这为外贸企业尤其是生产型外贸企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新方向。鉴于中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受到数字技术服务体系、人才适配、资源整合等因素的制约,为此应从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拓宽人才渠道以及构建数字贸易生态圈等方面打造全方位的数字贸易运营体系,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41]。并且,利用互联网可以有效降低协调和沟通成本的优势,积极推动出口多元化发展。另外,进一步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复杂程度的提升。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各国福利。然而,如今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探讨贸易保护政策对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下如何推动中国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急需研究的话题。出口多元化是规避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当下冲破贸易保护限制的主要手段。西方学界有关贸易保护的分析由来已久,且较为完善:无论是相关理论还是实证(包括简约式回归和结构量化模型等)的发展都为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中国有其独特的国情,企业有显著差异于西方的决策机制,简单移植西方学者建立的分析框架并不能全面、严谨地分析中国问题。

同时,当前以规则为基础的WTO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方向充满着不确定性。从乐观的角度看,如果贸易大国承诺通过合作提升WTO体制的灵活性,并及时推出反映时代需要的新规则,WTO则有再次复兴的可能。但是如果国家安全风险被夸大,WTO的作用则被弱化;主要贸易国彼此缺乏互信,采取结盟、抱团取暖的政策;全球价值链、区域贸易集团、投资、技术创新和网络平台采取排他的、差异的管理规则,那么,多边贸易体制将由相互竞争的巨型贸易集团所主导,中小经济体被迫站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沿着特朗普政府实行的贸易单边主义继续发展,抵制自由贸易协定,在贸易进出口、投资、全球价值链、技术创新和数据流动等方面寻求狭隘的利益再平衡,贸易摩擦将成为常态。因此,中国需要把经贸合作目标投往欧盟、东盟、“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或地区。

因此,需要利用恰当的方法描述贸易保护政策下出口多元化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可以从市场、产品和方式三个维度,多方面探索多元化的新途径,从而推动中国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这将成为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特别是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促进出口多元化,多边协定和区域协定并重,推动WTO改革和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积极克服和规避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争取更多贸易伙伴的支持,降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另外,在注重风险和加强政策协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多元化。

猜你喜欢
多元化贸易出口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