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与市南,山与海的碰撞

2021-06-30 07:41门国锋
商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市南区崂山区崂山

门国锋

市南区的决胜焦点在于打破什么,而崂山区的致胜关键则是建立什么。不同的命题,殊路同归,都是在为百舸争流中的青岛贡献什么这同一答卷而努力。

青岛是一座山海之城。“山”的所属——崂山区,“海”的集大成——市南区,都是青岛的门面,但就像“山”与“海”谁最能代言青岛这个命题,在业界充满纷争那样,崂山区和市南区不仅在游客那里争夺C位,更是在金融、总部、商圈等多个领域掰手腕。

过去十年间,中国众多城市的核心区都在资金成本高、结构调整受限等联合作用之下“陷落”。曾经在2012年凭借700亿元GDP傲视群雄的市南区随即迎来“阵痛期”,时至今日,不仅金融中心的“铁王座”被坐拥金家岭金融区的崂山区抢走,总部和人才集聚的优势也大有被崂山区“一窝端”的态势。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曾经见证金家岭金融区崛起的崂山区长赵燕在2020年底履新市南区委书记,按下市南区重现昨日辉煌的启动键,发展金融、总部必然是绕不开的路径。而曾经长期执掌青岛地方金融的王锋则接任崂山区长,继续快马加鞭做强做优崂山区的金融、总部优势。

市南区过去十年的发展路径几乎就是青岛走势的缩小版。面对金融危机之后的产业格局重塑,错失布局新兴产业的机遇,在新一轮的新经济发展浪潮中,原有的优势不再,新优势重塑压力重重。而当下崂山在上市公司总量、科技型企业聚集、金融区建设等领域全面占优,则是过去十年间抢对赛道之后的水到渠成。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崂山与市南,关于“山”与“海”的碰撞还会继续。换个角度,无论是市南区的睡狮苏醒,还是崂山区的虎啸山林,对于青岛来说,都是乐见其成的好事。敢比敢拼是青岛的城市精髓,也是青岛重回巅峰的希望所在。

山海激荡,不曾停歇

假如从资本的维度来衡量青岛各区市的经济成色,崂山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截至目前,崂山区已有上市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市值分別约占全市的60%和50%,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和股票融资额均居全市第一。

在崂山区上市公司阵营中,既有海尔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孕育的上市公司族群,也有特锐德、汉缆等土生土长的企业,更不乏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中创物流等曾经在市南区发展多年的企业,它们一同确立了崂山区在资本市场的领先优势和生态多样性。

企业的空间腾挪,既有基于战略调整、空间不足等因素进行的主观求变,也有青岛老城区企业搬迁、金家岭金融区建设等政策驱动,前者造成了李沧、四方的工业企业向郊区市的外流,后者则让金融企业开闸般向崂山汇聚。无论是主观求变还是政策驱动,空间资源狭小的市南区都难以成为受益者,甚至只能成为资源流出者。

比如金家岭金融区的建设,不仅使市南区的金融机构出走,而且新的金融机构进入青岛时也会首选以崂山区为大本营,而此前市南区一定是首选。典型的就是,青岛两家地方法人银行都选择了从市南转向崂山。其中,青岛农商银行总部办公地点几经易址,先后坐落于江西路6号、曲阜路9号、东海路16号、香港中路100号和香港东路109号,最终于2017年3月9日,迁至崂山区秦岭路6号。最近几年新设的总行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北京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的青岛分行无一例外地全部落户崂山区。

尽管在经济总量这个指标上,市南区还远超出崂山区几个身位,但在一些重点指标上,崂山区确确实实地给市南区带来了贴身压力。

以楼宇经济为例,2018年,市南区税收“亿元楼”26座,到2020年,只剩下18座,2年减少了8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税收“亿元楼”数量一直屈居亚军的崂山区,在2020年新增盛和大厦、财经中心、金岭广场、杰正财富中心、光大理财大厦5座税收首次突破亿元的楼宇。截至目前,崂山区税收过亿元的楼宇累计26座,实现惊天逆袭。

从区域竞争格局来看,崂山区觊觎的并不止于金融,还有商圈、人才、科技等诸多领域,金狮广场、金鼎广场组成的石老人商圈直接从香港中路商圈吸取客流;而从高校集聚角度,伴随着中国海洋大学从鱼山校区到浮山校区再到崂山校区的迈进,崂山区不经意间已经集纳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本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随之而来的人才、科技高地已经浮现。

你有科技,我有人文

“宁要市南一张床,不要李沧一套房”,对于今天的市南区来说充满反思意味,但十年前的市南的确拥有这种资本。

2009年之前,市南区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率,无论是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到账外资、进出口总额,都在青岛市名列前茅,是青岛市的政治、金融、商贸、文旅、科技中心城区。

而把时光的宽度放大到青岛建置120多年的历程,市南区一直是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祖上也阔过”的典范,1899年,全市第一家外资银行——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在太平路设立;1908年,全市第一家民营银行——东莱银行在湖南路设立;1909年,全市第一家国营银行——大清银行青岛分号在中山路设立……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尽管在岁月的长河中,这一切都暗淡了下来,但却给市南区留下了丰厚的人文资产。科技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城市的外在形象,但文化堆砌起来的内在优势则是短时间内无法赶超的。具体到市南区和崂山区的博弈中,依托人文资产确立的优势,市南区建立了一道崂山区难以迈过的“护城河”。

在企业总部、楼宇经济、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等依托科技创立的硬实力竞争层面,市南区只能在个别领域与崂山区并驾齐驱,而多数领域都只能望其项背。但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市南区依旧可以对崂山区和其他城区形成碾压优势。

在青岛升学率较高的初中资源对比中,市南区一骑绝尘;在市民公认的并且趋之若鹜的小学中,市南区也是几乎垄断全部的靠前席位。而在医疗领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等都是以市南区为大本营,甚至还拥有青岛眼科医院等在全省都极具影响力的专科医院。在文化领域,尽管伴随着城市变迁,栈桥、八大关、五四广场、奥帆中心等几代前海地标更迭频繁,但主要地标都掌握在市南区手中,从未旁落。

崂山区的科创实力有目共睹,堪称青岛最具“独角兽”特色的城区。长城战略咨询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青岛共有6家企业入选独角兽榜单,其中,崂山区的表现尤为亮眼,共有5家企业入围。3年来,崂山区共诞生6家独角兽企业,目前除杰华生物超龄毕业,卡奥斯、日日顺、聚好看、能链集团、特来电五家独角兽云集于此,成为国内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明星区县。

你有科技,我有人文。基于此构成的优势,在很长时间内依然会主导着两区的发展战略。

市南“向西”,崂山“向北”

赵燕执掌市南区之后,从其行动足迹来看,企业总部、新经济、中山路复兴将成为主打手笔。对比其他区市的发展战略来看,对企业总部和新兴产业的重视基本上相同,而唯独中山路复兴是市南区依靠资源禀赋打出的独有王牌。

从区位来看,市南区的东部和中部大体饱和,留给其发展的空间已经框定。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科技服务、航运贸易等产业是市南区的重点方向,将主要在这些区域见缝插针。海天中心、绿城深蓝中心、鲁商中心、华润中心等一批高端楼宇启用后,将为市南增加优质楼宇载体供给,用于吸引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总部基地。面临升级换代的压力,市南区的老旧楼宇改造提升势在必行,长期为企业所诟病的老一代写字楼停车难、就餐难等如不解决,将难以对企业形成吸引力。40多万平方米的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园两个“都市园区”的腾笼换鸟、动能转换也十分紧迫。

“向西”将是市南区未来的突破口。市南区的西部,仿佛就是双循环大背景在青岛的缩小版,坐拥稳健成熟的东海岸与日新月异的西海岸的交汇点,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将让市南区西部成为本地市民、外来游客的中转站,带来无限的人气。

在这种背景下,中山路的复兴被给予厚望。中山路步行街核心区的改造工程还在继续,中山路周边沿街的商业也已展开筹划。

青岛湾广场是市南区西部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按照规划,在国风大酒店全部拆除的基础上,海润大厦、华联商厦、山东国际贸易大厦等高层建筑都在拆除计划当中。青岛湾广场项目是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进一步优化历史城区前海一线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未来,青岛湾广场将建设滨海广场打开通海视廊,綜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相对于市南区选择“向西”,崂山区则选择了“向北”。崂山推动的“战略北进”将突破中韩、北宅、王哥庄街道,以村庄改造、乡村振兴、产业培育、新基建作为“战略北进”的重要支点,加快推动高端产业、重点项目、重大投资、优质公共服务向北延伸。

崂山区已经拥有良好的产业链体系,智慧产业、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产业等百亿级产业链强势崛起,构筑了在转型升级之路上厚积薄发的崂山力量。围绕打造引领省市创新发展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崂山区正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再上能级。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崂山区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海尔、海信、特锐德等企业就是其中优秀代表。崂山区已经建立了要素完备、便捷高效、热带雨林式的科创“生态圈”。

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市南区的决胜焦点在于打破什么,而崂山区的致胜关键则是建立什么。不同的命题,殊路同归,都是在为百舸争流中的青岛贡献什么这同一答卷而努力。

猜你喜欢
市南区崂山区崂山
·读迷作品·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读迷作品·
妈妈不哭
青岛市崂山区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登崂山
姥姥的路
杯中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