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昆
摘 要: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主要能够帮助机械加工环节不必过度依赖人工操作,利用电力驱动完成设备的自动运行,同时也可通过电子技术完成设备的智能启停,实现对各项参数的及时调节。为了保证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高效运用,笔者对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内容、优势与特点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1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路径
1.1机械加工制造方面
在机械加工制造当中,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下2种:1)智能化应用。与以往的加工模式相比,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调节与控制,自动识别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参数,完成应用系统的全方位检测,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加工制造时存在的不足与漏洞,之后借助专家系统与神经元网络自行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记录好相应信息作为故障案例,避免同类型问题再次发生。此外,为了确保智能化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工作人员要设置相应的管理系统以及人机操作界面,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防止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2)虚拟化应用。以往的机械加工制造经常出现产品合格率不符合实际生产标准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精密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一旦出现误差现象,必然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造成成本费用的上涨,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当前部分机械企业已逐渐开始将虚拟化技术运用在加工生产当中,通过将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数字化呈现,利用计算机与程序系统构造三维模型,使零部件的各项参数信息能够在线完成调整与修改,即使出现零部件加工制造环节存在计量误差、设备参数不符合应用需求的情况,也不会在调整过程中浪费制造材料与成本资金。上保障产品质量。
1.2供电系统的自动化
在机电工程长久化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了供电系统在运行阶段的重要作用,随着对电气自动化的充分使用,在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以及控制环节当中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将供电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与人工干预情况下的判断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利用计算和数据分析结果的情况下,能够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方案进行合理的筛选,从中筛选出更加完善的应用方法,将其应用于机电工程当中,确保机电系统能够高效化运行,并保障最终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例如人工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属于常见的智能技术类型,在设置无功补偿方案的情况下,需要明确掌握静止无功、可控串联等补偿器的实际情况,并在晶闸管控制移相器等多个关键器件的共同作用下,需要基于自动化的分析方法,对实际所采集到的数据特点加以探究,从而筛选出更加适宜的无功补偿方案,并充分应用,以此来实现供电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目标。
1.3数控机床方面
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数控机床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控功能上,促进软件设计的模块化转变,使数控机床的设计开发性、开放性达到最佳,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的运行效率。通过其数字信息控制功能,完成相应零件与刀具位移,能够有效解决产品零件品种不确定、批量小、结构复杂的问题。比如,在数控装置中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将以往MDI手动数据输入方式转变为在EDIT状态下,借助软件程序完成加工程序的输入,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中,以此达到应用程序反复输入的目的,避免人为操作时容易出现录入失误。同时该方法还能实现人机对话,帮助操作者根据不同的功能菜单,输入尺寸数值,进行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
1.4变电站的自动化
在机电工程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电力系统在运行阶段的稳定性,为社会各界的用电环节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灵活使用,有助于维持电力系统的简易程度,并基于整体角度,及时找出变电站在运行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基于精准化的分析结果,保障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解决变电站运行故障,以此来提高电能资源在转化阶段的整体效率。在机电工程的变电站系统中,需要及时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替代电磁装置,将其转换成全微机化的装备形式,在信息传输、自动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多项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使相关人员能够对计算机的屏幕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全程及全方位的观察。数据传输自动化,并结合实际情况推动统计和记录作业的有效落实,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及时梳理装备之间的复杂关系。
2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2.1网络化
我国网络技术普及程度较高,该技术能够利用一系列通信设备组建互联网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沟通与交流,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传递。而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网络化发展则主要体现在远程控制方面,能够使操作人员利用无线网进行电器操作或参数调整。同时远程控制功能也能及时进行目标对象的配置与维护,解决了以往工程师必须亲自到达现场维修设备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我国许多电气工程企业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近年飞速发展的物联网上,物联网是指利用传感器、GPS、感应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重要信息的采集,完成互动、连接过程的监控,可以通过网络接入进行物品与过程的管理,能够进行独立寻址的网络。
2.2模块化
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统一零件结构与接口,规定统一的电气设备使用标准,促进产业间的信息融合,研发人员需要推动自动化技术与BIM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模块化技术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进行设备安装流程、产品加工过程的模型构造,在系统程序内进行预制与设计,以此保证构件间的互动性与反馈性得到完成呈现,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做好各环节的变更与调节工作,确保工程内容表达更详细。另一方面体现在机电硬件的全面优化,以往许多机械装置的结构组成以钢铁为主,这种构造方法难以避免地会使设备本身过于笨重,既不利于搬运,也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利于设备的长时间使用,而采用复合金属的方法则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达到减轻设备自重、强化机器运行效率的目的,同时机械性能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优势与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将其应用在机械加工制造、智能生产、数控机床、设备监控与维护等方面的有效对策。阐述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此提高资源、材料的利用效率,确保生产、加工流程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推动机电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昕.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体化设计[J].南方农机,2020,51(24):145-146.
[2]赵小霞.机电自动化控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20(20):56-58.
[3]孟少華.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实际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0(13):84-85.
[4]杨智恒.电气自动化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