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显深度

2021-07-01 11:11郑志萍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鲍叔鲍叔牙管仲

郑志萍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理性地思考、辯证地分析应该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文章“深刻”“有创新”就是对考生思辨性的检测。2020年全国Ⅰ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把论题“春秋时期管鲍之交的故事”放在多向思辨性中展开;2019年全国Ⅰ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渗透了“劳动的意义与不理解劳动”这一矛盾思想;2018年全国Ⅰ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渗透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这一辩证思想。

可是很多学生把作文写成了对材料的串写、扩写和诠释,大多简单列举先进人物的事例,通过“观点+事例”的论证方式把问题简单化、片面化,文章显得空洞笼统、简单肤浅,缺乏论证说理的自觉,更缺乏分析说理的深度。这种缺乏论证说理和辩证分析的情况往往出现在作文中的主体段落,如某考生的作文《修心以担大任》第四段:

修大局之心,需投以长远的目光。邱少云以集体为重,不暴露目标,烈火焚身却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成就了集体;齐桓公以国事为重,不计前嫌,将曾经想要杀害自己的管仲重任为相,成就了齐国;孙中山以民族为重,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高举反帝反军阀的旗帜,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力挽狂澜辟新纪元,成就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是其大局之念,强大了自我,救了大局,用他们的远见卓识“登高而博见”,而后立足大局,成为大器。

这段文字运用了典型的“观点+事例”的论证方法,列举了邱少云、齐桓公、孙中山的事例,论述了修大局之心的重要性,却忽略了论点中“需投以长远的目光”这一要素,论证有点偏颇;举例论证的单极化比较严重。

再如《劳动创造文明奋斗铺就绚烂》一文第四段:

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实践是一种传承,铁肩担道义。西方人的海洋般的奔放诞生了无数知名的演说家。而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让我们更尊重劳动、看重实践。至圣先师孔子,十五志于学,贯六艺,其中可贵的是射与御的实践;明代大儒王阳明孜孜以求,探索出心学真谛——知行合一;千古一帝康熙专设木兰围场,让八旗子弟不要荒废弓马狩猎。二力相合,实践胜天。

这段文字首先将论述“劳动”的概念偷换成“实践”,重心偏离;随后的道理论据与论点不搭,事实论据与论点指向不契合;分析推理强加因果;举例论证的单极化现象严重,并缺少对论据的分析。

又如《献给2035年的你》第二段:

翻开史册,十八年中国大事件浮现眼前。2008年汶川地震一夕之间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阴云笼罩全国,但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近年来,紧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步伐,中国踏上了新时代追梦、圆梦的新征程,从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天眼探空到墨子号通信,从上海自贸区到现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中国以创新型的伟大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到无比自豪,也让我们全中国人民心潮澎湃、为之骄傲!

这段文字基本上是对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的串写和扩写,列举事例的思维路径比较单一,顺着试题材料走,没有拓展深化,也没有翻转反思,缺少一种辩证的分析。

综观上文,不难发现作文中缺乏辩证的思维和说理,会出现思想肤浅、落后,观点片面、绝对等问题。要写出有思想、有见地的作文,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写作才能有力地论证说理,提升论证的深度呢?写作实践证明,辩证思维方法不只是提高作文“思想性”的有力法宝,更是议论文展开有品质“分析说理”的主要思想方法。辩证思维是依据概念的辩证本性的逻辑思维,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体系的演化,以一系列辩证思维的方法,如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深刻地把握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其一,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归纳与演绎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我们要先从“材料”(特殊的事实现象)中归纳出“观点”(一般性的结论),然后演绎开去,推导出特殊性的结论,最后再加以归纳。运用“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展开“分析说理”,较之随意说理要“有序”、有力。材料作文的“分析说理”一般都要经历“归纳—演绎—归纳”的过程。

其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思维另一个重要方法。抽象是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思维抽象只是停留在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上,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要深化,说理要推进,就需要进入思维具体阶段。

其三,层层分析,揭示本质。层层具体分析达到结论,可以说是议论文活的灵魂。所谓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分析说理”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矛盾思维分析法、因果思维分析法、比较思维分析法、假设思维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条件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等等。

我们以下文为例,来具体阐述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

以柔蕴刚执正气胸吞山河成霸业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在本次读书会上发言。齐桓公志存高远,一匡天下成霸业;管仲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成美名。然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大有大无鲍叔牙”。每当读起鲍叔让贤、管鲍分金的故事,回望鲍叔厚重的背影,我的心中总会产生一种仰望泰山、遥对长城的肃然敬意。他的识人之明、忠义之举、淡泊之志,早已化作滋润万物的阳光雨露,化作千峦万壑的松涛和鸣,穿越古今,横跨天地,光照千秋。【这一段运用比较分析法,在肯定齐桓公志存高远、一匡天下,管仲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前提下,引出自己最敬佩的人物鲍叔牙,在比较中突出“最”字,体现了辩证思维。】

慧眼识才,屈己让贤。“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识才荐能的鲍叔牙;否则,他这匹千里马可能就“骈死于槽枥之间”了。知人如缪贤,“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善荐如佚之狐,“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识人如诸葛孔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成就管仲人生伟业的不只是管仲自身的才华,更有朋友鲍叔牙的深厚相知与无私举荐。因此,“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能知人也”。【这一段先采用因果分析法,因为有了鲍叔牙的举荐,才有了管仲的幸运。接着运用列举法,从“知人”“荐人”“识人”三个思维路径出发,翻转反思,体现了辩证的分析。】

百川归海,有容乃大。烽烟四起,刀光剑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各事其主的臣子一败一胜,没有赶尽杀绝,已是仁义至极。鲍叔居功而不自傲,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仍甘居管仲下位,力荐“欲成霸业,非管仲不可”。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何等高远的境界啊!反观历史上的明争暗斗,杀伐力戮:庞涓妒孙膑之能,曹操恐杨修之智,周瑜嫉诸葛之贤,司马昭恨嵇康之才——他们在宽宏大度的鲍叔面前,又怎能不自惭形秽呢?【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分析法,把鲍叔牙惜管仲之才的正面事例与庞涓、曹操等嫉妒人才的反面事例进行对比,揭示了“胸怀”的内涵,强化了观点。】

千仞峰起,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鲍叔不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名位,不恋“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的荣华富贵,而是以国家为重,以国事为先,将个人名利置于国家命运之后。不求官高位显,不辞屈人之下,只是奉献于国,求成于心。拥有如此格局,堪称将相之楷模。无欲无求的背后,是一颗爱国忠君的赤诚之心。同学们,鲍叔的“有”与“无”,展现着个人修养的光华,更如茫茫海上的灯塔,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读鲍叔知才荐能之故事,我们追慕君子贤臣的高风亮节,感其大义之情怀,更应追寻他们的脚步,学其大德之言行。独具慧眼、珍视人才的伯乐;气度恢弘、容量不凡的人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栋梁,正是时代所需,国家所盼。

【上面三个主体段落紧扣鲍叔牙人格精神的两个侧面行文:一是“大有”:即慧眼识才、屈己让贤,百川归海,有容乃大;二是“大无”,即千仞峰起,无欲则刚。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又统一于鲍叔牙一身,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思维。】

朋友们,今日,我们在读书会上畅谈古今,体悟鲍叔大有大无的旷世风骨;明天,就让我们将内心的深刻感触汇聚成青年意气、逐梦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成长为胸怀宽广、才识非凡的优秀人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文章对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切合历史事实,用词准确,态度中肯;学以致用,由历史人物的高风亮节,联想到时代青年的品格责任,论及民族复兴的征程,思考深刻,富有时代气息。

再以下面这篇《点滴劳动,共筑盛世》为例,来看看具体阐述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

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辉煌的现代文明,是劳动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热爱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地中精耕细作,创造了绵亘不绝的文明古国奇迹,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了千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热爱劳动已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基因。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四十年改革开放,无数国人的点滴劳动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国力显著提升。农民劳动让我们端紧饭碗,工人的汗水是高楼大厦的每一块砖瓦,科研工作者使大国重器频频惊艳世界!没有劳动就不会有我国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段用分类法将“劳动者”及其“劳动行为”具体化,列举了“农民”“工人”“科研工作者”的具体劳动行为,最后归纳出劳动是今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必要条件,结论与观点一以贯之。】

反观周围,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

学习忙,劳动占时间?同学们,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劳动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劳动与学习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將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况且,人工智能也有许多任务无法完成,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劳动苦,花钱请人干?的确,劳动难免辛苦,可也是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到的啊!【这一段首先就“劳动与不理解劳动”这一矛盾问题采用了矛盾分析法,作者不满足于对劳动的意义作正面的分析,还对不理解劳动的观点进行论证批驳,采用了“诚然(固然、的确)”“但是”的句式来引领;接着第四句又采用了因果分析法,因劳动求果;在阐述“若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这一部分时使用了比较分析法,比较了人工智能与双手劳动的优劣,加深了我们对于劳动的认识。最后作者利用假设法推导出结果,深化了劳动的意义。】

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劳动对国家进步、个人发展的作用,都是贪图享受的错误思想,于人于国,害莫大焉!在此,我诚挚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日常生活中我们打扫干净环境、共建美丽校园是劳动,参与社会实践去孤儿院看望孩子,在家里做些家务活,甚至是捡起地上的纸片,都是劳动。让我们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主体段落运用了大量的辩证思维方法,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辩证的分析,句句扣住“劳动”展开,主题突出,实乃不可多得之佳作。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鲍叔鲍叔牙管仲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鲍叔牙与管仲
品悟经典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