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泽霞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这一年间,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随机选择37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选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两组人员临床生化检验,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应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检验,能够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准确、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生化指标;病毒性肝病;临床检验;诊断
病毒性肝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重度肝炎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活质量造成影響。因此,临床上的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关键的,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疾病症状,避免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以生化检验为主要手段,可为临床的诊治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1]。基于此,本文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这一年间,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随机选择37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选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展开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这一年间,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随机选择37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50.19±4.09)岁;同期选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两组人员临床生化检验,男19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1.22±4.21)岁。观察组患者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对并两组人员排除患有精神障碍、合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无自理能力及妊娠期女性等。通过对两组的入院基本资料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意义,可以比较(P>0.05),且全部知晓本次调查,均自愿参与。
1.2方法
于清晨,采集两组患者的5ml空腹静脉血,送检。在参数为每分钟3000r下,进行离心操作,5分钟后取上层血清,进行检验[2]。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生化指标情况,包括常规检验TP(总蛋白)、GLO(球蛋白)、ALB(白蛋白),以及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同时对患者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检查人员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2。
3讨论
由于病毒性肝炎是因细菌、病毒诱导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进程缓慢,如若长期的演变,容易导致患者的肝硬化等疾病发生,而增加治疗的难度。随着临床检验学技术的发展,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根据其各项的标准去判定患者的疾病情况。比如肝脏继发损伤后,干细胞内活性物质便会渗透到血清中,造成其活性物质浓度升高,如AST、ALT等。或者因为肝脏疾病,其肝脏的合成能力下降,一些物质在血清中浓度降低,如白蛋白等等,这些敏感指标均可作为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检验标准。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其诊断的效果,本文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这一年间,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随机选择37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选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两组人员临床生化检验展开结果调查。根据研究数据所统计:观察组患者的常规生化检验其TP、GLO、ALB及A/G指标,以及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化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的诊治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参考,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东,海向军.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1):86-87,96.
[2]胡玉.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