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游客感知分析*

2021-07-03 04:41刘旭玲
新疆社科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显著性新疆

邓 兰 刘旭玲

随着文旅融合新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载体,其旅游开发利用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2019年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精准扶贫。”①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将丰富的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有利于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以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非遗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偏重于非遗资源的保护价值、解说及社区参与等方面,案例研究法居多,多采用数理统计和模型构建等方法,多基于社会科学跨学科、人文多学科等跨学科的研究。在非遗如何加强保护与发展方面,国外学者们集中于研究通过博物馆存档、恢复失传工艺保护、展示、再现等方式,也探讨了利用互动与体验元素等方式,以实现非遗的有效保护、传承与发展。而针对非遗旅游开发的研究集中于非遗旅游的真实性与商品化、政治性质、旅游影响、立法保护、动力机制等方面。国内学者研究多集中于非遗概念与价值、保护与传承、旅游开发等方面,多采用定性描述为主,定量研究不足,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较少。对于非遗旅游开发,其大多以非遗保护与开发为目标,探讨其旅游开发模式、开发价值及评价等,也有学者运用GIS软件分析区域非遗的空间结构等。

然而,学界关于非遗游客感知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游客感知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游客感知是人们通过感官对旅游对象、旅游环境条件等信息所获得的心理认知过程,是旅游者将外部的旅游信息转换为其自身内部思维的过程,是影响游客满意度及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其价值水平越高游客行为意图越强烈。现有文献集中于游客感知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等方面,但基于其评价指导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对其差异的规律性特征研究较为薄弱。非遗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有选择地逐步推进,而游客对非遗的感知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遗资源开发的优先级和难易度,也可以为非遗旅游开发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王亚欣等通过调查游客对唐卡的感知和对保护唐卡的措施的态度,提出旅游为非遗的“活化”提供动力,非遗为旅游增加文化艺术品味。尹乐、李建梅等认为非遗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非遗内容认知程度不同,应对区域较有影响力的非遗旅游资源进行精品培育。戴其文、肖刚等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和收入水平的游客对桂林非遗的感知度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男性游客的感知度大于女性、壮族游客的感知度要高于游客整体感知水平、游客的受教育水平与其感知程度大致呈正相关。对不同旅游地而言,游客的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其对旅游地非遗感知程度的关系是否存在特定的规律,值得开展不同的案例研究证实。掌握游客感知差异有助于为非遗旅游产品开发及目标客源市场选择、制定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以及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指导。

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多元文化的汇集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多彩的民族风情赋予了新疆宝贵而丰富的非遗资源,对国内外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新疆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经历了挖掘整理、确立保护名录以及确定非遗传承人等两个层级阶段,目前正在向第三阶段,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阶段推进。然而,尽管新疆非遗资源丰富,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新疆诸多非遗项目还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疆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基于此,本文选取新疆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代表,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的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交叉表格分析法与方差分析法,了解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深入分析不同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差异及原因,旨在为新疆非遗旅游开发及宣传营销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新疆非遗概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1372项,其中,新疆国家级非遗名录有127项,涵盖9种类型,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及传统医药,尚缺少传统戏剧类。②从地域分布来看,新疆非遗项目总体上空间分布不平衡,南疆和北疆多于东疆,且呈现较强的集聚状态,南疆主要聚集在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等,北疆主要聚集在乌鲁木齐和伊犁州直属县(市)等③(见表1)。

表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表④

(二)研究方法

第一,笔者以乌鲁木齐市游客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对新疆非遗的感知情况。第二,笔者使用交叉表格分析法,分别计算选择各项感知程度的游客数量占比,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然后全面分析乌鲁木齐市游客对新疆非遗的感知度。调查问卷设定“了解”感知度得1分,“熟悉”感知度得3分,“非常熟悉”感知度得5分,按其公式得出对新疆非遗项目的综合感知度排名,公式为:

Pi=ai×1+bi×3+ci×5

(1)

公式(1)中,“Pi”代表游客对该项目的感知度评分;“ai”代表“对该非遗项目‘了解或听说过’的人数比例”;“bi”代表“对该非遗项目‘熟悉’的人数比例”;“ci”“代表对该非遗项目‘非常熟悉’的人数比例”。

第三,笔者运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游客对新疆非遗的感知度差异情况,研究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对新疆哪些非遗项目的感知度具有显著性差异,然后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对有差异的非遗项目的综合感知,以深入研究这些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新疆非遗项目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心中的感知差异具体差异在何处。为了避免人数上的问题影响感知差异分析,利用公式来计算不同特征的游客对各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程度评分,公式为:

(2)

公式(2)中,“Pi”代表某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对该项目的感知度评分;“ai”代表“对该非遗项目感知度为‘了解或听说过’的该人口学特征人数”;“bi”代表“对该非遗项目感知度为‘熟悉’的该人口学特征人数”;“ci”代表“对该非遗项目感知度为‘非常熟悉’的该人口学特征人数”;“ti”代表“该人口学特征游客的总人数”。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游客对新疆非遗的感知度调查。鉴于新疆非遗资源丰富,地域分布不均,选择旅游业发展基础和水平较好的非遗项目富集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乌鲁木齐市和伊犁州直属县(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整理可得有72项(见表1),并以此来调查游客对以上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情况,以代表游客对于新疆非遗项目的基本感知情况。参考戴其文学者的研究,将感知程度设置为四级,分别是“非常熟悉”“熟悉”“了解或听说过”“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⑤。第二部分为游客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包括游客的性别、年龄、月收入、职业、学历、民族、居住地等。

2.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和收集问卷

本次线下调查时间为2020年4月26~28日;调查对象为乌鲁木齐市的游客;调查地点选取乌鲁木齐市公园、车站、广场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笔者选择部分游客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其对新疆非遗与旅游发展的看法,以此检验游客问卷调查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是否一致。本次线上问卷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发放时间为2020年4月22日~5月1日。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49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466份,包括线下调查问卷104份、线上调查问卷362份。本文采用SPSS23.0软件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检验得出克朗巴哈系数⑥为0.976,说明该数据信度质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概况

根据本次被调查游客基本信息,从性别看,女性游客多于男性游客;从年龄看,25岁及以下与26~35岁的游客相对较多,分别占24.9%与21.5%;从收入水平看,月收入2001~5000元的游客占比较高,达到38.6%;从民族看,汉族游客数量多于少数民族游客数量,占73.8%;从居住地看,乌鲁木齐市本地游客最多,占比高达44.6%,新疆本地游客(乌鲁木齐以外)占比达到30.9%,表明新疆本地游客旅游的人数多于外省游客;从受教育程度看,游客学历多集中于大专和本科,占45.5%;从职业分布上看,企事业单位或公司高管和学生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19.7%和26.6%;游客对新疆非遗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来自电视与互联网,占比分别为39.5%与38.6%(见表2)。

(二)总体感知度分析

笔者运用交叉表格分析法来分析新疆各项非遗项目在游客心中的感知现状,可以看出,游客对于新疆非遗项目的总体感知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见表3),对大多数非遗项目并不熟知。在72个新疆非遗项目中,选择“了解或听说过”的超过样本量50%的非遗项目只有3项,分别是“蒙古族服饰”“马球”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选择“熟悉”的超过样本量25%的非遗项目只有3项,分别是“摔跤”“花儿(新疆花儿)”与“阿凡提故事”;选择“非常熟悉”的超过样本量15%的非遗项目只有5项,分别是“阿凡提故事”“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服饰”“花儿(新疆花儿)”“维吾尔族达瓦孜”。

对于游客综合感知度水平居于前10位的新疆非遗项目有“阿凡提故事”“摔跤”“新疆花儿”“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服饰”“叼羊”“坎儿井开凿技艺”“西王母神话”“蒙古族服饰”。“阿凡提故事”与“西王母神话”这两个民间传说世代流传,远传海外,知名度较高,相应的感知度也较高;对“新疆花儿”与“维吾尔族民歌”这两首传统音乐,游客的印象也较为深刻;“摔跤”与“叼羊”是新疆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游客就是因为这种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与本地特色的体育活动慕名前来,这些活动一般是在节庆或者表演时进行,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旅游的兴趣;“维吾尔族服饰”极具少数民族特色,其纹饰多样、色彩鲜明,体现出新疆文化历史的沉淀。而“蒙古族服饰”富含草原气息,体现了蒙古族鞍马骑乘、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坎儿井开凿技艺”凝结了新疆人民的智慧结晶,大多数新疆游客会把坎儿井景区列入旅游线路之中,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精湛的传统技艺及祖先强大的智慧。

调查问卷中,游客选择“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的新疆非遗项目有17项,超过样本60%,分别是“托勒敖”“锡伯族民歌”“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哈萨克族阿拉特斯”“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萨吾尔登”“错金银”“柯尔克孜约隆”“萨玛舞”“格萨(斯)尔”“锡伯族贝伦舞”“纳孜库姆”“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柳编”“哈萨克族铁尔麦”“恰克恰克”。其中,除了“哈萨克族铁尔麦”与“恰克恰克”,有15项新疆非遗项目都在游客综合感知度排名的倒数20名之内,游客对于以上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弱,需要重点改进。

(三)感知度差异分析

首先,笔者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检验,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民族、居住地、学历和职业的游客,以及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差异进行分析。检测中,若项目的显著性水平低于0.05,则该项目就被认为与游客人口学特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笔者继续深入分析这些有显著差异的非遗项目,探究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对非遗项目的感知度差异程度,以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新疆非遗旅游发展的建议。

1.性别感知度差异

由分析检验可知,不同性别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总体的感知度差异不明显,对新疆非遗项目“维吾尔族达斯坦”“柯尔克孜约隆”“叼羊”“祝赞词”“坎儿井开槽技艺”与“赛乃姆”等的感知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男性对“叼羊”“祝赞词”“坎儿井开凿技艺”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对“维吾尔族达斯坦”“柯尔克孜约隆”“塞纳姆”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明显高于男性(见表5)。可以发现,男性游客对有关体育运动、文学、技艺等类型的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高于女性,女性对有关新疆歌曲与舞蹈等方面的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高于男性。

表5 不同性别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评分表

2.年龄感知度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对45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进行评分,据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评分,25岁及以下的游客,以学生游客为主,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经访谈可知,学生对新疆非遗的相关知识较缺乏;26~35岁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经访谈获知,该年龄段正是年轻人拼搏事业的高峰期,事业压力较大,旅游需求高,求知欲强,故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36~45岁与46~55岁年龄段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相对较低,到5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总体来说,中老年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高于青年游客。

总体来看,各年龄段对“阿凡提故事”及对维吾尔族的歌舞、民俗竞技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都较高。此外,25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游客对“摔跤”“新疆曲子”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26~35岁年龄段的游客对“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服饰”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36~45岁年龄段的游客对“维吾尔族服饰”“摔跤”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46~55岁年龄段与55岁以上年龄段的游客对“摔跤”“维吾尔族民歌”与“叼羊”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

3.收入水平感知度差异

不同收入水平的游客对26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进行评分,月收入8001~12000元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最高,月收入2001~5000元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月收入5001~8000元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最低,月收入越高的游客相对来说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越高。

不同收入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中知名度较高的“阿凡提故事”“摔跤”等的感知度均较高,而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游客对“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服饰”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程度较高;月收入5001~8000元的游客与月收入12000元以上的游客对“西王母神话”“坎儿井开凿技艺”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月收入8001~12000元的游客对“叼羊”“维吾尔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游客对“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哈萨克族阿拉特斯”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月收入2001~5000元的游客对“恰克恰克”“锡伯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月收入5001~8000元的游客对“柯尔克孜约隆”“锡伯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月收入8001~12000元的游客对“萨吾尔登”“锡伯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月收入12000元以上的游客对“柯尔克孜约隆”“哈萨克族阿拉特斯”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

4.民族感知度差异

不同民族的游客对42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根据不同民族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最终感知度评分,少数民族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高于汉族游客,主要原因是大多新疆非遗项目由少数民族传承而来,因此在少数民族游客中感知度较高。汉族游客对“摔跤”“西王母神话”“花儿(新疆花儿)”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少数民族游客对“花儿(新疆花儿)”“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服饰”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不同民族游客除了对“锡伯族民歌”与“托勒敖”两个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外,汉族游客对“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纳孜库姆”“萨玛舞”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而少数民族游客对“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哈萨克族阿拉特斯”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

5.居住地感知度差异

不同居住地的游客对28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根据不同居住地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最终感知度评分,新疆(除乌鲁木齐市的其他城市)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其次是乌鲁木齐市本地的游客,而疆外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最低。总体可知,新疆本地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明显高于疆外游客。乌鲁木齐市游客对“锡伯族民歌”“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哈萨克族阿拉特斯”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新疆本地(除乌鲁木齐市)游客对“江格尔”“萨吾尔登”“维吾尔医药(库西台法)”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疆外游客对“纳孜库姆”“萨吾尔登”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

6.学历感知度差异

不同学历的游客对65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据不同学历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最终感知度评分,“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最高,其次是“大专或本科”“高中、中专及职高”的游客,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最低。

各学历游客除了都对“花儿(新疆花儿)”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外,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游客对“新疆维吾尔族西热甫”“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高中、中专及职高的游客对“维吾尔族民歌”“叼羊”“蒙古族服饰”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游客对“维吾尔族民歌”“叼羊”“维吾尔族服饰”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游客对“坎儿井开凿技艺”“西王母神话”“叼羊”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游客对“锡伯族民歌”“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萨玛舞”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高中、中专及职高学历的游客对“锡伯族贝伦舞”“格萨(斯)尔”“柯尔克孜约隆”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游客对于“锡伯族民歌”“柯尔克孜约隆”“托勒敖”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游客对“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托勒敖”“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

7.职业感知度差异

不同职业的游客对59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根据不同职业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评分,退休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最高,其次是个体户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感知度较弱的是学生。

不同职业的游客总体上对“阿凡提故事”与“花儿(新疆花儿)”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除此之外,公务员与公司职工游客对“摔跤”“西王母神话”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企事业单位或公司高管游客对“维吾尔族达瓦孜”“维吾尔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学生游客与农民游客对“摔跤”“新疆曲子”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退休人员游客对“柯尔克孜约隆”“哈萨克族服饰”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个体户游客对“叼羊”“维吾尔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其他游客对“摔跤”“叼羊”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高。公务员游客对“柯尔克孜约隆”“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企事业单位或公司高管游客对“托勒敖”“锡伯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公司职员游客对“托勒敖”“错金银”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学生游客对“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锡伯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退休人员游客对“哈萨克族阿拉特斯”“叼羊”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个体户游客对“格萨(斯)尔”“萨吾尔登”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农民游客对“柯尔克孜约隆”“锡伯族民歌”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其他游客对“萨吾尔登”“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

三、结语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游客对于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总体感知度较低,相对而言,对“阿凡提故事”“摔跤”“花儿(新疆花儿)”等知名度相对较高的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也较高;而对“锡伯族民歌”“托勒敖”“格萨(斯)尔”“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等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较低。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高低可作为新疆非遗资源开发选择的依据之一,新疆可以据此优先开发感知度较高的非遗项目,同时加大对感知度较低的非遗项目的宣传力度,实施有步骤地开发。

第二,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显著性差异的感知度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其感知度较高或较低的新疆非遗项目也有所差异。对于不同性别的游客,男女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差异不明显,男性对文学与技艺类、女性对歌曲与舞蹈类的新疆非遗项目更加关注并且感知度较高,性别因素导致对新疆非遗项目关注度的不同,从而存在感知度方面的差异;年龄因素显著影响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年龄越大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越强,中老年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高于青年游客;相对来说,月收入越高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越高;民族因素显著影响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少数民族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高于汉族;本地居民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明显高于疆外游客;已退休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程度最高,其次是个体户游客,感知度较弱的是学生游客。从本文调查结果可知,游客的学历与其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成反比,游客的年龄与其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成正比,对新疆非遗项目感知度较高的游客主要集中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群体。游客的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其对旅游地新疆非遗项目感知度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规律,依据不同人口学特征群体对新疆非遗项目感知度的差异,相关旅游部门和企业可以设计符合游客偏好的旅游产品,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关于对新疆非遗项目感知度较低的群体,应对其加强新疆非遗项目感知度的引导与宣传,从而有效地促进新疆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与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

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相关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的渠道、平台与宣传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新疆非遗旅游进行宣传。调查显示,互联网与电视等渠道是游客了解新疆非遗的主要途径。新疆相关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可通过名人、网红进行直播及平台宣传、设计专业非遗旅游网页、拍摄非遗主题影视剧、打造非遗餐厅与非遗民宿等,将非遗融入旅游产业要素体系等方式,加大营销力度。对不同游客进行差异性与针对性的推广、宣传与营销,可开发、设计不同类型的非遗纪念品,以满足不同特征、不同爱好的游客需求,如针对女性游客可设计体现新疆非遗特色的背包或传统服饰,针对男性游客可生产体现新疆非遗特色的精品酒杯等旅游纪念品。

2.加强非遗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推动非遗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升级

可将新疆非遗以多种表现形式融入新疆旅游产品中,如艺术表演、制作体验、研学项目等,特别是对于“锡伯族民歌”“托勒敖”“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等游客感知度较低的戏剧与音乐类非遗项目,可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呈现给游客。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对新疆非遗项目的感知差异,可设计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例如,面向男性游客,增加非遗体育类旅游项目,面向女性游客,丰富非遗歌舞表演以及手工制作类旅游项目。在新疆非遗文旅融合过程中,需注重民俗文化与旅游者的互动体验,形成文化品牌效应与特色的旅游符号,让游客能在旅游活动体验中感受到新疆非遗的独特魅力。

3.优先开发感知度较高的非遗项目,发挥引领作用

针对游客感知度较高的新疆非遗项目,政府应重点宣传与开发,如“阿凡提故事”与“新疆花儿”可以设置部分情景剧或者歌舞表演,并加入感知度较低的一些非遗歌舞表演,逐步扩大更多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同时,非遗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把握好开发力度,防止开发的异化现象、过度低俗化与商业化。

4.重视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加强非遗教育与非遗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培养新疆非遗传承人的自觉意识,保护好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利用好传承人的文化品牌,走静态保护、活态保护、生产性保护之路。鼓励学校开设非遗课程,重视非遗宣传与普及教育,将非遗引入基础教育的校本课程之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借助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非遗旅游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以提升游客对非遗的认知,更好地推动新疆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注 释:

①《2019年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召开》[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6/10/content_5398968.htm.

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http://www.ihchina.cn/project#target1.

③张佳运,高敏华:《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地域分区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6年第5期,第1130~1131页。

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选择非遗热点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乌鲁木齐市和伊犁州直属县(市)等代表性国家级非遗项目,整理可得有72项。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project#target1.

⑤戴其文,肖刚,徐伟,谢燕娜:《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游客感知差异与旅游需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第4期,第110页。

⑥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是一个统计量,是指量表所有可能的项目划分方法得到的折半信度系数的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信度测量方法。它最先被美国教育学家Lee Cronbach在1951年命名。

⑦F值是F检验的统计量值,F=MSR/MSE,其中MSR=SSR/自由度,MSE=SST/自由度,一般大于给定α相对的F量时说明显著性较强;显著性由P值表示,P值是指(F检验或者T或者其余检验量)大于所求值时的概率,一般要小于给定α就说明检验显著,本文给定α为0.05。由于篇幅有限,仅将性别方差分析表列出,年龄、收入水平、民族、居住地、学历和职业等游客感知度差异性表格未列出,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显著性新疆
维吾尔族手艺人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新疆多怪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