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眼中的章乃器:是父亲,也是朋友

2021-07-01 12:29章立凡
金秋 2021年5期

※文/章立凡

自1957年七岁时起,“章乃器”这三个字,就成了笼罩在我头上的一片阴霾。二十三年后风水轮转,如今又几乎成了我的头衔之一,总是有人在不同的场合提起。我自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人,“某某某之子”的称谓令人厌烦,总是要求媒体去掉,但今生今世恐无从摆脱。从小学时代起直到“文革”中,父亲与我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是平等的,而他的身教言教,对我的人生道路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父亲教我修家具

很多人都说父亲是个工作狂,当粮食部长的时候,每天工作10-12小时,星期天也经常不休息。罢职闲居后,只挂一个政协委员的头衔,社会活动减少,但他依然勤奋,大部分时间用在读书和记笔记上。他这种阅读的习惯,不经意中传给了我。我真正的知识启蒙,不是从上学开始,而是从阅读开始。

父亲虽是文物收藏家而非藏书家,但他收藏的书,对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很奢侈了。我爱读各种杂书,例如《搜神记》《山海经》之类的神仙故事及各种稗史类书,这些书有不少是没有标点的竖排本,我完全靠“硬读”,学会了古文断句,逐渐能够自行阅读儒家典籍和史书,并迷上了古典诗词。父亲爱读老庄,向我推荐过《老子》和《庄子·秋水篇》,他还亲自讲解了《周易》第一章,余下的要我自行研读。

上小学的那一年,北京天文馆落成。我去参观后迷上天文,曾幻想当天文学家,父亲比较赞同我将来从事自然科学,又为我订了《天文爱好者》杂志。后来不断遇到各种挫折,天文之梦落空,但仰望星空也影响到我性格的形成,对宇宙的好奇逐渐转化为对事物规律的探索,这种思维境界有助于超脱现实中的逆境。

我的另一梦想是成为艺术家。上幼儿园的时候,比较喜欢捏橡皮泥,但绘画能力较差,小学阶段才陡然提高。我对美术的爱好,与父亲的文物收藏有很大关系。那时最喜欢做的事,是把家中的橱柜一个接一个地打开,轮番捧着锦盒中的古物,问父亲这些东西的朝代和来历,他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渐渐我被熏染出一种好古之癖,但出于儿童心理,最感兴趣的是古兵器,不时戴上父亲收藏的古代头盔,挥动沉重的青铜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军。

父亲的生活费,被撤销政协委员后已降至每月200元。“文革”抄家后搬到呼家楼,又被造反派降到50元,生活全靠自理。他不时到菜市场买些下水、猪肺之类价格便宜的东西,下厨做成熘肥肠、酱猪肚、猪肺汤等菜肴,以补充动物蛋白。父亲的厨艺很不错。我跟他学会了腌制腊肉,做“腌笃鲜”汤以及一种青田家乡的特色风味——山粉饺。抄家劫余的一套花梨木桌凳,由于年代已久,开始散架。他找出两条干鱼鳔,熬成鳔胶,带着我一起动手拼合粘黏,再用绳索绑紧,第二天解开绳子,整套家具修复如初。至今逢年过节,我都能下厨做几道拿手好菜,一些器具损坏时,也能亲自动手修复。

未能成为艺术家,是我人生一大遗憾,但早年的文化熏陶,令我拥有了足够的想象力。从父亲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活经验和动手的能力,也学会了生活的哲学。

好辩的“头号右派”

父亲不讳言自己“好辨”的个性。他在“反右”时曾多次舌战群儒,甚至与总理面折廷争。周恩来曾承认“他们说不过你”,后来又说“辩论起来我们人多,你说不过我们的”。父亲在整风运动中的言论,并未超越毛泽东提出的“六条标准”,但他只问真理不畏权势,被认为“态度顽固”而加重处分,撤职令下达时排名“头号右派”。

从“反右”时起,我开始关心时事,小学三年级时,已能较为顺畅地读报。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父子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许多话题都可以讨论甚至争论。

他是一个通读了马恩列斯著作并有独立见解的人,也向来不把背诵教条的“理论家”们放在眼里。有次我看到国外的一份研究资料说“章乃器是中国最大的修正主义者”,他得知后颇有几分得意,而我则一直以为这种人只会出在共产党内。

父亲恃才傲物,自信真理在手,就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底气。

父亲的老友许汉三曾回忆说:“我和他交往几十年,看到他办事情,总是要实事求是,在参与会议或商量事情时,或赞成或反对,总是态度明朗不作模棱两可之词。遇到情况特殊,势炎逼人,不能反对的时候,他宁肯沉默不语,也不作违心之论,以表苟同。”

他的个性清高孤傲,最反对唯唯诺诺,最看不起阿谀逢迎。他自称:“我素来不接客,不送客,不拜客,不请客,不送礼。”国初政坛尚能用其所长容他做事,随着个人崇拜的增长和逆淘汰体制的形成,这种个性的人不仅领袖不喜,同僚也无法见容,1957年政潮一起,被整倒是必然的。一个甲子后再看官场,潜规则也容不下这种人。

“实践检查真理 时间解决问题”

我幼年就知道了“七君子”的故事,但没什么特殊感觉。他周围的人个个有名,对我而言,父亲仅仅是父亲。1957年父亲遭批判时,我尚年幼懵懂。从小就被教育要相信毛主席,毛主席要批他,那他一定是犯错误了。但父亲坚持自己的见解,声称:“部长、代表、委员可以不做,人总是要做的。”“现在的问题不是我来认错,而是他们要纠偏。”他还自撰对联一副:“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

他一生曾经沧海,始终坚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曾文正公的“挺”字,是他经常对我讲起的,且时时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自许。晚年身处逆境,每天例行健身,坚持做气功、八段锦及25个俯卧撑外,还在浴室用冷水浇淋全身,并摩擦全身2000多下。”“文革”中横遭暴力,绝食八天八夜,全凭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体魄硬挺下来,活到八十高龄。

“朋友”式的父亲,确实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在那个全民盲从的年代,社会言论无自由,家中父子有民主,他坚持独立思考的种种言传身教,有意无意间令我养成了“为什么”式的逆向思维,并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