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劲松 王声明 黎丹阳
宜昌是“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自宜昌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宜昌市教育局不忘初心、奋进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抓好立德树人的大事、五育并举的要事、师生身边的小事、学校发展的实事、校园治理的难事,完善四大举措,创新八大途径,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常态发展,全力打造文明校园创建升级版,呈现出“美德少年处处在、校园面貌日日新、学校活力时时有”的浓厚创建氛围,学校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生态小公民”文明校园品牌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涌现出宁希澄、刘沅鹭等一批全国全省新时代好少年,全市913所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参与率100%,80%以上的学校建成文明校园,其中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6所、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30所、市级文明校园136所,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推介宜昌工作经验。
不忘教育情怀,坚持不懈抓创建
坚持“为生靠生不扰生”创建理念,构建“全校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格局,推行“精准施策、精细作业”创建方法,建立“上下联动、全域创建”长效机制,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师一生抓起,从一言一行管起,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校园文明环境不断改善,师生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整体创建水平不断进步。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谋划重点目标。确定“常态创建、特色发展、城乡一体、长效落实”四项重点任务与目标,坚持创建工作与教育综合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融会贯通。创新评选制度,明确学校不再纳入文明单位评选,文明校园等同文明单位待遇,減轻了基层负担,激发了学校积极性,召开全市“立德树人·不忘初心”文明校园推进会,向更高水平文明校园创建起航迈进。
二是融入中心工作,强化日常经常。融入校园环境,标准化建设使用校园内一切宣传文化阵地。融入课堂教学,加强思政课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学科教学,梳理要点,配齐教材,强化教研,站稳课堂主阵地。融入校园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各类活动有机融合,确保落细落实。融入评价改革,将文明校园创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教育现代化整体推进。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内涵发展。连续九年举办“宜昌市新春第一课”“文明伴我成长”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擦亮“生态小公民”德育品牌,编印配发教材,组织综合实践,播撒生态文明种子并延伸至家庭社会。推进研学旅行,挂牌国家、省市基地(营地)61家,年参与研学活动学生20万人次,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支持三个营地之一。创建德育品牌学校,夷陵版画传承等多个品牌获评全国、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
四是推进城乡结对,促进一体化建设。创新推进“文明校园群”建设,大力实施文明校园结对帮扶乡村学校行动,安排74所城区学校与148所农村学校结对,以宜昌市第一中学、夷陵中学为“核心校”,组建江南、江北两个普通高中片区联盟,通过师生互访交流、干部跟岗学习、“空中课堂”研修等,整体推进城乡校园文明一体化建设,不断磨砺“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信念追求,融入校园精神血脉、铸就文明创建品格,不断汇聚形成全市学校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创新学校治理,提升品质抓创建
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学校治理模式,既提升校园颜值,也涵养学校气质,既做“显山露水”文章,又抓“不露痕迹”重点,着力把各类学校打造成建管并重、内外兼修的品质之校。学校品质不断提升,进一步优化了校园育人环境,增添了学校发展后劲。
一是制定规划方案引导创建。宜昌市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其作为提升宜昌市中小学校办学品位,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召开专题会议协商研究,结合教育实际,确定“突出重点、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全面覆盖、深入落实”的工作思路,按照贯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以学校为主分层分类实施、抓好试点学校示范创建并适时总结推广实现全域覆盖的创建步骤,制订了翔实的创建方案。
二是建强领导班子带动创建。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成勤政廉洁、坚强团结的领导集体,示范带动全校师生参与创建,把文明校园创建纳入各学校发展规划和活动,全员管理、责任到人。强化文明校园管理模式,创新“项目制度管理”“团队式考评”“末尾问责制”三大特色管理工具,实现了管理从常规运作到现代化运营的根本转轨,为落实各项创建任务提供保障。
三是筑牢思想道德武装创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强化师生文明素养提升工程,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每月推介“宜昌最美教师”,涌现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全国优秀教师”曹俊松、徐玉华等一批先进典型。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基础,以“每周关注”为载体,深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将养成主题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渗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
四是广建活动阵地保障创建。完善文明校园阵地建设,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86所、城市学校少年宫10所,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建成“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校园图书吧”三大立体开放的阅读空间,搭建全市中小学“互联网+书香校园阅读与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了学生阅读素养,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用全用足校内活动阵地,学校乡村(城市)少年宫等节假日面向社会开放,使未成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社区德育加油站”33家,“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28家,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人文关怀,服务师生抓创建
学校不光要有现代硬件设施,更要有文明素养的温度。宜昌市以打造“温馨校园、温度学校”为目标,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全市涌现出5600多支志愿服务队、63万多名志愿者。人文关怀不断优化,进一步温馨校园育人环境,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增强师生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创建。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在清明、六一、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工作模式,采取线上鞠躬、献花、签名、敬礼、寄语、留言、唱歌、跳舞等形式,线下扫墓、做花、办报、绘画、写字、诵读、征文、演讲等形式,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广大未成年人参与兴趣,通过新的活动形式,丰富校园创建。坚持地方传统文化传承,把独具特色的土家打溜子、薅草锣鼓、撒叶儿嗬、土家山歌、峡江号子、巴山舞、花鼓舞、楠管、碟舞、高脚竞速、板凳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校园社团及大课间展示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大力普及青少年科技节、青少年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建树名师团队支撑创建。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建立名师培养五级梯队,采取老中青结合,语数外搭配,学科负责人牵头的管理模式。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定名师工作管理办法。采取高校与中小学、重点学校与农村学校牵手共建的模式,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岗位大练兵、“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深化名师工程,推进教育国际化。开展“现代课堂”课例研究,实施教师“二次发展工程”,以科研为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厚植校园文化烘托创建。发挥“中国诗歌之乡”的文化优势,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连续六年开展“汉语言文化大赛”,倡导“我爱我祖国、我庆我节日、我有我语言”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立足学生身心特点,节选《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精华,《诗经》《楚辞》等典籍名句,融合屈原昭君文化,分层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品味经典中传承中华文明、汲取成长力量。与市委文明办联合,在全市开展“立校训、唱校歌、讲校史”文明校园创建展示活动,鼓励所有中小学校创立自己的校训、校徽、校歌等校园文化符号,培养广大师生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景观,将学校文化理念铺满校园每一个角落。
四是开展联合整治助推创建。成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文明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学校、公安、城管、工商、文化等部门人员以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无缝安全教育管理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过安全第一课、家长学校、法治副校长等形式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道路交通、未成年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宣讲,协同推进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建设,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努力营造有益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
文明校园创建既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要义,又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举措,更是提升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时代新人,学校首当其冲,教育责无旁贷。
宜昌市教育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创新工作机制,围绕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标准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形式,积极支持各地各学校结合地方特色、学校特点打造文明校园,培育时代新人,进一步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教育担当,贡献教育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作者简介:鲁劲松,宜昌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声明,宜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黎丹阳,宜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干部)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