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全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同时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交会时期,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本质上都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农村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1]。但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如何发挥好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解决当前二者关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未来一段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国内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模式、利益联结机制、意义和评价体系等理论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对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谷壮海等[2]通过实证分析了柳州市农村产业融合金融嵌入状况,得出涉农贷款和农业保险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余涛[3]分析了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与特点,同时指出了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制度完善、信贷服务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关学者通过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需求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着金融困境,而存在金融困境的原因是因为我国农村缺乏健全的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4]。汪思冰[5]对一些地区在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学习借鉴,对苏州市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与举措。吴青青[6]以重庆市为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研究了重庆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上述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在贵州省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经营模式,并且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等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种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来进行生产环节的固定资产投入[7]。其次,在乡村崛起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支持,第二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如乡村旅游业也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来改善住宿、餐饮等条件。无论是个人,还是龙头企业,在这里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再次,农村的基础设施也要进行改善,否则,道路不通畅,通信设施不完善,不仅农产品运输是一件难事,第二三产业也很难引入,游客很难到这里来。而对于贵州来说,其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道路和通信设施改善所需的资金量巨大。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不仅会使得资金需求规模变大,还会使得资金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的崛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会成为主流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会需要集中、大量和持续的资金支持需求。首先,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户通常会倾向于种植烟草、茶叶和果树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生长周期长,其所需资金周期也需要延长。其次,集约化、产业化带来的生产链条的延长使得资金需求贯穿着农产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农产品都无法正常流通,进而也延长了对资金的需求周期。
产业融合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经营模式,除了传统的种养殖业之外,还包括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其他模式,新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金融需求,除了正常的信贷需求外,还包括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需求。而且,部分农业公司可能还有更高阶的金融需求。
农村产业融合的落脚点是农业,是通过农业来引申出其他产业,进而撬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然而,农作物生长周期长,且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市场风险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如需求弹性小,可替代性低和不可缺性。这些因素决定了农产品价值的实现比其他商品难度较大。并且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农场主、龙头企业等新兴经营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等也会放大农业风险,因此对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贵州省非常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在政策支持上,曾先后发布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且在财政支出上也向农村倾斜,涉农财政的支出也在逐年递增。公共财政支出中,农林水方面从2016年的62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998亿元,占比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全省涉农贷款总额近年来也不断攀升,从2016年的7 258.8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 220.71亿元,同比增长68.36%,如表2所示。
表1 2016—2019年贵州省公共财政中农林水支出数额与占比
表2 2016—2019年贵州省涉农贷款相关数据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的大背景下,证券方面的资金支持对于贵州省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来说相对较弱。而保险方面,从《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得知,贵州省农业保费收入逐年递增,从2016年的66 179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36 115万元;农业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也逐年升高,农业保险深度从2016年的0.36%增长到2019年的0.6%。但是总体上,贵州省农业保费收入数额相对来说还是较少,保险广度和深度也偏低。
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新的运营主体和生产方式不断涌现,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成为常态,使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延伸,导致对贷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期限也越来越长,与传统农业所需求的短期、小额形成了鲜明对比。虽说近年来贵州省涉农贷款数额逐年攀升,从2016年的7 258.8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 220.71亿元,但是大多是以短期小额信贷为主,长期大额贷款较少,无法满足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需求。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导致农业保险性价比较低,使得部分保险公司对开办农业保险的兴趣不高,加之国家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范围狭窄,导致农业保险市场主体少、保险品种单一、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小,农业保险保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8]。贵州省2019年农业保费收入仅13.6亿元,而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可知2019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总计672.5亿元,贵州省占比只有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保险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在2020年8月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贵州银保监局共同研究制定了《贵州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和提标等各项工作,提出在2020年使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达到全国水平的目标。但是就目前来说,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对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在各个地方、各个时期是不同的,这也就导致了各地的金融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存在较大差异性[9]。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要不断的创新金融产品,来满足发展需要。并且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不断凸显,其在融资方式、融资期限和融资额度上都有了新的要求,而金融机构提供的传统产品完全无法满足其需求,以上原因都使得金融机构需要创新金融品种。
针对目前贵州省农业保险覆盖面少、品种单一,以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低的现状,必须加大农业保险的建设力度。一是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在财政补贴上给予倾斜,使保险公司主动投入到农业保险建设中去。二是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保险品种的研发力度,探索新的保险品种,如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来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并将茶叶、烟草等贵州优势特色农产品也纳入保险品种范围。三是要改进服务质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办农业保险的金融机构应加大基础投入,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的投入和培训,积极主动地做好农业保险的理赔和勘察工作,不断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1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主体,这些变化导致以前的金融产品很难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这就迫切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一是从品种上进行创新,以此来适应新的贷款需求。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新型经营主体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多种金融产品,满足其长期限、大数额的需求。二是从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专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计服务的,包含借贷、咨询等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套餐,满足其发展需求。同时在渠道建设上也要进行优化,在银行触及不到的偏远行政村建立惠农服务站,同时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建设,为农民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11]。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农村地区也变得非常普及。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度小满金融的有钱花、360旗下的360借条等产品。这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没有普通贷款那样繁琐,而是利用大数据来评估个人资质,实时线上申请。这样不仅降低了借贷门槛,而且很方便政府管控。政府可以利用这些网上金融平台来发布自己的惠农政策,使农村借贷门槛降低以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振兴,这也正是互联网与传统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相信随着时间发展,互联网金融一定能给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贵州省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阶段问题依旧明显,农业保险问题、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问题和长期大额贷款较少问题都亟待解决。贵州省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建设力度和金融创新力度,并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