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图书引用文献常见讹误类型分析

2021-06-30 16:27陈冬梅
全国新书目 2021年4期

陈冬梅

摘要:社科类图书引用文献常见讹误有四种类型:引用文献作者姓名讹误、引用文献名称讹误、引用文献的著作方式讹误和引文内容讹误。编辑在编辑书稿过程中针对这四种讹误有的放矢,就可以在图书成品中避免一些错误。

关键词:社科类图书;编辑;引文;讹误

社科类图书作者常常引用各种文献资料来充实论据和周延叙述。这些引用文献或用以从正面支撑作者提出的学术观点,或用作反面事例来辩驳错误观点。有时引用文献的多少或恰切与否,也决定着图书的学术分量与深度。从文责自负的角度考虑,作者应承担核对引文、保证引用文献的正确无误和使书稿质量达到出版要求的责任;但从图书编辑的角度来看,核对引文也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中规定,编辑要“根据可靠资料,订正引文、事实、数据等方面的差错”。

笔者在日常的图书编辑和图书质检工作中,发现社科类图书引用文献存在着众多讹误,经分析这些讹误可以归纳为yi以下四种类型:

1.引用文献作者姓名讹误

(1)马思瑶:《观众动不动就“弃剧”,“弃剧雷区”有哪些?》,《编剧帮》2019年1月24日。

(2)李淑榕:《塑造别样英雄的冒险“游戏”——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陌生化倾向》,《中国电视》2009年第6期。

(3)[美]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森·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费尔德:《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龙耘、官希明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在以上三例中,(1)“马思瑶”应为“马思遥”;(2)“李淑榕”应为“李树榕”;(3)“斯坦费尔德”应为“斯坦菲尔德”。

2.引用文献名称讹误

(1)[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失》,章艳、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周明泰:《清昇平署档案事例漫抄》,几礼居刊本, 1933年版。

(3)孟繁华:《众神狂欢》,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4)《社交媒体加剧年轻女性精神问题》,《参考消息》2016年10月1日第6版。

(5)孟建:《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张国良、黄芝晓主编:《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两例为文献名称错误:(1)《娱乐至死·童年的消失》应为“《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2)《清昇平署档案事例漫抄》应为“《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3)(4)(5)三例为文献名称不完整:(3)“《众神狂欢》”缺少了副书名,实应为“《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4)“《社交媒体加剧年轻女性精神问题》”中漏掉了“健康”二字,实应为“《社交媒体加剧年轻女性精神健康问题》”;(5)“《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的主书名不完整,应补充完整,实应为“《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

3.引用文献的著作方式讹误

(1)[英]格雷厄姆·莫多克:《重建倾圮之塔:当代传播和阶级问题》,载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主编:《大众媒介与社会》,杨击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2)[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王宁校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在以上两例中,(1)“米切尔·古尔维奇主编”应为“米切尔·古尔维奇编”;(2)“王宁校对”应为“王宁校”。

4.引文内容讹误

(1)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纽卡姆建立在“程式”观点上的电视艺术类型区分非常简洁明晰:“1.情景喜剧和家庭剧;2.西部片;3.神秘剧;4.医生和律师剧;5.探险秀;6.肥皂剧;7.新闻、体育、纪录片;8.新型的电视类型。”(易前良:《美国“电视研究”的学术源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6页。)

(2)各种社交应用拟仿“假性亲密关系”的虚拟互动提升了社交参与度,借由终端通联的“多极触点”,带给用户多元化全渠道的丰富体验,“一切媒介作为人的延伸,都能提供转换实物的新视野和新知觉”。([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96页。)

(3)后屡催之,始云前因袁总统借去戏箱未还,无法交代,故将行头册档皆销毁矣。以余意衡之,或因历年盗卖,恐被查出治罪,故尔销毁,或因恐总统府按册档案借,遂便销毁,皆未可知,但册档不存甚可惜也。(齐如山《慈禧太后五旬万寿戏曲档·庆典承做全份戏箱档·跋》,清抄本)

(4)亡儿遗款自当以令媛之名存放,否则照旧时钱庄存款之例,用“王在记”亦无不可。此款在道理、法律,当然是令媛之物,不容有他种议论。亡儿与令媛结婚已逾八年,其间恩义未尝不笃。(《致罗振玉》1926年10月31日,吴泽主编:《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45页。)

(5)编剧汪海林的个人经验也说明了行业性痼疾的机制問题:“许多影视行业的会议,电影的创作会议谈分账、谈票补;电视剧的创作会议谈电视台欠款;编剧开会谈欠薪;导演制作谈制作经费紧张,大都用于演员片酬;制片委员会谈的是‘天价片酬问题……连政府官员在内,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钱。”(汪海林:《套现成唯一目标是影视业危机》,《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第C02版。)

(6)甲午年每省各赏银二万两,交奉天、吉林、黑龙江各将军,两江、陕甘、四川、闽浙、湖广、两广、云贵各总督,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新疆、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巡抚,核实散放,均由节省内帑项下给发,用示行庆施惠有加,无己已至意。钦此。(《慈禧太后万寿庆典谕旨簿》,清抄本)

(7)其中“沧桑后,且变为饮马池”句,颇堪寻味。(《柳如是别传》中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85页。)

(8)为陈宝箴的不遇而深自惋惜,并分析所以然之故:“廉访自远于荣利,而人亦因其自远而远之。”(郭嵩焘:《送陈右铭廉访序》,《郭嵩焘诗文集》,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79页。)

以上八例讹误又可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引用文字时误写成别的文字,如(1)“新型”原文为“新兴”,(2)“实物”原文为“事物”,(3)“案借”原文为“索借”,(4)“令媛”原文为“令爱(嫒)”;二是引用文字时出现衍文,如(5)“导演”后的“制作”为衍文,(6)“无己已至意”中衍一“己”字;三是引用文字时出现脱文,如(7)“饮马”后脱文“之”字,(8)“廉访”后脱文“诚”字。

书稿中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是多样的:如作者用拼音输入法时会造成同音异体字的讹误,此类讹误存在于专有名词中尤其会影响图书内容质量;如作者不清楚著、编著、主编、编、校、笺等著作方式的区别,就会导致第三种类型的讹误存在;作者在做引文摘录时因疏忽而造成脱、衍文,或者是对古籍文字辨识不准确,也会造成讹文。但若在图书出版后还存在如上讹误,显然是由于编辑没有认真核查引用文献,如上述前三种类型的讹误,编辑在编校过程中只需稍微核查引用文献的版权页即可避免。

在图书的编校过程中,书稿的引文内容可能涉及各种学科领域,逐一核对引文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缺少可靠的文献资料和欠缺对网络资源利用的技能,因此一些编辑常常产生畏难心理,难以逐一认真地核对全部引文。但是引用文献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图书的内容质量,也是图书质量检查中的重点,因此,认真核对引用文献显然是编辑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编辑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图书编辑了解了引用文献讹误的常见类型,在核查时就会有的放矢,在编校过程中略加注意,就可以避免一些低级且影响图书内容质量的失误。

(作者单位:北京时代华文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