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干,他让全村在土地上收割金子
——记唐庄镇南社村党支部书记赵春生

2021-07-02 08:17王姝晴
时代报告 2021年5期
关键词:春生蔬菜村民

■ 王姝晴

说起菜篮子,离不开庄稼地。

说起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卫辉唐庄镇南社村的名字,在全国叫得非常响亮!

南社村在唐庄镇东五公里,卫辉市西三公里处。全村约2000人口,耕地面积2700余亩。按说,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可谁也没想到,于无声处惊雷响,就是这个小小的村落,打破了农业种植以粮为主的传统模式。全村400多户人家 ,几乎家家从事蔬菜种植,成为卫辉大地上半工、半农、科技领军的自转型新农民,将蔬菜种植当成了经济产业,从而走上了富裕道路,给农村土地赋予了一个新的定义,即人们离不开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也同样离不开绿色的菜篮子。

南社村蔬菜交易市场每天都是忙碌的,南来北往的菜商,将南社村市场挤得水泄不通,仅每天的蔬菜交易量,就达到200多万公斤!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这个数字,串起了一个蔬菜致富产业链,带动了周边成千上万家农户效仿,家家脱贫致富,个个腰缠万贯。

南社村为什么会有如此辉煌的业绩?

极大的好奇心驱使我前往探源。

村部办公楼,庄严气派地矗立着,古色古香的雅致戏楼,与村委会相守相望。条条街道整洁卫生、干净宽敞。不用说,这是个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村庄,而打造这个村庄的是一个年轻干部——敢拼、敢闯、敢为人先的党支部书记赵春生。

2006年,赵春生带着唐庄镇吴书记的殷切期望,从唐庄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回村,挑起了南社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将一个坑洼成片的贫穷村,改造成富庶的美丽乡村,建成了卫辉市第一个大型蔬菜基地。

现在,南社村在赵春生的带领下,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农业部标准园创建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组织”和“五星支部”等。赵春生个人也历次当选为新乡市党代表、卫辉市人大代表,获得卫辉市“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史来贺式好干部”提名奖……

赵春生有今天的荣誉和成就,也有过去的落寞和拼搏。翻开他的故事,跌宕起伏,有迷茫的童年、有青春的放歌、有创业的辛酸、有成功的商业阵地,更有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党的宗旨、群众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初心和坚守……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博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少年壮志不言愁……”

赵春生 ▲

当刘欢在80年代末唱红这首歌的时候,19岁的赵春生已经成为理发店老板,实现了真正的“少年壮志不言愁”,成功地顶起了家里一片天。

赵春生生于1968年,9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母亲的生命,留下他和父亲、弟弟3个人相依为命。父亲非常疼爱他们,既当爹又当娘,照顾着他和弟弟。但聪明的赵春生发现,父亲经常背着他们唉声叹气。为了让父亲高兴,赵春生就懂事地学起大人样,不是帮父亲烧火做饭,就是大清早带着弟弟扫树叶沤粪挣工分。12岁那年,赵春生认为自己长大了,该替父亲承担劳动重担,于是背着书包、搬着凳子回家,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又帮着父亲一起拉平车到卫辉去卖菜补贴家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4岁那年,赵春生已经会自己赶着驴车一个人到辉县去卖菜。一年四季,迟睡五更起。最难熬的是冬天,且不说大清早躺在热被窝里不想起床,就是赶着驴车上了路,也不敢坐在驴车上享受安逸。因为天气太冷了,坐在驴车上会把身体冻僵,为了取暖,他就和毛驴一齐在路上奔跑。

19岁那年,卖了四年菜的赵春生为了改变命运,学会理发,自己开店当老板,终于不用风雨兼程了。理发虽然不用出门,但一天下来,也是站得腿肿胳膊酸。4年后,他挣了20多万元,因为嫌理发辛苦又转行开饭店。当时开饭店,为了拉客,时兴赊账,后来赊出去的钱要不回,他把老本都赔光了。饭店倒闭了,迷茫的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只好骑着唯一的摩托车,回到老家南社村。

家是港湾,累了的时候可以停靠,可此时的赵春生家,房子早已成了弟弟的婚房,回村后,他无家可归,只能租房暂住。

常言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人前无人问。

当饭店老板的时候,赵春生有好多弟兄,大家去他饭店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满面春光地说一声:“哥儿们,别给钱,我请了。”可当他成了村里最穷的人时,门可罗雀,就连走在大街上,人们看他的眼神也带着不屑。感受了世间冷暖的赵春生发誓,如果有一天,能从这个村子里走出去,此生再不回头。

“人生像一截木头,或者选择熊熊燃烧,或者选择慢慢腐朽。”

如果把赵春生比作木头,那么他选择的就是熊熊燃烧。因为在他的生命里,没有“享受”这个词语,他时刻准备着燃烧出青春的火焰,时刻准备着自己再闯出一片天!

歇了一年后,赵春生卖了自己唯一的摩托车,又贷款买了一辆农用汽车重操旧业——批菜、卖菜。

那时候,他忙得像个陀螺,天不亮就开车去批菜,拉到卫辉菜市场后,来不及休息就赶快卸车,吆喝着开张。晚上,赵春生疲惫地睡在菜车上,家也不回,天不明就又开车去往中牟或是开封的蔬菜批发市场……

1998年冬天,赵春生向村里申批了宅基地。

1999年,赵春生用自己辛苦挣来的卖菜钱,盖起了3间二层新楼房。房盖好后,他卖了已报废的农用汽车,又在村里种地。

2001年,卫辉市成立计划生育执法队,他有幸成为执法队一员,因工作积极能干,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再后来,他从卫辉市调到了唐庄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当法制办副主任。

自古天道酬勤。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让赵春生得到了唐庄镇书记吴金印的肯定和赏识。就在南社村干群关系紧张、经常发生越级上访事件甚至剑拔弩张、致使村“两委”工作瘫痪的时候,吴金印把重任放在了赵春生肩头。当时,赵春生不愿意回去,因为他曾在心里发过誓,“如果有机会再走出南社村,决不回头”。

吴金印书记说:“你是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组织叫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现在南社村成了一盘散沙,你是南社一员,怎么能袖手旁观?回去吧。”

语重心长的一句“回去吧”,让赵春生没有了退路。是啊,自己身为共产党员,党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得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冲锋在前,处处享受在后,自己有什么资格和党组织讲条件?于是,他不再退却,打好铺盖卷,整装待发。

穷娃子回村当书记

南社村的乱,不是一般的乱。2000年的时候,因干群关系矛盾激化,发生了集体上访事件,震惊了整个新乡市,也惊动了公检法介入治安。事件过后,村“两委”工作一度陷入瘫痪,混乱局面一直持续了五六年之久,派系斗争还是愈演愈烈,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唐庄镇书记吴金印临危授权,指派赵春生到村里当党支部书记,稳定村内工作。

2006年10月,赵春生走马上任。当时的南社村,群众没有组织纪律性,更有人煽风点火,惹是生非,唯恐天下不乱。村内大街小巷垃圾遍地无人理,村外大片土地荒芜无人种。赵春生进村后,立即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但是他不知道,村里竟连一个办公室都没有,没地方开会,他就和干部们到配电房去开,配电房坐不下,屋里屋外都坐人。有人对他嗤之以鼻:

“一个穷娃子来村里当书记,可知道村里的水有多深?瞎逞能,多少比你有本事的人都干不成,你能折腾个啥?”

“就是,叫他来干,停不了半年,就得滚蛋。”

赵春生知道,因为早年家里穷,乡亲们看不起他。但是现在不同了,这次进村,他是带着党组织的重托,他要向吴金印书记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张答卷,就是要让村里稳定,就是要让村民富裕。

党员代表提议说:“咱们村14年没有调过地了,有的人家人多地少,有的人家人少地多,还有村里的大龄青年急待盖房娶媳妇,没有宅基地,咋娶媳妇?你还是先把这两项解决了再说吧。”

这是一块硬骨头,要想啃下去,困难重重。

本来,赵春生看到村里穷,想先以经济当抓手,党员们的话,改变了他的思路,他不能让宅基地成为大龄青年婚姻的拦路石。不过他自己心里清楚,规划宅基地是个大工程,要是好规划,上几任干部早就规划了。党员之所以要让他先做这些事,就是把这个工程当成试金石。

群众拆迁无小事。为此事,赵春生彻夜难眠,最后他决定,将南社村整体规划,重建新村。

南社村北有共产主义渠,南有卫河水,河水绕着村子过,把村庄围成了一个低陷的旱地小岛,出村上陡坡,流水出不去,年年被水淹,人人都抱怨。再有就是村里到处都是大水坑、小水坑,坑里蛤蟆 “咕呱咕呱”乱叫,吵得村里人日夜不安。因此,南社村也被称为蛤蟆村。外村闺女不往村里嫁,村里人外出怕提蛤蟆村。正是因为村里的地理不成形,导致村里人盖房总是避开大小水坑,于是东一家西一院,杂乱无章,就连出村的路都是一个大陡坡,干旱时路上尘土飞扬,下雨天泥泞无法出村。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春生也不例外。他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让党员带头拆迁、填坑、批宅基、建新村。

当时,村里前几任村干部都想规划,但因为村里有几个钉子户,导致村内规划难以实施。现在,赵春生又要拆,上千双眼睛盯住了他,大家要看看,这个没权没势没靠山的穷娃子,如何对付那几个钉子户。

群众的眼睛是尖锐的,也是雪亮的,他们知道赵春生会碰钉子,有的为他担忧,有的冷眼看笑话。当拆到钉子户的时候,他真的碰到了尖锐的钉子:“只要你敢拆了我家的房,我就敢抄了你的家,动我一个房角试试?”

采访到这儿的时候,赵春生表情凝重,他说:“我知道房屋对一家人有多重要,可他家的房屋严重堵塞了村内外出道路,为了维护全村人利益,他家必须拆迁。面对他们的恐吓,我理解了上几任干部几次想拆他家房,又都放弃的原因和无奈。不过,共产党员只要行得正,坐得端,那就是正义的。现在他们不理解,总有一天他们会想通。当时,我把生命置之度外,心里想,只要拆了他家房,能让全村人都受益,就是他真的抄了我家又有何妨?”

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赵春生把生命置之度外,他找来铲车推翻了钉子户家的房,紧接着,第二家、第三家,一下拆除了“违章”建筑40余家,彻底打开了村里堵塞多年的断头路。

该拆的都拆了,建筑垃圾却堆了满街。赵春生自己垫资65万元,开始找车填坑平整土地,一下把村里垫起了一米多高。余下的建筑垃圾没处用,赵春生就往村外拉,结果往村外又拉出了800多车。

村地基面积平整、提高后,赵春生把宅基规划为横成排、竖成行,一下解决了65个宅基地。房子盖成后,村里的道路四通八达,无论站在哪个十字路口,东西南北一眼都能看到村头。紧接着,他趁热打铁,无死角硬化了村内的每条道路。他自己还义务出工300多次,没有领过村上一分钱工资。他让村民们看到了一个穷娃子的公心、魄力和担当,也让大家第一次看到了村庄的未来和希望。

赵春生的第一把火,烧出了一颗让村民看得见的红心!烧出了一个整洁美丽的新家园!

筑梦 圆梦

南社村地处偏僻,虽然全村都在共产主义渠和卫河的包围下,但旱季水源奇缺,农民仍然过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活。14年来,村里人有出嫁的、有出生的、有死亡的,人员变动大,但土地没有调整过,造成了人均享受土地的不公。

2007年,赵春生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共同商议大规模调整并规划南社村土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有两个设想:一是调整村上的全部土地,让人人有地种;二是开展全村规范化蔬菜种植,开创蔬菜交易市场。

古往今来,农民都靠土地为生,他们甚至视土地为生命。当赵春生准备调整全村土地的时候,家里地少的人家欢欣鼓舞,家里地多的人们则计较得失、心里不平。

南社村的地分为三等。一等地远离河道,四季丰收,而三等地则靠近河道,汛期到来,常被水淹。为了平衡村民的土地调整,调地之前,他每天在村里的大喇叭里广播,劝导村民以大局为重,不要因计较个人得失,阻碍南社村的发展道路,成为南社村的致富罪人。

盘地时,为了赢得村民信任,赵春生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干部参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加透明。但是,村里还是有些人愤愤不平地说:“你盘你的,我种我的。敢往我的地里插,我给你拔了。”

赵春生听说后,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就撒石灰印当界线。不是他怕这些人,而是不能让费尽心血盘出的地亩数毁于一旦。

盘地的时候正是酷热的秋季,地里的玉米一人高,赵春生和干部们钻进闷热的玉米地盘地,直热得汗流浃背,脸上也被太阳晒得褪了一层皮。每天早上,赵春生都会在喇叭里向村民广播:“这次调整土地,是为南社村蔬菜种植基地打基础,若谁执意破坏土地调整,就是阻碍南社村发展,就是南社村的历史罪人!”

大刀阔斧的土地调整,是赵春生上任以来烧出的第二把火,而他苦口婆心的说教,也终于奏效。40多天后,14年来没有调整的土地,终于顺利地重新按人头分配,回归到公平种植、耕者有其田的局面。

土地规划好了,赵春生又开始点第三把火——抓经济,搞创收。在土地上无中生有,找到收割金子的定盘星。

过去的南社村,“农业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村民们一把锄头二亩田,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又一年,看不到效益空转圈。但是,传统的农民就是靠地吃饭,既然靠地,就要从地里找金子。地里有金子吗?没有,但会长出变现的金子。赵春生想起了他的卖菜生涯,既然菜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外地有蔬菜批发市场,南社为什么不能创造奇迹,成立个蔬菜批发市场?

种蔬菜离不开水,南社村有地没有井,要是浇不了地,想种蔬菜还是梦。为了实现这个梦,赵春生到电业局购买变压器。没想到,这一去,就像是上帝给他牵线,一个好消息钻入耳鼓,省电业局正在找地方搞“井井通电”的工程试点。

“这真是天助我也,抓住机会,让工程在南社村实施。”听了这个消息,赵春生志在必得,他开始为这个项目的落地而奔走。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正是因为赵春生做好了村镇规划,制定了目标,他才在遇到 “井井通电”试点时,能紧紧地抓住这个全省唯一的机遇。

赵春生一心为公的付出,感动了上天,在他的努力下,“井井通电”工程试点最终落户到了南社村。蔬菜种植有望了,赵春生欣喜若狂,急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村里的党员干部。可当工程落地时,赵春生才知道,电业局只负责变压器的安装、埋线和架线,至于电房、水泵、渠道、线沟等全部费用,不仅需要村里配备,还需缴纳14万元保证金。这样算下来,他为村里争来的项目就要投资80万元。

刚刚硬化完村里道路,不但村集体没钱,赵春生的钱也花光了。怎么办?争取来的项目不能打水漂,于是,他召开干群大会,号召捐资修水利。当时,赵春生已经在村民心里树起了威望,大家相信他,愿意跟他干。于是,一呼百应,仅用六七天时间,村民们就筹集资金10多万元。这之后,赵春生趁热打铁,又清算了村民欠村里的承包费50多万元。

就在赵春生兴奋地准备启动工程时,没想到手里的钱还没有暖热,村民们却拿着欠条来要账了。一见村里欠乡亲们的钱,有的十几年都还没有还,赵春生不由心里一阵心酸,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大家放心,村里欠大家的钱,我会统统还清,一分不欠。”

还了村民钱,交过14万保证金,剩下钱的不足20万。区区20万,对于“井井通电”工程来说,无疑是九牛一毛。但有智者说过:“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

“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赵春生,他的名字就如枯木在寒冷的冬天里蛰伏,积蓄能量,一遇春风,就能起死回生!

这春风是“井井通电”工程,春光是赵春生智慧的结晶。招商时,赵春生用垫资易标法,找来了钻井队。

打井时,正是寒冷的冬天,不管是刮风下雪,还是地面冰冻三尺,钻井队没有停过一天工,一气打成了40眼机井。春天到来时,“井井通电”工程已竣工,全省各个部门的领导都来参观学习。一时间,南社村成了全省家喻户晓的名村。

脱贫攻坚

可以说,“井井通电”的试点工程,是南社村脱贫致富的敲门砖。有了电,就是敲开了建造蔬菜基地的大门!

2008年,村里以“井井通电”为依托,积极筹措资金,改造了高、低压线路,又打旱地机井50余眼,兴建标准配电房10余座,实现了“地连地、井连井,磁卡一刷喷泉涌”的宏伟目标,为南社村未来打造蔬菜基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第一年就建蔬菜大棚40余座。

在众多致富项目中,赵春生把蔬菜种植当成龙头产业,并在村北建成了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形成了卫辉市第一道农业经济风景线。

2012年3月,南社村成立了卫辉市绿欣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各种蔬菜2700余亩、种植各种花卉树木10000多棵、开挖大小鱼塘240余亩、养牛1000多头,规划养殖小区120余亩,用于发展农户的养猪事业。

2013年9月,合作社修建了蔬菜保鲜冷库,使村民种植蔬菜可以四季保鲜,得以在任何季节销往全国各地,蔬菜种植专业户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以上。

多年来,南社村的蔬菜交易蓬勃发展,地里的蔬菜满足不了交易数额,村民们又到外村流转土地,人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较往常翻了两番,使土地流转的蔬菜种植专业户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周边乡村见到南社村蔬菜如此畅销,300余农户也参与到合作社,加入到蔬菜种植中,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余亩。种菜时,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0年以来,每年的蔬菜交易额达100余万元。每到年底,村里都会分红。另外,村里还为老党员、65岁以上老人、考上大学的学生、入伍参军家属以及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奖金等。

今日的南社村,不仅获得了新乡市、卫辉市的示范合作社光荣称号,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达到了赵春生最初的设想:2000多人口每年人均纯收入7万元,村民就业岗位3000多个,每天日出蔬菜量达200多万公斤,一年产出6亿元“绿色GDP”。

这是赵春生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出来的辉煌。

为村民创造幸福

南社村北与107国道相接、东与226省道相连,虽然只有2公里的路程,但在过去,坡陡路窄,晴天扬灰,雨天泥泞,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不但让南社村交易市场的商户出行不方便,也对村里的声誉造成极大影响。2009年,赵春生多方筹资,硬化了村里通往107国道和226省道的道路,使进出村的道路宽敞无阻。村外环境改善后,赵春生又整治村内,投资15万元在桥头建了一座休闲亭,架了30盏太阳能路灯,路灯一直架到翟阳线,又在翟阳线进村路口,建了一座蔬菜基地不锈钢牌坊。

惠民工程的修建,都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这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基础设施。赵春生也时刻关注着村民生计。

过去,运河从村边过,河水被污染,臭味传几里远。而南社村吃的水,全部是地下水,因为水不卫生,村里很多人都得了病。赵春生修路时,有村民来找他说:“别修路了,引水吧。你看大家吃不上健康水,好多人都得了病,你还修这路干啥?”

村民的话直接戳进了赵春生心窝。多年来,南社村的村民们一直吃的是地下水,上边河道污染了地下水源,村民们怎么能不得病?这是民生大事啊,眼下修路要紧,更要紧的是生命,村民渴望吃上健康水,这是当务之急。想到这儿,他立即投资18万元,雷厉风行地从卫辉市引水,只用了8天时间,不但引来了自来水,还引来了天然气,让南社村彻底告别了用煤火烧饭的传统生活。

村内的基础设施建好后,垃圾围村又成了南社村的一大难题。夏天时,蚊蝇乱飞,恶臭难闻。为了防止乱扔垃圾,赵春生从自身做起,每天天不亮就开着三轮车,拿个小喇叭,边广播边挨家挨户收垃圾,再把收来的垃圾,运往环保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理点,一直拉了四五年。有人说,赵春生拉垃圾,纯粹是作秀。但是赵春生心里清楚,垃圾酸臭无比,没有人愿意拉,如果有人靠拉垃圾作秀,他何尝不想让贤?但是没有人来抢这个活,何况,四五年来,他没有挣过村里的一分钱工资,更没有挣过拉垃圾的补助费。嘴长在别人脸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公道自在人心、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自赵春生到了南社村,15年来,村里的面貌一年一个样,年年都有大工程,有时一年就是两三个。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南社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那别致、古装、阔气的戏楼,还有那气派、整洁、威严的村办公大楼,以及村小学、标准化幼儿园,更有那庄严的文化墙,仿佛一个个都在诉说赵春生上任以来的辉煌成就。

全国“学习强国”平台上有南社村的名字,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栏目也在南社村录制过专题节目,把南社村当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唐庄的骄傲,也是卫辉的骄傲,更是新乡的骄傲!

采访赵春生的时候,他和我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成就不是永恒的,所有的业绩都属于过去。作为南社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一定要对南社村所有的乡亲们负责,决不做对不起南社村的任何事。”

赵春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他来到村里,就把南社村的乡亲们当成自己亲人。只要听说谁家老人有了病,赶快买了礼品到家看望。他说,虽然一开始乡亲们对他不认可,但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必须全心全意地和乡亲们培养感情,拉近干群关系,稳定村内工作,带着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村里盖房时,曾有两家人因为老宅面积相争,一家非要钱,对方偏不给。赵春生多次给他们调解,但是双方较真,谁也不让步,于是赵春生自掏腰包给一方,说是对方给的。听说他家盖房还差两车石子,赵春生二话不说,又为他家拉了两车石子。这两家的房顺利地盖起来了,赵春生自己却贴进去1000多元。

还有一家因赡养老人起纠纷,儿子和儿媳说老人分家不公,不尽赡养义务。老人伤心,一直上告。赵春生又自掏腰包送钱给老人,说是他儿子给他的赡养费,为的是让老人宽心。诸如这样的例子很多,赵春生千金散去,得到的却是全村人的拥护和爱戴。

赵春生是个不满于现状的人,这从他的人生轨迹可见一斑。9岁丧母,12岁退学,14岁开始到外边打拼创业,一直到他当上南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从没有间断过学习,并且还到新乡市委党校学习3年。

有付出必有回报。现在,赵春生已把南社村打造成了“全国文明乡村”,他已向党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2015年,赵春生被唐庄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赵春生被选为新乡市党代表;

2017年,赵春生被选为卫辉市人大代表;

2018年,赵春生被授予卫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史来贺式好干部”提名奖;

2019年,赵春生获得“宣传思想文化先进个人”“卫辉市五星级人民功臣”“五星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有同样的人,没有同样的业绩;有同样的土地,创造不出对等的价值。

南社村立足的是农业,跳出的是产业。谈到南社村的未来,赵春生说:“虽然村民富裕了,但这不是我们的终点,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搭上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项目这趟列车,在村头建一个码头,将南社村打造成一个绿色的湿地公园,让游客来南社村旅游的时候,能享受到民俗、吃住、采摘一条龙服务。现在,我天天都在做着这个梦。”

说到这儿,赵春生笑了。

我想,南社不难,南社的致富模式在全国少见。

赵春生的笑一定是胸有成竹的笑,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猜你喜欢
春生蔬菜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蔬菜
曹春生作品
不认账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
脚踏实地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