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常清
摘 要:为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建立起全新的市民—政府关系,引领具备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必须基于智慧城市设计理念探索城市发展模式,分析总结智慧城市发展期间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实施科学完善的城市发展策略,建立起现代城市的良性发展机制。
关键词:智慧城市;设计理念;城市发展;策略初探
1分析智慧城市发展问题
1.1缺少数据管理平台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等技术手段日益完善,展现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将其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当中。然而,当下存在数据碎片化利用的问题,各行业、地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交流频率较低,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智慧城市服务体系在运行前期因缺少数据支持而影响使用功能的发挥。以智慧城市安防系统为例,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前提下,因人脸特征数据库资料不全,难以准确识别到外来务工人员与流动人员的真实身份,潜在危险预判能力、紧急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有待强化。
1.2智慧城市的应用方案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试点智慧城市数量已占据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与发展经验,且配套的云计算、边缘算法、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时间较早,属于智慧城市的初级阶段,受限于建成时的技术水平,公共服务系统的使用功能单一。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系统间的合作程度有待提升,仅在数据共享、平台初期建设、运营维护等少数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合作,尚未建立起全方位服务、功能互补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1.3顶层设计不到位
智慧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居环境密度、历史形态、地理特点、功能定位等诸多因素,需要妥善处理各项要素间的关系,并不是直接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及概念理论填充至原有城市发展体系当中。在部分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期间,受到职能部门信息沟通频率、顶层设计架构、城市固有发展观念等因素限制,普遍存在顶层设计落地能力欠佳的问题。
2从城市发展战略谈智慧城市的设计思想策略
2.1构建健全的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济質量发展形态发生变化,推出新制造、新零售等全新概念,如何通过数据来引导经济资源发挥应有作用,是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快速提高生产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在传统城市发展规划体系中,并未对这一问题加以必要重视,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引导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与再生循环流通。组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商品、服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此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数字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最终将数字经济打造为推动智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全新引擎。
例如,依托物联网技术与行业龙头企业,在政策扶持、引导下建立物联网创新园区、云计算中心等试点项目,针对性研发改进RFID射频、信息传感、智能芯片等技术,包括远距离、大容量RFID标签芯片,凭借技术优势引导智慧城市原有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同步建立上游物联网制造业与下游物联网服务业,拓展物联网与配套技术的应用服务,最终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塑智慧城市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完全状态下的物联网产业结构。
2.2整合和共享服务资源,构建一体化的城市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质量,需要以“整合共享、场景创新、服务提质增效”作为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方针,对原本处于独立状态的智慧社区、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社区管理等服务体系进行整合处理,在其基础上建立体综合一体化的城市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向政府方、企业方与市民方三方主体提供多元化的城市服务。
2.3加强数据系统的集约共享
为实现数据资源高效利用目标,需要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统一高质量数据治理体系作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一方面,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遵循统筹规划与集中运维管理原则,使用功能完善、兼容性与扩展性强、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新型设施来取代功能单一、性能老化的老旧数据设施。简单来讲,则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发展,如设置智能井盖、智能垃圾桶、智慧灯杆、智能交通信号灯等智能设施。与此同时,建立城市公共服务云平台、数据处理平台及配套数据库,以满足智慧城市服务体系的运行需求。如全面推行5G通信技术,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若干数量的5G通信基站,凭借5G移动通信网络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特征,在服务体系中接入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无人车等大量的终端服务设施,避免因终端设施接入量过多而影响到通信质量与系统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建立起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数据治理体系,将各市县的数据管理平台及数据库接入数据治理体系当中,将各级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处理,以此解决单一平台数据支持能力不足的问题。
2.4全面规划,完善顶层设计
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期间,当务之急在于解决顶层设计落地能力欠佳问题,需要从统筹规划角度出发,多维度分析城市空间、技术水平、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间的关系,建立起完善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体系与配套的评价机制、协调推进机制和分类标准机制,切实解决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期间面临的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问题视角单一等实际问题。
3结束语
综上述,从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就逐渐地从山洞里走了出来,他们聚集在一起,盖起了房子。建筑越来越多,社区越来越多,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也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随着人们居住的空间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丽娜.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J].智能城市,2020,6(14):39-40.
[2]侯进.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25-27.
[3]孙彤宇.智慧城市技术对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