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成,钟镇良,罗源峰,谢瑜冰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299)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会出现脑部血管阻塞、脑组织缺血的情况,其脑功能可受到不可逆性损伤[1]。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技术。本文对2018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1日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CTA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将2018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1日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中关于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得到确诊;2)无进行超声检查或CTA检查的禁忌证;3)无药物过敏史;4)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存在精神障碍。本研究经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同意参与本研究。
在这81例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超声检查和CTA检查。进行超声检查的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使其颈部充分暴露。使用飞利浦Affiniti 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探头的频率为7~11 MHz)。按照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对患者的颈部血管进行扫查。进行CTA检查的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使其颈部充分暴露。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的颈部动脉进行扫查,从其主动脉弓的上缘扫描到颅顶。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流120 mA、管电压120 kV、准直器宽度0.625 mm、层间距0.5 mm、螺距0.993、层厚1 mm、瞬时视野180 mm、球管旋转速度0.5 s/r。以4~5 mL/s的速度经患者的肘前静脉为其注射35~50 mL的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完成注射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检查。完成超声检查和CTA检查后,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判定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每隔15 d采用上门随访、微信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了解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在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后,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使用改良兰金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病情。该量表的分值范围为0~6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将mRS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康复组(F组),将mRS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不良组(B组)。
1)观察对这81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CTA检查时其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2)比较F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一般资料。3)比较F组患者和B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情况。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分级法将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4)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包括硬斑、软斑和混合斑)。5)分析两组患者进行CTA检查所获得的图像,将这些图像导入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中,得到患者全脑不同区域的彩色灌注图像。采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法(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对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缺血改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缺血改变的情况越严重。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的ASPECT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这81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CTA检查时其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分别为87.65%(71/81)、97.53%(79/81)。与进行超声检查相比,对这81例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其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较高,χ²=5.760,P<0.05。
F组57例患者中有男患者30例,女患者27例;其平均年龄为(62.54±2.01)岁。B组24例患者中有男患者13例,女患者11例;其平均年龄为(62.55±1.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B组患者的ASPECTS评分〔(6.55±1.11)分〕高于F组患者的ASPECTS评分〔(5.54±1.02)分〕,t=3.964,P<0.05。
在B组患者中,存在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度颈动脉狭窄、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有3例(占12.50%)、4例(占16.67%)、17例(占70.83%)。在F组患者中,存在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度颈动脉狭窄、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有2例(占3.51%)、4例(占7.02%)、51例(占89.47%)。B组患者中存在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占比高于F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的比较[例(%)]
在B组患者中,存在颈动脉硬斑、颈动脉软斑、颈动脉混合斑的患者分别有9例(占37.50%)、7例(占29.17%)、8例(占33.33%)。在F组患者中,存在颈动脉硬斑、颈动脉软斑、颈动脉混合斑的患者分别有13例(占22.81%)、15例(占26.32%)、29例(占50.88%)。两组患者中存在颈动脉硬斑、颈动脉软斑、颈动脉混合斑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比较[例(%)]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先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依据诊断结果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3]。目前临床上诊断此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CT检查等。有研究指出,用超声检查诊断脑梗死的准确率较低。如何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CTA检查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此检查可获得其颈部血管的清晰图像,从而有助于准确地诊断其病情[4]。颈动脉属于脑部血液循环的必经路径之一。发生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会使患者脑组织的血流量减少,进而可使其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为了探究CTA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2018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1日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这81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CTA检查时其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分别为87.65%(71/81)、97.53%(79/81)。与进行超声检查相比,对这81例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其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较高,χ²=5.760,P<0.05。赵华[4]在临床研究中将60例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CTA检查,对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检查颈动脉狭窄具体位置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为了进一步探究CTA检查在对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在所选81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根据其mRS评分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将mRS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康复组(F组),将mRS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不良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情况可见,B组患者中存在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占比高于F组患者,P<0.05。这表明,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其进行CTA检查有助于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CTA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