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头穴丛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临床观察

2021-07-02 10:07
光明中医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补阳气虚血瘀

豆 绘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出血性2种类型,临床以缺血性最为常见。研究显示,在世界范围内中风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并称“三大杀手”,其致残率占所有疾病的50%~70%,致死率高达10%。因此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患者至关重要[1,2]。尼莫地平为临床治疗IS常用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受药物毒副作用影响,部分患者受益欠佳。中医理论认为,痰阻血瘀、元气亏损为气虚血瘀型IS病因病机,故治疗当从补气活血、化瘀通络入手,补阳还五汤具有活血通络、益气补血之效,针灸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94例气虚血瘀型IS患者,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穴丛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气虚血瘀型IS患者94例(2018年10月—2019年9月),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7例)、常规组(47例)。常规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平均(62.25±5.1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5个月,平均(3.16±0.52)个月。研究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7~75岁,平均(61.18±5.33)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6个月,平均(3.29±0.50)个月。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2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积极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程>6个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肿瘤等其他脑部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免疫机制异常;既往精神病病史;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及晕针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3 方法2组均给予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常规组采用尼莫地平(河北天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559)治疗,口服,30 mg/次,3次/d。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穴丛刺,头针选用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规格0.35 mm×40 mm,依照《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中的顶中线、顶颞前斜线,进行三段接力刺。患者取侧卧位,针刺顶颞前斜线时,将该线均分为3段,取前神聪与头皮呈15°刺入第1针,由第1个等分点刺入第2针,由第2个等分点刺入第3针,每针均沿顶颞前斜线透刺25 mm,留针30 min,1次/d。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药方组成:黄芪30 g,赤芍15 g,当归尾20 g,桃仁15 g,川芎15 g,地龙10 g,红花15 g;气虚血瘀加党参15 g,熟地黄15 g;肝阳亢盛证加钩藤15 g,天麻10 g。水煮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2组均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减分率[2]。减分率>94%,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提示临床痊愈;减分率为70%~94%,临床表现显著改善提示显效;减分率为30%~69%,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提示好转;未达上述指标者为无效;临床痊愈、显效、好转纳入总有效率。②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小板吸附率、血浆黏度。③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其中BI分值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NIHSS分值范围0~42分,得分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高于常规组78.72%(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小板吸附率、血浆黏度治疗前2组血浆黏度、血小板吸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血浆黏度、血小板吸附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小板吸附率、血浆黏度比较 (例,

2.3 BI、NIHSS评分治疗前2组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BI评分较常规组高,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BI、NIHSS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脑中风发病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常伴随神经功能损伤、偏身感觉障碍,常规西药治疗短期内疗效显著,长期服用受药物动力学影响,机体对药物敏感性下降,远期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临床逐渐将其研究转向中西医结合方向[5,6]。

近年来,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IS患者逐渐得到临床广泛关注,中风发病与虚、瘀、风、火、痰有关,IS多为中经络,故以气虚血瘀型居多,脉络所阻、血行不畅而致病,故治则当从疏经通络、活血散瘀、益气养血入手[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穴丛刺治疗气虚血瘀型IS患者疗效确切。补阳还五汤由桃仁、黄芪、川芎、当归尾、红花等组成,其中川芎味辛性温,可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补精益气之效;黄芪味甘性温,可补中益气;当归尾味辛性温,归心、肝、脾,可活血止痛、补血调经;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效[9,10]。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抗氧化、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有效改善微循环[11]。头穴丛刺为中医治疗中风常用针刺方法之一,具有疏通经脉、调理阴阳、扶正祛邪之效。邢煜奎等[12]研究指出,头穴丛刺可提高脑组织供血,改善血流状态,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由本研究结果可知,治疗4周后研究组血浆黏度、血小板吸附率及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BI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可见补阳还五汤加减+头穴丛刺治疗气虚血瘀型IS患者,对其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改善作用,还可减轻脑神经损伤,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穴丛刺治疗气虚血瘀型IS疗效确切,在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状态、减轻脑神经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补阳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水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