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探析

2021-06-30 17:14:10钟诗瑶张诗晗苏志霞李会琳于姝敏张雪阳褚敏捷
交通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公共卫生艾滋病

钟诗瑶,乔 莉,陈 颖,张诗晗,苏志霞,李会琳,于姝敏,张雪阳,刘 扬,褚敏捷,庄 勋,田 甜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226019)

2019年1月—10月全国共检测2.3亿人次,新发HIV感染者高达13.1万例,累计报告存活感染者95.8万例[1],艾滋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新确诊感染HIV的大学生人数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2],高校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是未来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壮大的潜在力量[3]。本研究以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学生为对象,调查其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知识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高校防控工作成效提供基础数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月—2月对江苏省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有在校大学生(604例)进行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53份。

1.2 方法 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和咨询专家,并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日常生活习惯、艾滋病防治措施知识三部分。个人基本信息部分收集性别、年龄、民族、专业、年级等。日常生活习惯部分收集现状满意度(即对自身健康和所学专业是否满意的相关问题)、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等方面问题)、生活作息(睡眠相关问题)。根据调查对象提供的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等方面信息,产生生活习惯变量,回答得分占其总分60%以上评为生活习惯较好,否则为生活习惯欠佳。据调查对象睡眠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得分占其总分60%以上为生活作息较好,否则为生活作息欠佳。艾滋病防治措施知识部分包括12道问题,其中9题为单选题,正确记1分,错误不记分;3题为多选题,完全正确记1分,错误不记分,累计回答正确率≥60%视为及格。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统一培训,担任本次研究的调查员。调查结束后由调查员对问卷进行逻辑检查,由不同调查员双份双轨录入并核查。随机抽取5%研究对象进行二次问卷填写,并检查两次问卷内容的一致性。邀请艾滋病研究方面的教授对本课题进行全程指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v3.1录入问卷,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检验方法主要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信息 共发放604份问卷,核查后回收有效问卷553份,有效应答率为91.6%。最终纳入的研究对象中,预防医学专业320例(57.9%),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33例(42.1%);男生169例(30.6%),女生384例(69.4%);年级:大一171例(30.9%),大二200例(36.2%),大三98例(17.7%),大四84例(15.2%);江苏省内、外学生比例分别是62.4%、37.6%;农村、城镇地区的学生比例分别是49.2%、50.8%;每月生活费超过、不足1 000元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1.7%、18.3%。68.4%学生评价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较好;84.1%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高;75.0%学生生活习惯较好;48.1%学生生活作息较好。总体及格率48.6%。见表1。

2.2 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 年级、专业满意度、生活习惯、生活作息与学生的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有关。不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大四年级学生的掌握程度优于低年级学生。与专业满意度较低的学生相比,满意度较高的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生活习惯(P=0.010)、生活作息较好的学生(P=0.048)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合格率高于检验专业学生,但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见表1。

表1 纳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及艾滋病防治措施知识及格率 例(%)

2.3 不同年级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分层分析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外,在不同分层因素特征的学生中,大四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高于低年级学生,尤其在女生(P=0.001)、江苏省内(P=0.002)、农村地区(P=0.001)、专业满意度较高(P=0.001)、生活习惯较好(P=0.001)的学生中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图1。

表2 不同年级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分层分析 例(%)

图1 不同分组学生的年级高低与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的关系

2.4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掌握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以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知识的及格情况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证实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一、二、三年级为较低年级,四年级为较高年级)、专业满意度、生活习惯这三个因素最终影响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掌握情况。大四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合格率是较低年级的2.4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专业满意度较高(P=0.047)、生活习惯较好(P=0.044)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知晓情况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艾滋病发病人数不断攀升,据统计全球15~24岁年轻人占所有HIV感染者的30%以上[4],我国平均每天就有至少10名大学生感染HIV[5]。因此,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高校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以往高校艾滋病研究更关注普通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本文主要关注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学生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认知情况。本研究显示,公共卫生学院48.6%的学生已经知晓了一定的艾滋病防治措施,并且年级、专业满意度、生活习惯均会影响其艾滋病防治措施的知晓情况。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措施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高。在关注医学生艾滋病相关基本知识的研究中,也发现年级高低与知识掌握程度的正向关系,高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更好[6-7],与本研究的结果类似。本研究中大二学生的艾滋病防治措施知识及格率高于大三,可能是由于此次调查前学院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大二年级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宣讲。提示高校的充分重视,协助校园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将有利于提升专业学生的疾病防治知识水平。刘选会等[8]发现,专业满意度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学习效果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王晓彦等[9]也指出,专业喜爱度、满意度更高的医学生,其学习动机更加明确,会获得更优的学习成绩。本研究也获得相似结果:公共卫生学院专业满意度更高的学生,其艾滋病防治措施知识的掌握度更好。此外,我们发现与生活习惯欠佳学生相比,生活习惯较好学生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认知水平更高(P=0.017)。付志华等[10]研究证实,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还可能会影响其亲戚和朋友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形成更好的健康环境。

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疾控工作的主力军,高校应更加关注这一学生群体的培养,并鼓励其参与高校传染病防控实践。首先,应提高学生专业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本研究及其他研究均发现,专业认可度及满意度高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更加优秀[8-9]。因此,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公共卫生防治工作经典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相关课程在人群疾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满意度,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其次,应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通过公众号、网络趣味竞赛等方式开展疾病防治措施相关教育活动,提升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学生防控知识及技能。有研究显示,生活习惯较好学生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10]。因此,帮助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更好掌握疾病防治相关知识,营造更加健康的生活氛围。最后,建议构建“高校—学生—家庭”疾病防控模式。经过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后,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一方面可以更好参与高校疾病防控工作中,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全校师生提高防病意识,强化高校疾病防控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影响其家庭及朋友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扩大防病知识的辐射圈,促进全社会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全面推进。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公共卫生艾滋病
生活习惯
幼儿100(2024年11期)2024-03-27 08:32:30
《 世界艾滋病日》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3:13:20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0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6
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