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波,李佳佳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8
吉林省抗联遗址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文物价值高、影响大、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本文以场所精神为一种特定方法,系统地阐述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公园的建设背景、特色功能和建设对策,提出打造以抗联遗址为基础,具有保护教育、体验、发展等功能的吉林省抗联文物整体展示的理念模式,解决东北抗联遗产保护的问题.
遗址公园是公园类型的一种, 抗联遗址公园是整合抗联文物、遗址和现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以抗联遗址公园体系为基础、综合保护、教育、科研、发展等功能、在革命文物保护与展示方面形成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大型综合革命文化展示、体验与教育区.选址建设抗联遗址文化主题公园,彰显各核心片区特色[1-4].
“场所精神”,中文含义的本质是保护和照顾.最早是来源于拉丁文,这体现了传统社会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当时,人们认为每个东西有会存在保护自己的神,而场所精神就是场所当中的保护神,不仅保护场地还保护场地中的人.《场所精神——关于建筑的现象学》一书中对场所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定义.书中指出“场所精神”特指那些比较难为人感知和体验的并在长时间内产生的环境氛围.认为场所精神是场所的精髓,也是魅力所在,一个场所背后更深层次的、更不易为人们所直观感受的气质特征,如气氛和情趣等,需要用场所精神来进行隐喻[5-7].
场所精神是与人的精神紧密相关的,场所精神与人们的心理感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们受场所精神的影响.反之,场所精神亦能影响人的精神.基于场所精神的东北抗联遗址公园,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传承东北抗联精神,从而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8-10].
吉林省抗联遗址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联战士依靠广大群众,采取机动灵活的战争策略,坚持抗战了14年,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为解放东北和取得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承载了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对当前调动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热忱、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巨大.
《吉林省东北抗日联军占址名录(一)》(第一批)133个抗联文物中(如图1所示).
图1 吉林省抗联文物遗存保护级别现状
其中保存较好是指:建(构)筑物外观及其所处历史环境较完整,保存状况良好,局部存在轻微残损,地形植被等承载重要历史信息的部分保存较为完好.此类文物共计29处,占21.8 %.抗联旧址包括根据地、密营、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或纪念地、重要战斗发生地(站迹地)、惨案发生地、烈士殉难地或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构)筑物、见证性其他史迹等,整体呈现出时间跨度大、类型丰富全面、地域特色鲜明和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整体保存状况较差,保护级别偏低,展示与利用不到位.
(1)历史价值. 吉林省东北抗联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实证;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抵抗外敌入侵的艰苦卓绝战斗的历史见证;是中国14年伟大抗战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传承,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东北抗联遗址公园对保护东北抗联文物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
(2)时代价值. 吉林省东北抗联文物及抗联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环境下不畏惧敌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增强新时期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现实根基;是激发东北人民振兴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化助推器;是助力东北振兴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资源;是新时期提升人民军队战斗力有精神武器,是打造现代化军队的重要保证.
(3)文化价值. 东北抗联历史遗存是抗联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综合载体.国人共同的历史和政治记忆的原点,是近代吉林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以红色资源为本体,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抗联历史遗存网络,东北抗联遗址公园的建设对于开展东北抗联史研究、文物保护体系构建、红色旅游点线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东北抗联是抗日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开始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所处环境最恶劣的抗战部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根据遗存的地域、性质、模式、功能分为密营、根据地、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或纪念地、重要战斗发生地(战迹地)、惨案发生地、烈士殉难地或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构)筑物、见证性其他史迹等资源类型,代表性遗存全景化展示了东北抗联时期的革命历程,主题特色突出.抗联遗址所蕴含的革命教育意义巨大,具有浓厚的体验意义,依托吉林省内优越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是抗联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支撑.遗址公园的建设布局涉及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可利用空间较大,区域互补性强,空间可塑性强,抗联遗址保护利用与绿色生态等结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发资源形成互补与有效接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在吉林省的发展和领导为核心,以南满、东满两个根据地为重点,以抗联第一军抗联精神传承线和抗联第二军抗联精神传承线为两根主线,贯穿10个核心片区,结合4个教育组团和东北抗联系列遗址文化公园建设体系,形成以保护为基础,以展示和教育为代表的抗联精神展示带,最终形成吉林省东北抗联文物保护专项规划总体格局.
建设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公园,需要创新抗联遗址保护利用的理念和方式,以东北抗联重要人物、事件、纪念设施为基础,建设抗联遗址公园,进而建设抗联遗址保护利用工程,改善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的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丰富抗联精神的模式[11].
建设吉林省抗联文物省级规划.市级和核心片区保护规划不得违背省级抗联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要求,并应将规划指导思想、保护利用方针和空间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具体规划内容中.“片区保护,串联利用”,根据吉林省抗联文物的价值特色、分布特征、文物本体现状,通过整合文物资源、交通条件,提出分层级、分类型的片区式保护模式,设立三级抗联文物保护规划体系:抗联文物省级保护规划、市级抗联文物保护规划和核心片区(市、县、区级)抗联文物保护规划.东北抗联文物所在市、县(区、市)人民政府科学划定公布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完成率达到 100 %.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市、县级文物保护规划,并逐步制定省级抗联文物重要点段保护规划.实施省级抗联文物保护维修项目,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并重点推进一批抗联保护展示省级示范项目,加大抗联遗址本体保护工作力度,使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全面提升抗联遗址工作保护管理水平.推动抗联文物保护纳入所在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抗联文物保护空间性管理内容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建立科学完备的抗联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和展示与阐释体系,为提高展示服务水平,完成现有抗联博物馆、陈列馆展示陈列水平提升以及吉林省东北抗联文物展示标识系统建设.发掘抗联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使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全国具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实现红色文化遗产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抗联片区发展的特色产业,促进“吉林省东北抗联文化遗产系列公园”的科学规划和实施落地.促进红色文化产业与当地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促进精准扶贫.
构建“一个核心、两个根据地、两根主线、4个教育组团、10个核心片区、一带”的整体结构.一个核心,即抗日战争期间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两个根据地即南满根据地、东满根据地;两根主线为抗联第一军抗联精神传承线、抗联第二军抗联精神传承线;4个教育组团是杨靖宇干部学院教育组团、靖宇青少年教育基地教育组团、红石砬子教育基地教育组团、马村抗日根据地教育组团;10个核心片区是以国家公布的片区为基础,选取磐石市、桦甸市、通化县、集安市、靖宇县、浑江区、延吉市、敦化市、汪清县、珲春市为代表的十个核心片区;一带即为抗联精神展示带,范围涉及吉林全境,将主要文物展示点,结合抗联遗址文化公园、抗联教育基地、展览馆、纪念馆、抗联主题村镇等,集中整合利用.吉林省抗联文物空间布局分布见图2.
图2 吉林省抗联文物空间布局分布图
密营作为抗联遗址公园的一种展示内容,是东北抗联时期部队驻扎的主要形式,是抗日联军在深山密林中,建立的秘密宿营地,是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选取背阴朝阳的开阔地,大多数成组团布置,根据驻兵数多少有随机性,多为低矮的可以隐蔽的构筑物,多设有观察哨和多个出入口,便于发现敌情和转移.密营建造工艺简单,材料多为天然材料,后因敌人的焚烧和破坏以及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隐患,很多密营受损或坍塌,现大部分只存部分基础或密营坑.
对于密营的规划展示首先对其所在区域进行调查,通过考古勘察确定密营遗址包含范围和密营文物本体构成,结合地形测勘明确密营选址的基本原则、历史环境特色、地方材料和基本工艺,为后期的修缮提供研究基础.然后,对穴坑内进行清理和防护,清理对遗迹造成影响和破坏的植被,清理腐殖土和沉积物.根据历史环境特色,清理树木并进行树木补植.对密营坑清理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遮护、防水等保护措施.对环境范围内正常视距可及的历史环境风貌进行适当恢复.最后,标明保护区域,设置展示牌和说明牌见图3.
图3 吉林省抗联密营保护示意图
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公园是在遗产保护与展示方面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大型综合革命文化展示、体验与教育区,整合吉林省东北抗联文物、遗址资源以及现在已经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对东北地区抗联遗址保护和乡村的振兴以及居民生活品质提高效果显著,从而进一步推动传承东北抗联精神.通过上位规划、总体规划和片区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公园建设布局,打造4种模式:
(1)“红色+绿色”. 依托吉林省山脉、森林、湖泊、江河、湿地等生态景观.整合周边旅游资源,重要风景区,如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白山湖仁义风景区,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花山国家森林公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景区,以周边重要旅游景点为依托,带动红色旅游文化,形成“红色+绿色”的旅游模式,重点打造重要交通沿线上的红色旅游景区,重点扶持红色旅游景区周边的贫困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红色+白色”. 发挥吉林省冰雪资源的差异化优势,利用密林长白的冬季特色,依托白山、通化、长白山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冰雪特色,依托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和关东民宿,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向高端“度假形态”与“生活方式”发展,扩大吉林省红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3)“红色+灰色”. 以杨靖宇烈士陵园、孟洁民烈士牺牲地、东岔抗日根据地、金相和烈士殉难地、童长荣烈士遇难地、崔金淑烈士殉难地等事件为主,将红色旅游与红色警示教育结合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红色+古色”. 将红色旅游与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扶余、渤海文化古迹以及东北地区满族、朝鲜族文化民族特色结合发展,增强红色旅游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地域特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