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怒(《画刊》封面计划艺术家,2021年第3期):你觉得人工智能是把人性往前带还是往后拽?
韩娅娟:人工智能概念是个很广的动态目标,目前我们说的多半是机器学习。这些技术应用在人机交互上,对我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无须质疑。科幻语境里的人工智能更有杀伤力,它也可能是个和人没什么关系的东西,其挑战的是人的概念和主體地位本身,是个逼迫人类重新思考的“他者”。
从去年到现在,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状态就是:离梦想还很远,离电脑却很近。显然疫情加速的不只是我对现实生活缺席的日常,它也加速了我心智和身体的赛博格化(cyborgisation)。打开电脑,我在无数个空间和身体里切换,时而化身(embody)为表情丰富的二次元女孩,时而化身为细节考究的魔兽,时而又化身为低像素的多边形物体,还有一些时候我成了创造这些奇奇怪怪东西和空间的人。从在线课程到会议,从VR社交到VR电音派对,从玩游戏到“造世界”(worlding),时空扁平,雌雄莫辨,虚实变得难以界定。
接到《画刊》的邀请,我想到用“维纳斯的诞生”作为一种隐喻来回应:这是一个人与动物、机器以及非生命体边界崩塌的数字迁徙时期,新生命形式产生的象征。正如黛博拉·莱维特(Deborah Levitt)所说:生命不是一个人拥有或不拥有的属性,而是一个干预、生产、诗意的场所[1]。这个主题之前我用纸本和动图表达过,但都不够理想,这次“《画刊》封面计划”的邀约仿佛实现了我长久以来的夙愿,借着“归零”这个主题,我创作了《维纳斯的诞生2.1.1》。
故事发生在一个人类和其他生命(或无生命状态)的边界严重崩塌, 一个由多物种叙述、共同实践组成的时代[2]。人工智能用算法专门为那些不能很好适应新环境的人类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一系列非监督心理建设学习的游戏。主动接受训练的人很大概率可克服新环境引起的不适,如自恋、妄想或情绪不稳定,从而更好地转化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世界交互时的高级代理(agent)。《维纳斯的诞生2.1.1》是这套非监督学习最具代表性的体验之一,其游戏机制是人工智能利用人类特有的同理心对人类体验者进行“灵魂拷问”,让人类用第一人称视角,在一个由“他者”视角建构的麦比乌斯环状的无限空间里,思考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的反真实性(antireality),而游戏唯一的规则是:人类越想往前走,就越往后退。
参考文献:
[1] D. Levitt, The Animatic Apparatus: Animation, Vitality, and the Futures of the Image, 1st ed. Lanham: John Hunt Publishing, 2018, pp. 1-91.
[2] D. Haraway, Staying with the trouble: 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 1st ed. USA: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6, p. 55.
责任编辑:孟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