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他和她牵手了,他们都很珍惜这份姻缘。
他们两人都年近不惑,属于离异再婚,尽管如此,他們婚后生活的甜蜜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他们曾经的初婚。他们都觉得老天眷顾,让他们彼此拥有。
他有一个八岁的男孩,她带一个七岁的女孩,他们都把对方的孩子视如己出。
他们享受着生活的阳光和世间的诸多美好,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在相敬如宾中度过月月年年……没有哪个人看到过这两口子闹别扭,连他们的儿女都骄傲地说,我爸妈从没红过脸。
其实,他们也有过不愉快,生活嘛,马勺锅沿,磕磕碰碰不也常有!只不过,他们不让隔阂升级,不让人看出他们的不快。毕竟都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经历,他们更懂得什么是彼此原谅和珍惜。
有一次因为他办错了事让她耿耿于怀,她想发作,但还是忍住了,后来她给他写了张纸条,放在他们卧室床头柜上——
今天你做的这事,是不是事先没考虑好……
他很快看到了这张纸条,开始自责,马上拿起笔来,在纸条背面回复了她一句——
对不起,这事怨我。
有了第一次,然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纸条传话,成了他们问的习惯。
——我妈生活不讲究,以后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告诉我,我转告她,你直接告诉她,她会抹不开面子。
她明白了,乡下婆婆正在他们这里小住,她对婆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曾当面善意地提醒了一次,或许惹得婆婆不高兴。她马上在纸条背面回复他——
好的,下次注意。
他们越来越觉得这种方法真的不错,不便直说的那些话,让纸条“说”出来,既不伤对方面子和自尊,又不让自己难为情。
——给你妹妹钱,干吗要偷偷地,我不是小气人!
其实,有些纸条,也没必要回复,只要下次注意或者改过来就好了。但他们还是尽量每条必回,以显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对对方的尊重——
怨我,下次由你亲手给她。
他们也曾中断过一段时间的纸条传递,结婚几年后,最初的新鲜感没了,夫妻交流也就不那么讲究了。但很快,他们又把它恢复了。他们已经习惯了看完纸条先冷静片刻再提笔回答,现在当面提醒,当面解释,少了那份思考和冷静,有时“话赶话”,惹得俩人都不痛快。
纸条继续传递。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你怎么能朝我“立”眼睛呢!
——因为我眼睛小,“立”起来显大。
一开始,他们还都客客气气,一本正经地问,一本正经地答。后来,慢慢地变得不那么严肃了,他们学会了幽默,单凭那么一逗,先把对方心里那股火气消去一半。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挺有幽默细胞的一个人,只是过去没有激发出来。
时光捻指,三十多年过去了,刚过完七十岁生日没多久的她,先他而去了。
俩孩子不放心他单独生活,要接他和他们一起住,他没答应,他说他要守着这所老房子,这里面有你妈妈的味道呢。
他总是想念她,想得眼眶潮乎乎的。那些纸条,他们没有丢弃,一张不落地保存着,这些宽窄长短颜色新旧不一的纸条,被橡皮筋捆成几捆。他把它们都拿出来,开始重读。他不是一张接一张连续看,他舍不得这样,就如同咀嚼美味,要小口小口地唇齿留香,不能在嘴里囫囵打个滚儿就吞咽下去,于是,他每天看三两张。
每读一张,他便开始回忆这张纸条是哪一年的什么季节为什么写的。不论先看到纸条的正面还是背面,读完后都要先想想另一面写的是啥呢!想起来了,翻过纸面,把想的内容和眼前的字迹对照一下,如果一致,他会高兴地笑笑;想不起来或者记错,他也会摇头笑笑,心里说,老了,记不清了。
——今天你做的这事,是不是事先没考虑好……
——对不起,这事怨我。
他读的心里热乎乎的……
——我都成老豆角子了,除了你,谁稀罕?
他一时记不起来她为啥说这句话,想了半天,才依稀记起二十年前,有个姓陶的一年四季扎条破领带的秃顶老头儿对她“图谋不轨”,让他打翻了醋瓶子。翻过纸条一看,果然没错一
以后老陶教你练剑时别让他靠着你身子,让人笑话。
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笑出声。
晚上,他会把看过的纸条在她的遗像前烧了,让她在另一个世界和他一起重温他们一起走过的岁月的绵润温和与美好。
父母用纸条交流,孩子们是知道的,如今父亲又在读纸条中排解寂寞,他们对他的担心,减少了许多。
他走得很安详,他是在烧完最后一张纸条后安然“睡”去的。
孩子们泪眼婆娑。
儿子哽咽着说:“其实他们这种交流方式,和是不是聋哑人也没什么关系呀!”
女儿说:“当然没啥关系,这只是他们自己的独门爱情保鲜秘笈。我们是不是也该这样!”
这对早已结成夫妻的异姓兄妹相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