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先婷,张杰兰,徐铁飞,佘程宏,鞠梅
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提出大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实现健康老龄化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1]。老化期望(Expectations Regarding Aging)又称老龄化期望,是指老年人对实现和维持躯体及精神功能的期望水平,即老年人对健康老龄化的期望程度[2]。研究表明,老化期望对老年人的功能性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3]。适度的老化期望能够促进健康行为,改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4]。鉴于老化期望与健康老龄化关系密切,而健康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家庭功能、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5],因此,本研究以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了解其老化期望现状并从个体的自然属性、家庭功能、心理健康状况等角度出发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为今后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干预提供参考。
1.1对象 于2020年1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泸州市2个辖区(龙马潭区、江阳区)的6个社区(红星社区、羊大山社区、来龙社区、光明社区、云台社区、龙南社区)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在社区内居住且年龄≥60岁;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有认知或行为障碍者。按照上述标准共调查380名社区老年人。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1.2.2老化期望量表(Expectation Regarding Aging-12,ERA-12) 老化期望量表由Sarkisian等[6-7]编制,分为ERA-38和ERA-12 2个版本,ERA-38由程建超等[8]引进,ERA-12由Li等[9]引进,均被证明在我国老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选择ERA-12对老年人老化期望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躯体健康、精神健康、认知功能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从“很同意”到“很不同意”,依次计1~4分,各条目总和即为各维度原始分,后转化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老年人老化期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ERA-12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
1.2.3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该量表有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依次计为1~4分,量表总分为10~40分,分数越高,表明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越好[10]。该量表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3。
1.2.4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 该问卷共5个条目,包含5个维度:家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每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法,“经常这样”计2分,“有时这样”计1分,“几乎从不”计为0分,量表满分为10分。其中,总分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0~3分表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11]。该问卷在我国各个人群中得到普遍应用。本研究中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4。
1.2.5孤独感量表简化版(The 6-item short form scale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LS-6) 该量表由De Jong Gierveld等[12]于1985年根据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改编而成,共8个条目,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从“从不如此”到“一直如此”,依次计为1~4分,量表总分为8~32分。中文版孤独感量表简化版由我国学者黎芝[13]引进,删除了2项正向条目,形成了6个条目的孤独感量表简化版,量表总分为6~24分,得分越高,表明老年人的孤独感越强。本研究中孤独感量表简化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3。
1.3质量控制 招募6名本科以上的护理学生作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各项研究工具的理解与使用,与不同类别老年人的沟通技巧等。在调查前,选择社区老年人活动较密集的场所,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正式调查时,采取一对一调查的方式,在调查过程中不使用暗示性的语言,所有问卷当场发放并收回,逐一编码,采用双人录入法并复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次共发放问卷402份,回收38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若数据出现缺失值,则采用均值替代法对缺失值进行填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Mann-WhitneyU检验、Krusal-Wallis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广义线性模型,检验水准α=0.05。
2.1社区老年人一般资料 在380名调查对象中,男188名,女192名;年龄60~93(71.17±7.40)岁。户籍地:城镇127名,农村253名。婚姻状况:有配偶243名,无配偶137名。文化程度:文盲104名,小学147名,初中57名,高中以上72名。个人月收入<1 000元208名,1 000~元83名,2 000~元35名,≥3 000元54名;患慢性病206名;独居74名。
2.2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现状 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得分为44.4(36.1,55.6)分,其中躯体健康维度得分为41.7(33.3,58.3)分,精神健康维度50.0(33.3,66.7)分,认知功能维度41.7(25.0,58.3)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3(18,30)分;家庭功能得分为8(6,9)分;孤独得分为10(7,14)分。
2.3不同特征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得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得分比较
2.4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与自我效能、家庭功能及孤独的相关性分析 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405,P<0.01);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r=0.400,P<0.01);与孤独情绪呈负相关(r=-0.489,P<0.01)。
2.5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广义线性回归分析 以老化期望总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和自我效能总分、家庭功能总分以及孤独总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赋值,男=1,女=0)、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初中=2,小学=3,文盲=4)、是否独居(是=1,否=0)、自我效能(原值输入)、家庭功能(原值输入)及孤独(原值输入)是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的主要影响因素,模型似然χ2=191.154,P=0.000。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广义线性回归分析(n=380)
3.1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现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本研究中,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得分为44.4(36.1,55.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此结果高于李彩福等[4]的研究结果,原因可能与其调查对象是江苏省内地级市的城市、乡镇和农村老年人,而本研究调查的是四川省泸州市的社区老年人,调查对象的构成略有不同。泸州市作为全国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之一,老年健康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硬件设施较为领先,因此,老年人对于健康老龄化的期望更为积极。
进一步分析结果,老化期望的3个维度得分中,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最高,躯体健康和认知功能维度得分较低,与Kim[14]的研究结果一致。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最高,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满足使得老年人的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影响,更加注重其精神世界的富有。因此,应增加对老年人的关注度,在给予其良好的社会支持的基础上,鼓励其发展个人爱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躯体健康维度处于相对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大部分对象患有慢性疾病有关,慢性病会导致老年人躯体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其对健康老龄化的期望值也随着降低。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大力宣传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鼓励老年人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认知功能维度得分最低,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的大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其通过文字途径(看书、读报等)获得老化相关知识的能力较低。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多组织益智类活动,如猜谜语游戏、数字倒背或顺背游戏、读书分享并设立奖品,提高老年人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维持其认知功能。
3.2影响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因素
3.2.1性别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男性的老化期望水平高于女性,Sarkisian等[15]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考虑原因可能有:由于受到“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繁忙而琐碎的家务活使老年女性有较低的社会参与积极性,其社会资源的可获得性及可利用度也显著低于男性,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老年女性的老化期望水平低于男性。这提示社区护理人员应更关注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鼓励其在完成日常家务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实现健康老龄化。
3.2.2是否独居 本研究结果提示,独居老年人老化期望水平较非独居的老年人低,与Li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独居老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亲人或配偶的关心和照顾,导致老年人在精神上缺少情感慰藉,生活上缺少经济支持,进而使老年人更容易被老化影响,产生消极的老化态度,丧失维护自身健康的信心有关。因此,对于独居老人,应该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对于没有条件与父母同住的子女,应该大力提倡子女经常回家探望和问候独居父母,及时发现老人心理问题,帮助其进行心理调整。此外,社区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关爱独居老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动员社区志愿人员担任“代理”亲人,对那些没有子女的独居老人提供亲情关爱,使其得到情感慰藉。
3.2.3文化程度 本研究表明,文化程度高的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水平相对较高,与Hawkley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越能够借助各种途径、手段获得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更理性地看待老化过程,相对应就会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更为关注,其老化期望的水平也就越高;而文化程度越低的老年人,越缺乏积极主动的保健意识,获取保健知识的方式也较为被动,对老化过程持消极态度,因此其老化期望的水平也就越低。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时,要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对不同文化水平的老年人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3.2.4自我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自我效能与老化期望呈正相关,老年人的自我效能对其老化期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Yao[17]的研究结果也证实这一观点。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越能够妥善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应对老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放平心态,提高社会适应性,提高其老化期望,增强其应对老化的信心。社区护理人员可以加强健康教育,反复耐心地讲解健康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自我保健,提升自我效能水平,进而提高老年人的老化期望水平。
3.2.5家庭功能 本研究显示,家庭功能越好的老年人其老化期望水平越高,说明良好的家庭功能对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与Kweon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会角色、机体功能、生活重心等均会发生改变,从以前的“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角色”,从原来的“健康者”转变为“带病者”,从原来的工作场所转移到家庭,因而家庭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使老年人能够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当老年人遇到困难时向家庭寻求帮助所得到的支持越多,越能够促进其积极情绪的激发,从而提高其老化期望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老化期望干预研究时,要从整个家庭层面上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家庭功能,从而维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2.6孤独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孤独感越强,其老化期望水平越低,李彩福等[4]、Pikhartova等[19]的研究结果也证实这一观点。依恋理论认为,当个体被消极情绪侵扰时,依恋系统就会被激活,个体会向主要依恋对象寻求支持与安慰[20]。受“养儿防老”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老年人的主要依恋对象为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体功能的降低,老年人对子女的心理依赖也随之增加,然而大部分子女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未和老年人同住,传统文化期望与客观现实的落差导致老年人的孤独情绪更加强烈。因此,缓解老年人孤独情绪可以从社区、家庭和个体三个方面入手。在社区方面,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增设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便捷、舒适、个性化的社交环境,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时排解消极情绪。在家庭方面,子女应注重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满足其情感需求。在个体方面,老年人应该转变思想,放松心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交活动,提高自身的价值感。
综上所述,四川省泸州市社区老年人老化期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独居、自我效能、家庭功能、孤独情绪。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独居且文化程度低的老年女性,提高老年人自我效能,满足其情感需求,指导老年人正确认识老化过程,帮助其进行情绪的调整,引导其树立一个适度的老化期望目标。由于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地区仅局限于川渝地区,样本代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今后拟扩大样本量和调查区域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