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颉 赵倩波
江淮之间,大运河以东有一片水乡泽国,它就是著名的苏中里下河地区、举世闻名的扬州八怪代表郑板桥的故乡———兴化。兴化地势低洼,有“锅底洼”之称,而地处兴化腹部的竹泓镇恰恰就是它的“锅脐子”,更是河港纵横、无船难行。
据传在宋代范仲淹修筑“范公堤”之前,竹泓镇就是一个出海口,当时镇上就有了制造沿海捕捞渔船为主的手工作坊;明朝以后,主要以制造农用船和内河捕捞渔船为主;到清朝末年,竹泓木船制造已成气候,全镇以周、郑、陈、王、冯、崔、李等几大姓为主,从事纯手工生产农用、渔用、商用木船,并延至现今。2008年,竹泓木船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借着国字号非遗招牌,竹泓的老工匠和新生代设计师一起,利用“互联网+”模式,将竹泓木船摇出江苏,划向世界,开拓出木船产业发展新天地。
整个造船工序主要分十步: 一是选料、备料。钉木船要选择天然的老龄杉木,此木材材质结实、有韧性,所造之船吃水淺、浮力大,能载重,轻巧灵敏而且比较坚固耐用。二是断料、配料。断料配料的尺寸依船体结构而定。三是破板。圆木断料后,第一步就是破板。四是分板。破板后,须用粗、细刨将锯面刨光,再按实际需要的长度、宽度、厚度、角度做成成品板材。五是拼板。拼板时,须先放好钉眼,拼接成船邦、船底、和隔舱板。六是放样。船底拼好后,按具体比例“前小后大中带圆”折算好梁头板,再按船下邦倒梁。七是投船。投船就是组装,程序一般是先将中舱底板与前后隔舱板连接。八是打麻、填灰。打麻、填灰的工序合分为五步:第一步是辗灰;第二步是填灰;第三步是捻灰,第四步是打麻;最后一道工序是封口。九是油船。油船是船板防腐、保证船体经久耐用的主要方法。十是下水。新船油好经过一段时间,等桐油完全干透后就可以下水了,新船下水不亚于砌屋“上梁”,船工颈头同样披红挂绿插金花,颈头上还要刻福字、雕龙眼。用于内河农业、渔业生产的木船均为纯杉木制成,沿海捕捞生产的海船等大船也选用部分桑树、榆树为筋做“龙卡”“龙骨”,整个造船过程中的生产工艺采用纯手工操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竹泓的能工巧匠们之所以能造出价廉物美、闻名遐迩的好船来,除了这方得天独厚的水土赋予他们的灵气,使他们个个心灵手巧之外,还仗着他们自己手中的“十八般武器”。这里着重介绍他们一些主要工具:大锯、大料锯、狭条锯、刀锯、木尺、角尺、墨斗、划齿、斧头、牵钻、手钻;槽刨、短刨、粗刨、滚刨、长刨(细刨);送钉、分凿、拉夹、扒箍、麻绳以及千斤、夹钳、祈凳等等。还有各种用于拼板、连接、组合、加固的铁钉和铁锔。他们凭借这些原始而古老、简单而实用的工具造出了千万条美观而实用的好船。
木船悠悠,承载着历史积淀的厚重;时代发展,古老的木船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木船,是水乡农业文明的使者,竹泓人将目光瞄准国内外市场,统一建立网站,将各业主生产的木船款式上网,让承载着地方文化传统的竹泓木船远销苏、沪、皖、浙、赣等省市,飘扬过海到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既为本地开辟一大财源,又给客户送去了“聚宝盆”,使竹泓这个水乡小镇蜚声海内外。目前,竹泓镇已划出一百亩的区域作为木船产业园,造船工艺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景区观光旅游等,跃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竹泓镇还通过举办竞舟大赛、建立木船博物馆等活动打造木船品牌,促进兴化竹泓木船的产业化发展,使这块“国”字号金字品牌大放异彩。
(兴化市委统战部供稿)
(责编 董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