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洪背景下的河流缓冲带柔性堤岸断面设计

2021-07-03 02:48肖晓博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缓冲带草本群落

肖晓博

(东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115)

1 河流缓冲带柔性堤岸断面设计

1.1 计算草本群落特征值

河流缓冲带附近,一定会存在植被,所以此次设计河流缓冲带柔性堤岸断面,考虑该区域内的草本群落特征值,通过分析河流缓冲带内草本群落特征,重新规定堤岸宽度、断面层数以及弧度等基本参数。

已知草本群落的特征,是衡量群落结构、堤岸防护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计算草本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标方法,如式(1)所示:

(1)

式中:F为生物多样性指数;s为样本总数;Zi为i个样本区域中,各种植物的相对重要值,该值的计算如式(2)[1-2]所示:

(2)

式中:Wi为某一植被的重要值;W为所有植被的重要值之和。再计算草本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指数,用该指数分析植被种群数量变化时,对河流缓冲带防护效果的影响,该指标的计算如式(3)所示:

(3)

式中:Y为草本群落的生态优势度。已知草本群落的物种类型,会直接影响河流缓冲的设计宽度和断面层数,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方法,如式(4)[3]所示:

(4)

式中:M为草本群落的物种类型总数量;S为河流缓冲区域周围草本群落的总占地面积。最后再计算草本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为设计断面的断层位置提供事实依据,计算如式(5)[4]所示:

(5)

式中:EF是在公式(1)和公式(2)计算下,得到的弹性值;J为群落均匀度。通过上述公式,计算河流缓冲带内草本群落特征值,为设计柔性堤岸断面,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响参数。

1.2 设计河流缓冲带位置和宽度

根据上述获得的草本群落特征,设计河流缓冲带位置和宽度。通常情况下,缓冲带位于水域和陆地的边界处,因此对堤岸断面具有交叉性的影响效果。而确定河流缓冲带位置的先决条件,就是发挥缓冲带对洪水的防护作用。如图1所示,此次研究以生态防洪背景为研究方向,选择河流缓冲带布设位置[5]。

图1 缓冲带示意

根据现有的河流缓冲带周围的地形可知,缓冲带的位置,一般利用等高线,布设在与地表径流方向相互垂直的下坡位,从而实现对水流流速的削减,让地表上的水流,可以更加平缓地通过缓冲带,防护周边的城市与村落安全。按照上述分析设计河流缓冲带位置后,再设计河流缓冲带宽度。截止2018年年末,对于缓冲带的宽度设计,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现阶段的研究认为,河流缓冲带的宽度与河流等级息息相关,河流越宽,所设计的河流缓冲带宽度越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洪水的防护作用[6]。在充分考虑各地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以及河流缓冲带设计作用的基础上,对于设计河流缓冲带宽度,做出了如下要求:第一,考虑能够投入建设的资金。第二,明确所建地区土地的物理性质,如土质类型、区域坡度稳定性等。第三,考虑建设区域的水文情况和周边建筑用地性质。第四,明确河流缓冲带的作用,要求其防护功能更强还是过滤功能更强。第五,考量城市主管部门的一些其他用地行为[7]。综合考虑上述五个因素,并结合当地草本群落特征,设计河流缓冲带宽度。

根据草本群落特征值计算结果,当草本群落覆盖密度大时,可适当缩减缓冲带宽度;当草本群落覆盖密度相对较小时,要增加缓冲带宽度。而历史调查显示河流破坏严重的地区,设计的缓冲带宽度需要大一些,可以对缓冲带宽度进行适量的增加:首先在地表径流量较大、沉积物较多、富营养物质较为丰富的污染物集中区域,扩大缓冲带宽度;其次对于河流两侧相邻用地面积较大、区域坡度较大的位置,适当增加缓冲带宽度;再次对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如城市生活区、工厂区、农田灌溉区域,要适当增加河流缓冲宽度[8]。

1.3 设置堤岸断面层数和弧度

设计完河流缓冲带位置和宽度后,构建一个河流缓冲带堤岸模型,设置堤岸断面层数和弧度。已知现阶段功效最好的堤岸,共由3个断面组成,分别为外部区域层、中间区域层以及河岸区域层。此次设计以上述的传统堤岸断面为基础,在外部区域和河岸区域内,分别加设一个缓冲区,形成一个5层的堤岸断面,加强对洪水的控制。根据构建的模型高度,以建设地区的历史洪水最大峰值为研究依据,计算洪水水波高度,然后根据洪水在峰值阶段的水波高度,设置堤岸断面各个层之间的弧度[9-10],该值的计算如式(6)[11]所示:

(6)

式中:H1为洪水峰值时,水波的最大高度,m;H2为洪水峰值时,水波的最小高度,m;P为峰值节点;ft为t时刻时,水波在模型中的动态变量。而断面弧度即坡度,假设模型构建的空间平面g=(x,y),含有一个等值线簇h(x,y)=μ,设d为等高线。对于模型曲面上的任意一点P,沿P的梯度反方向计算h(x,y)的下降最快值,该值就是堤岸断面需要设置的坡度。对于函数h(x,y),P点梯度的计算方法如式(7)所示:

gardh(x,y)=hxi+hyj

(7)

式中:参数i和参数j为单位矢量;hxi和hyi分别为x和y的偏导数。该计算结果的模,就是需要设置的坡度,结果如式(8)[12]所示:

(8)

式中:所得结果θ,即为堤岸断面坡度的计算结果。利用上述计算过程,确定每一个断面的布设弧度,以此根据模型基本结构,设计河流缓冲带柔性堤岸断面的完整结构。至此在考虑生态防洪背景下,实现对河流缓冲带柔性堤岸断面的优化设计。

2 试验研究2.1 试验准备

提出对比测试,将两种传统设计下的堤岸作为不同的对照组,将此次提出方法设计的堤岸作为试验组,比较三个测试组的防洪能力及对污染物的过滤效果。选择一个有较大径流量的城市D,作为试验测试基本背景。已知途经D城市的河流,全长约1400 km,流域面积超过了22万km2。D城市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均降水量充足,湿润系数在0.75~1.00,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气候区。该城市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知,D城市的土壤土质较软,且植被类型相对丰富。经调查得知,该城市在雨水充沛的季节,曾经出现过特大洪水灾害,因此以该城市的基本环境为基础,选择一个相对开阔的区域,并将其进行划分,分别利用三种方法在该区域建立三个柔性堤岸。为了加快研究速度,研究团队分为三组同时进行设计任务,图2为三个测试组的堤岸设计结果。

表1 测试环境基本条件 %

图2 设计的堤岸实拍

根据图2可知,试验组设计的堤岸,共设置了5层断面;对照A组设计的堤岸,共设置了3层断面;对照B组设计的堤岸,只设置了1层断面。在三个区域内均架设人工降雨模拟器,模拟降水过程;利用水泵向地表引水,模拟洪水涌入;再利用高压水枪加强水流速度。

将三个设备均安装到图2所示的三个区域中,开闸放水,模拟强降水和洪水效果。

2.2 防护能力测试

为了让试验测试效果更加明显,试验测试共进行5 h,第4 h过后,逐渐控制各个放水工具的水量,直至第5 h,停止放水,查看各个区域堤岸对水流的防护效果,图3为三个测试组的防护能力实景拍摄。

图3 堤岸防护能力实拍

根据图3可知,试验组设计的堤岸,在多重断面的保护下,将水流都集中汇聚在了中心地带,且没有大量的污染物流入岸边;对照A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流动性强、流域面积广的水流,但其过滤效果较为一般根据图3(b)可知,试验结束后,岸边出现了大量的污染物与废弃物,而对照B组相较于前两个测试组来说,其防护效果最差。根据图3(c)可知,非缓冲地带已经被水流淹没,且对其淹没区域进行杂物捞取时,又得到了与对照A组类似的杂质,可见对照B组防水效果不理想,同时不具备过滤功能。

2.3 过滤能力测试

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法》中的规定,采用定量分析法,分析不同河流缓冲带柔性堤岸断面设计,对污染物、废弃物以及杂质的过滤效果。将综合污染物去除率作为过滤效果的评价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如式(9)所示:

(9)

式中:Pc为放水量为c时,污染物质量浓度去除率,%;N0为入流污染物质量浓度,mg/L;Nm为m个采样点的污染物质量浓度,mg/L。测试堤岸过滤效果时,共选择10个采样点,按照顺序进行编号,三个测试组的污染物过滤效果见图4。

图4 不同断面堤岸对污染物的过滤效果

根据图4可以明显看出,试验组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去除率,均在90%以上,而两个对照组的过滤结果,均在75%~85%。计算10个采样节点的所有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污染物过滤效果统计 %

根据表2可知,试验组的污染物平均去除率为92.86%,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68%和78.22%。相比之下,试验组的污染物过滤效果,比对照A组高了11.18%,比对照B组高出了14.64%。

3 结 语

此次在充分考虑生态防洪的背景下,所设计的缓冲带柔性堤岸,有更好的防护与过滤效果。但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可知,虽然此次设计的堤岸,可以过滤大多数污染物,但对于部分淤泥、砂石,还没有更有效的制约手段,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堤岸两端添加隔离带或防护网,加强堤岸对泥沙的过滤,为梅雨季节的防洪任务,提供更安全的保护措施。

猜你喜欢
缓冲带草本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植被缓冲带对乌梁素海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基于VFSMOD 模型的植被缓冲带对千岛湖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磷负荷削减效果模拟
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不同群落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草本心
彩墨绘草本
河岸缓冲带划定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