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政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四省市“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文本分析

2021-07-04 01:54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汪唯唯
区域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省市双一流

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汪唯唯

一、引言

中国自1993年启动“211工程”建设以来,历经“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等重大国家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思路逐步明晰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2017年1月,国家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要求“省级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统筹推动区域内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在此项要求之下,各省市积极响应,出台了各自省市的政策文本。比较分析地区政策文本能够直接挖掘出“双一流”政策规定上存在的缺口,有利于改善政策环境、改进政策、增强政策的引导作用。对于我国建设“双一流”来说,仅借鉴别国经验并不实际,而研究比较国内建设一流大学的理论会更大程度地对各地区建设一流大学起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四省市“双一流”政策文本,比较分析地方政府政策,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对策,有利于增强“双一流”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高质量的“双一流”建设。

二、样本确定

根据各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意见(方案)出台的情况,并考虑到地域分布,选择了北京、上海、湖北、云南四省为研究对象。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所属范围内“双一流”高校高达34所,具有研究意义。除此之外,还选取了我国东、中、西部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上海、湖北、云南来进行分析,通过文本解读来探讨地方政府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策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地方政府优化“双一流”建设思路提供视角。

三、各省市“双一流”政策的特征分析

(一)从颁布时间与机构上来看

自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总体方案开始,我国“双一流”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由表看出政策都于一年左右时间出台,多数以省级政府名义出台,部分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名义出台,充分显示了各省对“双一流”建设的重视,以此提升了在全国高等教育格局中地位的决心,也从侧面凸显了高等教育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而京沪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前列地区,其政策出台远早于其他地区。这些先行地区势必会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与指导。云南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发展较缓,政策出台时间却比较早,反映了在“双一流”建设中一些地区想抢占先机。(见表1)

表1 多省市双一流建设文件表

(二)从政策名称和文本结构来看

各个地区政策文本都是在国家层面的基础上发展,在国家要求的大框里结合地区发展现状与特征,规划本地区的“双一流”建设,所以各地的政策结构特征大概一致。北京作为“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地区,在继续开拓“双一流”的基础之上,该地将侧重点放在了“创新”上,争取在某一个层面实现突破。上海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强调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共同发展。湖北省的政策结构特征与国务院出台的政策结构最为契合,根据本省的情况兼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云南省作为我国的西部地区,一流大学数量相对较少,则将重心置于一流学科建设。(见表2)

表2 多省市双一流建设结构特征表

(三)从政策规划来看

在指导思想上,上海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思想。北京主要是服务于北京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在京高校、市属高校和国际创新资源发展高精尖中心。湖北省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云南省则按照需求引导国内一流、成功领先、贡献突出、分层建设的原则着重提高云南高校学科整体实力。这些指导思想从很大程度上看都很宽泛,仅有云南省的指导思想较为具体。在战略举措上,战略举措层层递进。北京借助国际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上海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优化高校布局结构,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湖北省政策重点包括建设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云南省则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机制创新。在建设目标上,北京上海重点培养创新人才。云南省则力图发展特色学科,将学科分为A类B类,有序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在经费支持下,北京每年大约有5000万至1亿的投入进入“双一流”建设。上海和湖北省上级政府也会对科研项目给予经费支持。而云南作为我国较落后地区,经费支持较少,更多的是鼓励高校自我筹措资金。

四、基于各省市“双一流”政策的问题分析

指导细思过于宽泛,缺乏与地区特色的结合。大部分的省市确定的指导思想往往很大,虽然在政策上需要一个总的规范,但显然还是过于宽泛,未结合实际,在大的理论框架下需要再增加一些切实可行的东西。基于此,云南省这些“双一流”建设较为落后的地区做得更好。

资金分配不合理也是一项突出的问题。现行阶段,国家将发展目光集聚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确实有国家的考虑,为了能尽早跟世界接轨,我们必须要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动后富”。但为了国家整体发展,也不应遗留那些少数偏远及发展缓慢的地区。

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北京和上海作为连接世界的窗口,获取资源很容易。但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很难。如北京的发展策略中就有提到吸纳国际优质创新力量和资源,广聚国际领军创新人才,不低于50%的经费用于聘请国外领军人物。而这种优质的国外资源却很难在其他省市利用。

五、基于各省市“双一流”政策的相关思考

优秀适宜的指导思想才能很好地指导工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大的条件背景之下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际。比如说云南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制定相应的指导思想。

国家在资金分配上应该照顾偏远地区。京沪地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种近乎饱和的境地,再要继续发展有点艰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力图与世界接轨无可厚非,但也应该看到别的地区的发展特色,如云南作为民族聚集地区,特色学科的建设将会是该地区实现发展的突破口,国家能给予财政支持就会让这些特色向“双一流”建设迈进一步。

合理分配资源,让国内各地区有机会接触国外的优秀资源。让国际化领先的城市分配本地区资源,不仅共享从国外学到的优质资源,同时国内实力强大的资源也与其他地区分享。如派专家到各个省市进行学术交流。

人才是发展“双一流”的关键,创新是发展的垫脚石,要以创新引领发展。从京沪政策文本上看出: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要始终把创新摆在引领发展的第一位置。通过创新培养人才,使部分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就是一种发展策略。上海发展中将培养的人才数量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数量的人才目标需达到。

要以学科建设为垫脚石,在发展一流学科的基础上促进一流高校建设。而对于全国性“双一流”建设来说,更多的应该摸着石头过河,重点发展跟自己情况相契合的特色项目,向北京、上海靠拢,而不是一味照搬。

六、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双一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可观,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吸取国外先机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总结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相互借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更应该总结各地区发展状况。基于此,我国应在创新引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推进,助推我国“双一流”实现发展。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省市双一流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