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赛时赛后的冬奥村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2021-07-01 00:27张音玄李兴钢张哲万鑫
建筑技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延庆冬奥设施

张音玄 李兴钢 张哲 万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历届冬奥村赛后利用概况

自1952年奥斯陆冬季奥运会起,冬奥村作为冬奥会的核心非竞赛场馆规模逐步扩大,配套设施趋于完备。在1966—1975年一系列国际奥委会会议中,逐渐明确“奥运村/冬奥村应履行双重职责,不仅作为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的临时住所,而且要考虑奥运会赛后功能”[1]的基本目标。

回溯冬奥村赛后利用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因举办地规划的不同,其赛后利用呈现不同特征。位于城市建成区中的冬奥村赛后一般作为住宅使用,以满足当地人口增长需求、改善居住条件;结合校园设置的冬奥村赛后转换为学生宿舍,顺应学校发展;雪上项目的冬奥村往往位于山林地区,赛后结合乡镇特色转化为度假型酒店或公寓,为滑雪胜地补充高水准配套设施。

冬奥村兼顾赛时赛后的双重职责:从经济角度,同步满足赛时临时住宿和赛后城市发展;从社会角度,冬奥村作为重要的奥运遗产,赛时促进文化交流,展现主办城市特色文化,赛后持续传递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城市和社会发展。这种兼顾赛时赛后的适应性特点,是冬奥村设计和建造的决定性因素[1]。本文立足北京2022冬奥会延庆赛区冬奥村,针对山林环境这一特殊条件,研究基于赛后需求的冬奥村设计策略(图1)。

2 冬奥村赛后利用难点

冬奥村项目因具有事件的临时性、功能的特殊性、主体的混合性、存续的长期性特点,与普通的公益/商业项目差异显著,因而在设计和后续利用中有如下难点:

(1)短暂事件与永久建筑的矛盾。作为大型事件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持续时间不过短短几周,而奥运/冬奥场馆普遍具有专门性、特殊性、规模大的特点,往往在赛后缺乏持续需求。冬奥村更是由于规模大、赛时核心功能需求频次极低,不具备简单重复的必要性。这种短暂大型事件的临时功能与永久建筑的长期功能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

(2)赛前规划与赛后发展的不符。对历届奥运/冬奥会进行梳理总结,我们发现不少赛后利用失败的案例。这是因为只关注重大事件的举办而忽视借助重大事件推动城市发展,或是过分重视大型事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都会导致重大事件和城市的长期发展不匹配,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是根本。

(3)赛时运行与赛后功能的不确定。冬奥会作为一项全球“大型活动”,在使用人数、规模、比赛项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结合运行情况来调整、适应这些“临时需求”。奥运项目因意义重大,其赛前规划和赛时运行往往以政府为主导全力办赛,赛后则需要兼顾公益和运营的双重压力,尤其冬奥村的经营主体和经营策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一直面临赛后运营方和赛时需求方多方沟通的现状。

1 延庆赛区鸟瞰

(4)赛后利用改造的经济性要求。“最好的改造是不改造”,这是包括冬奥村在内所有冬奥场馆赛后改造利用的目标。囊括所有需求的一次性建设固然好,但其功能性和经济性需要有所平衡。所以,必须秉承“减少改造、便于改造、适宜发展”的原则,做出符合赛时赛后双重需求的恰当设计。

3 冬奥村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3.1 确立兼顾赛时赛后的目标

3.1.1 非赛后必要,不建设永久设施原则

冬奥村的设计需要在设计之初厘清以下问题:1)以赛时为主,还是以赛后为主;2)哪些是永久设施,哪些是临时设施;3)在兼顾赛时赛后的双重职责下,建什么,不建什么。我们以“非赛后必要,不建设永久设施”原则为依据,一方面对于赛后无明确需求的功能空间,尽量布置临时设施,并为其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将运动员集中住宿的需求纳入赛后长期运营项目(住宅/酒店)的计划中。这要求冬奥村项目能“有效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在其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2]。

3.1.2 赛时与赛后同步设计原则

目标和策略的达成必须有与之匹配的方法和程序,因此设计的全过程应同步考虑赛时赛后需求,并进行统筹和整合,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分步实施。赛前规划阶段需要充分研究、预测和策划赛后的功能和运营,并尽早引入赛后的实际运营者和使用者,明确赛后具体需求;赛时方案设计与赛后方案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充分包络、预留、兼容、划分两种工况的技术措施。

3.2 遗产计划立足赛区协同

延庆赛区以山区雪上项目为特点,为冬奥兴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一流的雪上竞赛场馆和国家级雪上训练基地[3]。未来,整个延庆赛区将成为京津冀地区最高水准的滑雪胜地,吸引顶尖选手和高水平运动员来此比赛训练;结合冰雪运动的大众化发展和“三亿人上冰雪”的政策指引,扩展一些难度等级较低的雪道和休闲设施,吸引大众参与;延庆优美的山林环境、丰富的景观资源将成为环北京地区居民四季休闲度假的最佳目的地之一。以冰雪运动、大众体验和四季休闲活动为中心,促进地区发展[3](图2)。

延庆冬奥村毗邻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其功能主要包括客房住宿、公共设施、运营管理等功能,与酒店的基本功能相近。作为赛后新兴的滑雪度假地,还需要住宿、餐饮、游客服务等配套设施。因此,整个赛区竞赛场馆与非竞赛场馆必须协同发展,以实现场馆间的功能互补,满足赛后的多样性需求,使其成为真正永久的“奥运遗产”。

3.3 赛时赛后的统筹措施

3.3.1 规模的统筹

冬奥村赛时规模取决于服务的运动员人数。例如,延庆冬奥村主要服务于参加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比赛的各国运动员,根据该项目往年参赛规模进行预测,延庆冬奥村赛时将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1 430张床位和一定数量的预留用房。住宿部分是冬奥村的“刚需”,因而按永久设施进行设计,赛时住宿功能与赛后的酒店功能基本匹配。考虑到酒店等级及品牌差异,应尽早明确酒店标准,并确定基本房型、数量和技术标准。延庆冬奥村赛后将分为两个不同标准的酒店,客房总计约700间。

作为一个应对短时大客群、安保级别要求高的“村”,冬奥村的功能十分完备。赛时必备设施包括餐饮、医疗、娱乐、健身、会议、服务中心、新闻、注册、管理、多信仰、物流、技术、安保等,这些公共空间规模的确定需要依据其功能性质按服务人员的数量(如餐饮、服务中心)或基本的功能单元(如医疗、多信仰)进行推算。总体来说,上述配套设施的规模和功能种类超出了一般酒店的要求。因此,赛时部分功能可以采用临时设施的方式解决,然后根据赛时赛后的双重需求匹配功能和规模。如图3所示,逐项梳理并整合出功能一致无需改造、规模一致可改造、完全不匹配三类空间。

3.3.2 功能的统筹

冬奥村赛时功能的设计主要依据奥组委编制的《场馆大纲》与《奥运村指南》。《场馆大纲》内容极为详实,旨在保障项目从建设到运行的完备、可靠;《奥运村指南》对奥运村/冬奥村的基本性质、空间规划及运行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图例示意。但这种基于业务需求的功能划分并不等同于建筑空间的物理划分,而且需要预留一定弹性。因此,设计应该灵活处理、因地制宜,并确保核心功能的达成。

业主: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北京市延庆区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设计团队:李兴钢、张音玄、张哲、张司腾、梁艺晓、李虓、张一婷

总建筑面积:11.8 万m2

设计时间:2017—2019

建成时间:2021

2 冬奥村赛后功能转化图

相对赛时事无巨细的需求,赛后取决于运营方的具体需求,如酒店餐厅、会议室的数目、规模、是否设水疗等,这类涉及经营模式的需求应尽早明确。以餐厅为例,赛时的食堂模式和酒店的餐厅模式虽然部分功能、规模相似,但是运营模式差距巨大,为避免重复建设,需仔细将两种工况的功能进行匹配统筹,尽可能一次实施到位。而赛时赛后完全不同的功能空间,如赛时的医院、假肢维修等特殊功能,赛后的雪具大厅、美食城等游客服务设施,需要将其转化为可置换的空间和适宜的流线。在延庆冬奥村项目中,设计团队将赛时赛后的主要功能予以匹配(表1)。以公共区南区三层为例,显示赛时赛后功能的匹配情况(图4)。

3.3.3 永久与非永久设施的统筹

基于“非赛后必要,不设永久设施”的原则,按照上述规模和功能统筹后,即可确定需要永久建设的建筑及设施;部分仅赛时所需的功能以临时设施的方式实现,如帐篷、板房、集装箱、可移动设备等,并为其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安装条件;部分功能赛时赛后使用同一空间,但需通过土建/机电/装修的方式进行转换改造,并在设计各阶段专门针对转换改造进行协同设计,以减少改造量、降低改造难度,进而节约造价、缩短改造周期(图5)。

表1 冬奥村与赛后酒店功能的需求匹配

3 冬奥村赛时赛后规模统筹流程

4 公共区南区三层赛时赛后功能比较

3.4 技术策略的落实措施

3.4.1 分区与分级

兼顾赛时赛后,方案在落实阶段需要可操作的技术措施。结合延庆冬奥村项目,设计团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策略:对冬奥村各个功能空间按照对应的改造强度进行分级控制,依照改造量递增、经济性递减分为A、B、C、D、E五级,不同级别的空间分区设置有利于土建、机电、室内专业进行专门的改造设计(表2)。

(1)A级:赛时赛后功能性质完全一致的区域。该区域赛后不涉及任何改造,应在建造时一次实施到位(图6)。

(2)B级:赛时赛后功能性质一致,赛时仅需增加临时设施的区域。该区域赛时根据临时需求布置临时隔墙、临时设备,赛后拆除临时设施,恢复赛后用途。该区域的装修、机电设备均不改造,应在建造时一次实施到位。

(3)C级:赛时赛后功能性质一致,仅装修标准不一致的区域。该区域土建墙体、机电设备均不做改造,赛后仅根据装修标准调整装饰面层和部分设备末端。

(4)D级:赛时赛后功能性质有部分不一致的区域。该区域按照赛时功能实施土建墙体、设备末端及装修,赛后保留设备主线,按照赛后功能改造部分内隔墙,调整装修面层、机电设备末端。

(5)E级:赛时赛后功能性质不一致的区域。该区域按照赛时功能和标准实施,同时为赛后功能预留结构荷载和机电进出线条件,赛后对土建隔墙、装修面层、机电设备进行整体改造(图7)。

3.4.2 易转换措施

在建造成本不超过拆改成本的前提下,可在空间规模、荷载取值、系统容量等层面对赛时赛后进行包络设计,使其具备快速转换能力。按照国际奥委会标准,冬奥村赛时住宿标准近似三星级,赛后酒店为四星或五星级豪华酒店。设计团队特别设计了两种基础开间以应对不同星级的要求:四星级酒店赛时赛后保持一致,尽量减少改动;五星级酒店采用大开间,为保证赛后具有充足的转换空间,赛时需使用分隔开间的办法实现空间的转换,同时预留赛后较高标准的管井及设备系统,分阶段按照不同的装修标准实施(图8~10)。公共空间尽量采用大空间,辅以易拆改的轻质隔墙,做到易拆、少拆。例如,赛时对安防、密闭、隔音无特殊要求的房间(如办公、休憩)采用不到顶的临时隔墙,使赛时赛后的机电系统得以通用;赛时必须完全封闭的房间(如兴奋剂检测、祈祷室)采用到顶的轻质隔墙,便于拆改。

3.4.3 开放性措施赛后需求必然是长期和动态发展的,赛前再严密的统筹整合都无法涵盖可能发生的变化。因此,冬奥村的设计应具备远期的适应力,如在冬奥村的用地、容量、承载力和接口条件方面进行适当预留,为赛后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表2 冬奥村不同分区分级做法

5 永久设施与临时设施统筹流程图

6 公共区北区赛时奥运村广场展示区,赛后为四星级酒店大堂

7 赛时媒体工作区,赛后为景区美食城

8 赛后两种不同开间的客房改造示意图

9 客房内景

10 居住区庭院

11 从西侧望向冬奥村

4 结语

虽不是冬奥会光彩夺目的主角,但冬奥村肩负了为运动员提供可靠、舒适服务的特殊使命,为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回忆。冬奥会赛时的高光时刻对于冬奥村来说只是起点,赛后它将积极转化为奥运遗产,实现长期运营、持续发展、服务大众的长远目标(图11)。为此,本文兼顾赛时赛后的冬奥村适应性设计策略,不仅支持了延庆冬奥村的设计、建造和运维,切实贯彻可持续理念,助力“三亿人上冰雪”,同时积极归纳总结全过程的策略和方法,为其他大型事件项目的改造和转换提供参考。

图表来源

图1 为孙海霆拍摄;其余图表均为作者自绘或自摄。

猜你喜欢
延庆冬奥设施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延庆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6年项目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