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下基础设施到城市活力引擎

2021-07-01 00:28:24杨海赵国良韩小勇
建筑技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滩观光太湖

杨海 赵国良 韩小勇

1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城市和建筑是有生命的,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一个动态、连续、不断生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和建筑要满足不同的要求,也会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如思想观念、设计理念、技术手段、经济条件等。对于地下空间的需求和认识、设计和建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地下空间建设和运营投资一般远远高于地面建筑,在已建成区域建设地下空间项目会牵涉很多部门和因素,对既有建筑、交通等影响很大。因此,地下工程建设非常慎重,如果因此错过时机,在日后建设时,各方面的局限会使建设难度更高、投资更大、周期更长、负面影响也更大。所以,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新技术的运用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2021年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本文以笔者主持设计的跨越20年的三个地下空间项目案例进行回顾和分析(分别是2000年开通的上海外滩观光隧道、2010年完成设计的宁波东鼓道、2020年建成的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探讨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新技术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引领和激发作用。

1 跨越二十年的三个地下空间项目案例分析

1.1 2000年——上海外滩观光隧道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是国内第一条集交通和旅游观光双重功能于一身的人行越江隧道,它位于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旅游黄金地段——浦西南京东路外滩和浦东东方明珠塔之间,以最直接、便捷的交通方式把外滩和东方明珠两大风景观光区连成一体,充分发挥了该地区的旅游优势。观光隧道全长646.7m,内径6.67m,它的建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过江交通,并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增添了一个新的人文景观,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外滩观光隧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运输方式以及新奇的景观装饰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虽然设计时间要回溯到1997年,现在看来仍不过时。这体现了上海建设主管部门的远见卓识,也说明规划设计的超前理念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本项目新技术的应用给上海这个时尚之都增光添彩,工程建设当时连创七个全国第一,还创下了三个上海“第一”。

(1)隧道交通与体验:外滩观光隧道采用了当时国际最先进的法国全自动无人驾驶SK连续式轨道缆车系统,创造性地引入大型声光电、多媒体、光导材料、激光等先进技术,营造动态景观,为行人打造全新的过江体验,既像一座时光隧道,也像一座主题公园。

(2)出入口环境景观:考虑到外滩两岸对环境品质的超高要求,设计和建造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浦西部分出入口风井与外滩观光堤结合,在国内首次采用地下冷却塔,保持浦西外滩和浦东滨江大道的环境协调。既布局紧凑,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又低调含蓄,把自身融入外滩的环境之中。

(3)地下空间的开发:在条件较好的浦东出入口的地下空间设置高科技展示和娱乐空间,如AR全息体验馆等。随着时间推移设置了“音幻世界”“深海珍奇展”等休闲游乐项目,通过高科技智能系统将声、光、电、风、振、热、味等因素加以集成,打造梦幻般的沉浸式体验,使观光隧道不断为大家带来新鲜感,也更加有魅力。

虽然当时我们掌握的技术尚无法实现设计的高端定位和目标,但采用国际招标把最新的技术引进到项目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进步,使隧道的多媒体软硬件不断升级迭代,沉浸式体验也得以不断提升。上海外滩观光隧道曾入选纪录片《极限交通工程大搜索》,多次被列入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十大隧道之一。

1.2 2010年——宁波东鼓道

东鼓道项目地处宁波城市最繁华的核心地段,紧邻天一广场和三江口,因位于轨道交通1号线东门口站与鼓楼站之间的地下空间,故取名“东鼓道”。目前东鼓道商业街是全国地铁两站一区间整体商业开发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项目,先后获得“城轨交通资源经营创业成长奖”“宁波市商贸流通企业新锐奖”等十余个奖项。2020年12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为“宁波地铁·东鼓道城轨交通商业示范街(区)”揭牌,这一评选旨在通过示范引领,在巩固现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激发新时代背景下全国城轨交通商业经营的创新力,激活未来城轨交通商业的驱动力。能获得这一荣誉,是对东鼓道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充分肯定。

1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浦西出入口

2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站台转盘

3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楼扶梯装饰

4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过江体验

5 东鼓道

6 东鼓道地铁站厅连通口

7 东鼓道餐饮区

9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鸟瞰

10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鸟瞰

11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鸟瞰

12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出入口

13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平面

东鼓道地下商业街全长760m,宽21m,建筑面积3.1万m2,其中商业面积约1.6万m2,地下共2层,轨道区间位于地下三层。全街分为品味时光廊、朋友U&Me、创客新时代、美食大联盟、潮流东门町五大主题,营造出适合年轻人消费的地铁商业文化。项目辐射宁波最繁华的核心区域和地铁沿线区块,初步构建了地上地下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实现了城市三大商圈、空间资源的无缝连接,提升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

轨道交通1号线东门口站与鼓楼站之间是盾构区间,在初设阶段我们提出项目所处地段为宁波市核心区的中心,如果这次轨道建设不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将来就没有开发的可能性了。设计意识到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提出了建议。

(1)两站之间的盾构区间改为明挖区间并整体进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隧道上方的核心区地下空间资源,也便于城市中心区轨交客流的集散和价值转换。

(2)基于两站之间的站间距较小,东门口站后过的埋深较深,盾构和明挖投资相差不大,土建造价增加约6 000万元,开发面积增加了约11 800m2。

(3)通过明挖区间把沿线两侧的所有地块在地下连通起来,改善了人行/车行交通系统,激活了整个区域的商业,与天一广场商圈联动,形成规模效应。

经与规划、业主等各方多次沟通协调,权衡利弊,终于采纳了设计建议的区间整体明挖方案。这一调整大大增加了设计的工作量和协调难度,在轨道建设工期紧迫的情况下,重新协调规划、交通、消防、人防、市政管线等。设计师的自讨苦吃换来的是八年后宁波新网红地下商业街的诞生,也使宁波轨道交通得以自豪地称自己是“一条有粉丝的地铁”。

当时这个区域还没有那么大规模的商业街需求和规划,我们也无法预估未来城市核心区的土地价值,但设计师的责任感和经验告诉我们,地下空间是不可再生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还要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预留好商业发展条件;不仅要满足眼前的需要,设计当代,更要用心营造未来。

1.3 2020年——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

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是吴中太湖新城核心区的启动项目,也是新城一体化综合开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目前苏州最大的独立式地下空间,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得绿色三星设计认证的大型地下空间。项目位于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中心,占地约13.5ha,建筑面积33万m2。工程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的原则,致力打造一体化、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标杆项目。

在太湖边斥巨资打造30万m2的地下空间,这需要有超前的理念、超大的魄力和超强的执行力。项目在中轴大道下至太湖大堤,以几乎满铺的地下空间作为新城的骨架,高效地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本项目探讨超前规划设计如何引导新城建设的未来,从一座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跨越规划、市政、建筑、景观等各个专业,直到形成地上地下融为一体的生态绿色新城。设计多从城市建设和发展高度进行考量,从城市功能、生态环境、智慧科技、持续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层面的设计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1)TOD启动CBD: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有利时机,将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地面道路、绿化广场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功能完善的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通过构建立体交通和地下停车场系统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新城核心区整体价值。

(2)一体化策略:项目集市政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衔接、综合管廊连通、周边地块联接、生态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运营、城市景观提升、安全防灾系统于一体,成为新城启动的核心与基础,也是规划设计集约化、系统化的典范。

(3)绿色生态技术:遵循低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考量,采用各种绿色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地面采用透水铺装,设置了1套2 000m3雨水回用系统、19个下沉式广场、24套光导管、9个大型采光天窗、9个采光天井,改善了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在这个项目中,设计不仅仅注重建筑的实用、经济、美观,还要关注城市和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从而实现城市建设和发展长远的价值。

2 超前理念和新技术对城市建设的引领

以上三个不同类型的地下空间项目,跨越20多年,建成时在全国有着示范的意义,现在还在不断更新和生长,继续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从中可以看出超前规划设计理念和新技术的运用对于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这些地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站在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高度,认识到地下空间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慎重考虑,充分研究,从城市设计出发,充分整合地上、地下空间,统筹提升整个区域的交通、功能、空间、景观,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

(2)规划设计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从长远发展考虑,从规划、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研究。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地下空间项目设计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运用成熟的新技术,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要有一定的预留空间和灵活性,给城市一个生长的过程。

(3)要发挥地下空间的系统整合和集约效应,尽量综合各方面因素,从规划、市政、建筑、景观等方面统筹研究,一体化设计。整合好政府、建设、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资源,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

(4)要认识到城市发展是加速的,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在客流预测和经济比较时要有开放性的思考。每一个时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有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发展心态,总结经验教训,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真正提升城市品质和价值。

图片来源

图1 来源于网络;其余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外滩观光太湖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现代装饰(2020年12期)2021-01-18 05:38:18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4:54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3:52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0
太湖思变2017
玩具世界(2017年4期)2017-07-21 13:27:24
荡秋千
娃娃画报(2017年3期)2017-03-30 10:57:11
太湖揽春
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2
上海外滩夜色
太湖
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 06:08:24
摆渡的人
天津诗人(2015年1期)2015-11-14 19: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