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永慧,代富晓,赵燕红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新疆 博乐 833406)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及治疗大出血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医务人员对输血认识的不断加深,输血风险管理及防范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体输血的发展。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经过储存或一定的处理,再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方法。近年来,自体输血在妇产科、骨科、普外科等科室均得到了应用,并被业界认为是一种合理、科学且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案[1-2]。自体输血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所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稀有血型患者、经济困难的患者及血源紧张的地区[3]。我国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血源紧张,调配困难,且RH(D)阴性血人群的占比也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为本地区的Rh(D)阴性血产妇开展储存式自体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40例Rh(D)阴性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血型为Rh(D)阴性血;年龄为18~42岁,体重≥50 kg,孕周为37~41周;单胎妊娠;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存在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对本研究存在抵触情绪;多胎妊娠。这40例产妇的年龄为18~42岁,平均年龄为(29.1±10.5)岁;其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9.7±1.3)周;其新生儿的体质量为2.6~4.5 kg,平均体质量为(3.2±0.3)kg;其中,Rh阴性A型血、Rh阴性B型血,Rh阴性O型血和Rh阴性AB型血产妇分别有5例、15例、17例和3例。
在这40例产妇妊娠37~41周时,采集其静脉血6 mL(采血时压脉的时间不超过 1 min),装入2个真空采血管中,每个采血管中各有血液标本3 mL。在采血后的2 h内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检查的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的水平、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水平。若产妇的上述指标均正常,则由输血科的专业人员为产妇采血300~400 mL。将采集的血液装入血袋内,血袋中含有碳酸二氢钠、腺嘌呤、葡萄糖、枸橼酸钠等保存液。在血袋上注明产妇的姓名、血型、采血日期等信息后,将血袋置于2℃~6℃的专用贮血冰箱中保存。待产妇分娩时或分娩后(或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将采集的血液回输至其体内。
采血前、采血后、回输自体血后及产后42 d,比较这40例产妇的血常规指标(包括RBC计数、Hb的水平、PLT计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PT、APTT及血浆Fbg的水平)。观察这40例产妇采血过程中、采血后及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包括采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反应)的情况。观察这40例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后的出血量。观察这40例产妇新生儿的结局。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评估其新生儿结局。该评分标准包括心率、皮肤颜色、反射、肌张力、呼吸五项内容,满分为10分,新生儿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身体状况越好。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血前、采血后、回输自体血后及产后42 d,这40例产妇的RBC计数、Hb的水平、PLT计数、PT、APTT及血浆Fbg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采血前、采血后、回输自体血后及产后42 d产妇的血常规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s)
表1 采血前、采血后、回输自体血后及产后42 d产妇的血常规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s)
注:a与采血前、采血后、回输自体血后相比,P>0.05;b与采血前、采血后相比,P>0.05;c与采血前相比,P>0.05。
时间 RBC计数(×1012/L) Hb(g/L) PLT计数(×109/L) PT(s) APTT(s) 血浆Fbg(g/L)采血前 4.10±0.4 115.6±3.1 199.1±92.8 9.2±0.6 30.6±1.6 4.1±0.5采血后 3.52±0.5c 104.0±5.5c 179.5±54.1c 9.4±0.9c 29.5±2.1c 4.0±0.7c回输自体血后 4.03±0.30b 109.9±5.3b 186.0±6.7b 9.6±0.8b 30.8±3.1b 4.2±0.9b产后42天 4.09±0.18a 114.2±5.7a 173.2±51.4a 10.2±0.5a 32.3±1.1a 3.8±0.6a
这40例产妇在采血过程中及采血后均未出现到四肢乏力、精神疲惫、面色苍白、出虚汗等采血不良反应,其在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后紫癜等输血反应。
在这40例产妇中,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有32例(占80%),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有8例(占20%)。其中32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300.6±19.5)mL,8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产中及产后平均的出血量为(320.1±22.6)mL(其中有1例产妇的出血量较高,达到700 mL)。这40例产妇接受储存式自体输血后均未发生贫血,且均未输注异体红细胞。
在这40例产妇的40例新生儿中,新生儿Apgar评分为10分的新生儿有35例(其心率>120次/min,心搏有力,皮肤呈粉红色,呼吸规律,肌张力及中枢反射均正常,哭声响亮),为9分的新生儿有4例(其手脚末端呈青紫色),为7分的新生儿有1例(其呼吸节律不齐)。
输血是指将血液经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有报道称,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4]。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方式包括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自体输血又可分为储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和稀释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是指术前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加以储存,待其接受择期手术或需要输血时再为其回输自体血液的一种输血方式。对患者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不仅操作简单,还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5-6]。当前我国的医疗用血多来自无偿献血,血源较为紧缺[7-8]。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Rh(D)阴性血人群的占比高于其他地区,且该地区地广人稀,调血较为困难。该地区的Rh(D)阴性血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若发生大出血,很难找到同型的血源,易延误治疗时机,威胁其生命安全。而为该地区的Rh(D)阴性血产妇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其分娩的安全性。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Rh(D)阴性血产妇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不会对其凝血功能及新生儿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采血和输血的安全性均较高,能有效地解决Rh(D)阴性血血源稀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