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萨拉·巴特利特 译/范明瑛 王敏雯
曼陀罗(Mandala)取自梵文,原意为圆圈,是宇宙的象征符号。印度教和佛教的仪式、灵修都会用到曼陀罗。
在日常生活中,“曼陀罗”一词,可以用来称呼任何以象征手法代表宇宙的计划、图表或几何图案。爪哇的婆罗浮屠佛寺,风格奇特,堪称公元9世纪的建筑大观,在佛寺建筑中独树一帜。从上方俯瞰,佛寺就像一幅巨大的曼陀罗,代表佛教的宇宙观暨心境本质。婆罗浮屠佛寺发现于19世纪,在层层火山灰和郁郁丛林中,隐藏了数百年。它被遗弃的原因至今仍不得而知。
曼陀罗象征宇宙。傳统上以须弥山为中心,大陆环绕周围。外圈的火焰代表智慧,八个天葬台环绕,代表佛教告诫众生时时莫忘死亡的训诲。天葬台是专供人体分解腐化的地点,让人们面对、体现生命无常的本质。圈内是曼陀罗宫殿的墙壁,据说神祇和佛陀就在宫内。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以一己之力探索无意识状态。曼陀罗在心理、性灵层面上的意义使他深深着迷。他认为一个图形在创造出来的那一刻,反映了人的内心状态。荣格对印度哲学著述的熟悉,促使他用“曼陀罗”一词描述这些圆形的图画。
在他的自传《回忆·梦·思考》(1963年)中,荣格写道:“每天早上,我会在笔记本上画一个小圆圈,仿佛我当时内心的情境就反映在这个圆圈上……后来我才慢慢发现曼陀罗到底是什么……它是自我,是人格的全部;如果一切顺利,应该是和谐的。”
数千年来,人的眼睛始终是巫术与宗教喜爱的象征或主题,被视为一种全知力量,能唤起太阳能量,促进生命力,给予保护,帮助痊愈。
最早的全知之眼发现于古埃及,荷鲁斯与太阳神“拉”在神话中威名赫赫,因此当时许多护身符或坠饰都镶上他们的眼睛,驱邪避凶。
古埃及的人认为,瓦吉特之眼最有力量,因有蛇首女神瓦吉特与另一位凶猛女神巴斯特(庇护战士或巫术)的加持。到了帝国时期后期,瓦吉特指的是月亮,或荷鲁斯的左眼,因而变成泛指命运的神奇之眼。
造物神阿图姆生下女儿瓦吉特作为他的全知之眼,因此他派女儿去寻找另外两个儿子——泰夫努特和舒。她上天入地,最终总算找到了兄弟,阿图姆喜极而泣,泪珠滚滚而下,变成了地面上的人类。为了酬答她的辛劳,阿图姆将瓦吉特放在头上,等于戴上了眼镜蛇皇冠,即俗称的蛇形标记,众神和人类对她既害怕又敬仰。
自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00—公元前1785)开始,棺柩经常画上两只眼睛,这种做法直到希腊罗马时期仍然盛行。死者面朝左方躺着,因此画在棺材左侧的双眼,代表允许死者回望这个已经离开的世界,进入来世,那是他们永恒的归宿。
到了新王国时期,陪伴亡者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指南手册——《埃及亡灵书》的内页都有眼睛的小插图,其中《阿尼手卷》中把眼睛画成葬礼与巫术时用的护身符。
银河蝴蝶代表宇宙间通过意识而存在的一切生命。
伊兹帕帕洛特在阿兹特克绘画中,是个骨瘦如柴的女子,有一对豹爪和蝴蝶翅膀,翅的顶端有刀子。她常被用来代表地母形象较为黑暗的一面。
大约建于公元前200年的特奥蒂瓦坎古城,无论是神殿或普通楼房的门楣或墙壁上,都有蝴蝶图样的雕刻。有的蝴蝶有美洲豹的猛爪,另外一些蝴蝶被认为是战士亡魂重返人世的化身。
萨巴特克人和玛雅人的文明中都能发现美洲豹与蝴蝶结合,或其他鸟和蝴蝶结合的意象,象征战事与死亡。对阿兹特克人而言,伊兹帕帕洛特(意为黑曜石或有爪的蝴蝶)是黑夜锐猛的战士女神。
古代希腊人与罗马人同样尊敬蝴蝶,理由却不同。希腊女神普赛克(Psyche)掌管灵魂,古代的拼花镶嵌图案通常将其描绘成有蝴蝶翅膀的女神,丈夫厄洛斯经常陪在身旁。“Psyche”的意思是“灵魂”或“蝴蝶”,不难理解为何欧洲人认为灵魂与蝴蝶具有某种象征性的连接。
凯尔特人深信,蝴蝶是人类的灵魂,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母亲。在日本,一只蝴蝶象征虚荣,但两只蝴蝶象征婚姻与爱情。日本人有个迷信,倘若有蝴蝶飞进你的房间,停在竹帘子上不走,表示你最爱的那个人要来看你了。
美国印第安人的传统中,认为蝴蝶是喜悦、变动和转化的象征。
印度绘画中,伟大神明毗湿奴和其妻子拉克希米的身旁总有一株盛放的莲花,象征神圣的爱。
自公元前1400年早期吠陀时代,莲花便已成为印度教备受尊崇的象征,经常出现在毗湿奴和其妻子拉克希米的身边。
佛教视莲花为纯净的象征,代表人的智慧与灵性启迪的一面。观想时常念的六字大悲咒——中文参考发音为:嗡嘛呢叭咪,意即“向持有珍宝莲花的圣者致敬”。
有人认为,尚未绽放的花蕾象征前世的灵魂,未来有可能舒展绽放,拥抱神圣的真理。
传说,释迦牟尼足迹所到之处,会留下朵朵白莲花,蕴含灵性觉醒与晓悟之意。一般来说,红莲在佛教传统中象征爱意,与发自内心的热情。
在古埃及,莲花象征太阳与创造,在许多埃及象形记事的图画中,从太初的水面上升起,据说是混沌之神努恩生下太阳神“拉”。莲花象征复活,《埃及亡灵书》中便有许多符咒,能将人转化成莲花,使其重生。
生命树的意象在欧洲教堂并不少见,但绘于奥特朗托教堂地板上的生命树,不但面积最大,而且包罗万象。着手制作的教士是潘达雷欧内,最底下有他的签名。
1163年,他奉大主教乔福纳伽之命,把当地和诺曼甚至托斯卡纳一带的工匠都请来,到了1165年,主要树干连同树枝,密密匝匝地铺满了整面楼板。镶嵌图案十分丰富,有《圣经》上的人物(包括亚当、夏娃)、战功彪炳的国王(如亚历山大大帝和亚瑟王)、最后审判的画面、神话巨兽、四季各自该忙的工作,以及相对应的黄道十二宫。另外建造挪亚方舟与巴别塔的情景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20世纪90年代初期,启动了一项长期计划,将上述镶嵌图案意欲表达的故事,翔实记录下来。奥特朗托位于意大利最南端,该镇曾于1480年遭土耳其人攻占,满城被劫掠一空。原本有800人抵挡土耳其大军,但最后全部被杀头,便是有名的奥特朗托烈士,他们的头骨供奉在大教堂祭坛旁的玻璃神龛内。尽管土耳其大军摧毁了教堂外墙,却没有破坏内部,不朽而珍贵的生命树镶嵌才得以保存下来。
生命樹是常见的象征,许多宗教均认可其意涵,如印度教经文以菩提树象征无垠的宇宙;宣扬犹太教神秘观点的卡巴拉教材也曾提及圣树,象征生命、智慧与天地创造;古埃及的圣树是小无花果树;北欧神话有白蜡树,是世界之树;佛教徒尊崇菩提树;玛雅的吉贝树张开枝叶,撑起了整片天空。
斐氏数列首见于中世纪算数著作《计算书》。此书作者是意大利数学家李奥纳多,他后来以小名斐波那契闻名于世。《计算书》是描述印度与阿拉伯数字合并的早期西方著作,传统上称此系统为“阿拉伯数字”。
该书呈现阿拉伯数字系统的价值,最终成功地说服贸易商、数学家和一般大众,阿拉伯数字是更为优异的系统。
斐波那契以理想化的(即生物学上不切实际的)兔子数量增长来解释斐氏数列。
假设野外有一对刚出生的兔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兔子出生满一个月就可以交配,所以母兔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再生下一对兔子。这些兔子都长生不老(刚刚说了,它们生存在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每一对在满一个月大时,都会交配并生下一对一公一母的小兔子。斐波那契问:一年后,总共会有多少对兔子?
第一个月月底,第一对兔子交配,此时仍然只有一对兔子。第二个月月底,母兔生了一对小兔子,现在野外有两对兔子。第三个月月底,原本的母兔生下第二对兔子,野外变成有三对兔子。第四个月月底,原本的母兔又生下一对小兔,第二个月月底出生的母兔也生了第一对小兔,野外现在有五对兔子。第n个月月底,兔子的对数等于新出生兔子的对数(即第n-2 个月兔子的对数)加上上个月存活的兔子的对数(n-1)。这就是第n个斐波那契数字。
斐氏数列常出现在植物学或生物学领域,例如树木分枝的模式、树枝上树叶的分布、凤梨的幼果、松果的排列、蜜蜂的族谱。斐氏数列的数字规则很简单,从0开始,接着是1,然后是2、3、5、8、13,下一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依照这个规则,数列的数字如下:
0+1=1
1+1=2
2+1=3
3+2=5
5+3=8
8+5=13
斐氏数列也是大众文化的主题。在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斐氏数列的数字是打开保险箱的密码;一则讯息里有次序错乱的斐氏数列,暗示讯息其实是字谜。
历史上常见数字与字母的关联,若再与神秘学结合,就称为数字命理学。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符号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