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楠 万锦涛 李涵
摘要:通过监测池塘养殖草鱼的生长指标、池塘水质指标和底泥中的异养细菌数量,比较微孔增氧和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效果。结果表明底部微孔增氧的增氧能力显著强于叶轮式增氧机,可显著提高鱼类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效益。
关键词:微孔增氧;叶轮式增养;草鱼养殖池塘
中图分类号:S96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188(2021)02-036-04
草鱼是江西省大多数池塘主养的大宗淡水鱼类。受近年来饲料成本上涨的影响,养殖草鱼的效益被大幅压缩,而且草鱼也是病害较多、发病率较高的鱼类,因此,养殖户养殖的积极性大受影响。
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是一种新型水体立体增氧技术,是利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池塘底层的微孔管,然后成为一个个微小的气泡溢散到水体中并向水体表层运动[1]。这样由于气泡小增加了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可以快速均匀增加水体中特别是水体底层的溶氧,而且气泡在运动的过程中也可以打破上下水层的温跃层。水体底层溶氧量的提高可活化池塘底质,加快有机废物的降解,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减少用药,降低成本。而且水质稳定也可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效益。本试验将微孔增氧应用草鱼养殖池塘中,监测草鱼的生长指标、池塘水质指标和底泥中的异养细菌数量,并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池塘进行对比,以期为养殖草鱼的养殖者增收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选择与设备安装
选择2个面积为2000 m2的池塘,分别作为试验塘与对照塘。试验塘为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塘,均匀布置10个直径为80 cm的圆形增氧盘,增氧盘上固定10 m内径为10 mm的微孔管。对照塘安装一个1.5 KW的叶轮式增氧机。
1.2 苗种放养
试验塘与对照塘放养鱼种与密度一致(见表1)。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鱼种10 min。
1.3 日常管理
1.3.1 增氧机使用
试验塘与对照塘增氧机开机时间保持一致,晴天中午开1~2 h,晚上3:00时~清晨6:00时开3 h;阴天晚上2:00时~清晨6:00时开4 h;雨天晚上12:00时~清晨6:00时开6 h。
1.3.2 饲养管理
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全价颗粒饲料,饲料粗蛋白为30%,日投喂3次,投饵时间为8:00时、12:00时和16:00时,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共计60 d,测定草鱼的生长指标、水质指标和浮游植物的种类和丰度变化。
1.4.2 生长指标测定
在试验初和试验末在试验塘与对照塘分别随机取鱼30尾进行测重,试验过程中记录饲料投喂量和死亡量,指标计算:
增重率(WGR,%)=100×(终末体重-初始体重)/初始体重;
特定生长率(SGR,%/d)=100×(ln终末体重-ln初始体重)/饲养天数;
饲料系数(FC)=投饲总量/(终末体重-初始体重)
存活率(SR,%)=100×(终末尾数-初始尾数)/初始尾数;
试验于9月3日、9月20日、10月15日、11月3日采4次水样检测。水样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采水面下0.5 m处0.5 L水样注入洁净的玻璃瓶,及时送入水质分析室,24 h内测定。水样分析项目为pH值和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等5项指标。pH值用上海雷磁PHBJ-260型pH计测定;溶解氧用上海雷磁JPBJ-608型溶解氧分析仪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用酸性法测定[2];氨氮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2];亚硝酸盐采用N-( 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2]。
1.4.4 浮游植物采集
采水样的同时采集浮游植物检测。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用于定性分析的样品直接用25号浮游植物网在水面下捞取,经Lugols碘液(1000∶15)固定后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定量分析的样品通过采水器分别采取水体上、中和下层的水样各1 L,经混合后取其中1 L,加入Lugols碘液(1000∶15)固定,带回实验室沉淀24~48 h,沉淀后虹吸弃去大部分上清液,余液进行第二次自然沉淀后浓缩至50 mL,将样品置入0.1 mL计数框内,在显微镜(10×40)下进行镜检计数。观察100个视野,每个样品计数3遍,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有各片结果个数相差大于15%,则取其中个数相近的2片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记录浮游生物的种类和个数。
1.5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方差分析之后,采用Duncan 氏多重比较法分析平均数的差异,差异显著水平为P<0 .05 。
2 结果與分析
2.1 2种增氧方式对草鱼生长指标的影响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试验塘草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对照塘(P<0.05),饲料系数低于对照塘。增氧方式对2个塘草鱼的存活率还未产生差异,存活率都达到95%以上。
2.2 2种增氧方式对池塘水质指标的影响分析
2.2.1 2种增氧方式的增氧能力分析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增氧时间的增加,2种增氧形式都使池塘水体表层的溶氧含量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至趋于平稳的现象,但是试验塘波动的范围比对照塘小,且试验塘在相应时间段里的溶氧显著高于对照塘(P<0.05)。2个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含量都逐渐上升至趋于平稳,但试验塘上升的速度比对照塘快,且试验塘在相应时间段里的溶氧也显著高于对照塘(P<0.05)。这表明微孔曝气增氧的增氧能力显著强于叶轮式增氧,但上下水体交换混合能力稍弱。
2.2.2 2種增氧方式对池塘的水质指标影响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期间2个池塘的pH值都比较平衡,波动范围不大。试验塘水体DO的含量都超过5 mg/L,而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塘的DO的含量(P<0.05)。试验塘的NH4+-N除了第一次试验初期含量高于对照塘外,其余的3次都低于对照塘。试验塘NO2--N的含量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塘(P<0.05)。试验塘的COD也低于同期的对照塘。这表明微孔曝气的增氧能力强于叶轮式机械增氧,溶解氧含量高,促进了NH4+-N、NO2--N的氧化转化和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保持了水质的稳定。
经鉴定(表4),2个池塘4次采样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5种,其中绿藻门32种,硅藻门8种,蓝藻门14种,黄藻门1种,裸藻门2种,隐藻门2种。从优势种来看,主要是绿藻门的栅藻和小球藻、硅藻门的针杆藻和蓝藻门的平列藻。从增氧方式来看,试验塘较对照塘绿藻门种类稍有增加,硅藻门种类相差不大,但蓝藻门种类对照塘较试验塘多。
2.2.3 浮游植物丰度分析
从试验过程中的浮游藻类的丰度来看(表4),绿藻丰度占优势,试验塘绿藻在试验过程中丰度差异不显著,而对照塘绿藻丰度呈下降超势,后期绿藻丰度与试验塘相比显著下降;试验塘与对照塘的蓝藻丰度都呈上升趋势,且对照塘的蓝藻丰度显著高于对照塘。
3 讨论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影响着鱼类的摄食、生长、呼吸等一切生命活动。已有研究表明,适宜的溶解氧水平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对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的耐受能力。池塘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和人工增氧。人工增氧常见的有叶轮式增氧和水车式增氧等。底部微孔增氧是近年来新兴的增氧技术,该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养殖水体的溶氧量,改善水质,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底部微孔增氧较叶轮式增氧机可显著提高鱼类的生长,这是因为微孔增氧的增氧能力显著强于叶轮式增氧,促进了鱼类的生长,且促进了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氧化转化和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保持了水质的稳定。从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来看,底部微孔增氧也保持了绿藻、硅藻的丰度,抑制了蓝藻的繁殖。因此,底部微孔增氧是一项高效的增氧技术,下一步还要进一步研究微孔增氧与微生态制剂合用对草鱼养殖的影响及改良底部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微孔增氧较强的增氧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宏斌.底层微孔增氧技术设备安装维护、配置标准及使用方法[J].科学养鱼,2012(10):83-84.
[2] 王心芳,魏复盛,齐文启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