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艳
儿童写生是指以实物为媒介,以美术为手段来展现幼儿生活与情感体验的一种活动。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让幼儿站在课程中心”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儿童写生活动受成人写生以及教师指导方式的影响,依旧存在“假主体”“假素材”“假体验”等现象。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梳理在打“假”過程中,儿童写生活动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一、假象一:成人视角取代儿童视角
(一)案例描述
案例1:我没玩过轮滑鞋。在大班写生活动“有趣的轮滑鞋”中,教师通过“你喜欢玩轮滑鞋吗?它和别的鞋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等问题来激发幼儿画轮滑鞋的兴趣,并将游戏经验转成写生经验。A幼儿说:“轮滑鞋有轮子。”教师追问:“你发现了它最大的特点,轮滑鞋下面有一排轮子,还有其他发现或感受吗?”B幼儿说:“我没有玩过轮滑鞋。”其他幼儿也跟着表达自己没有看过或没有玩过轮滑鞋。
案例2:热水壶。在大班写生活动中,教师提供热水壶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没过一会儿,孩子们就纷纷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但教师发现这些作品缺少幼儿深度的观察,他们只大致勾勒出热水壶的线条,关于热水壶的其他经验并没有呈现在画面中。教师想激发幼儿对热水壶的已有经验,于是在评价中进行了引导:“你们还见过生活中其他的热水壶吗?它们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A幼儿说:“它们都是圆柱形,有的外面是铁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B幼儿说:“我家有个红色的热水壶,但是妈妈怕我碰到就放在厨房的角落里了。”
(二)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不断倡导在活动中要保障儿童的主体地位,但在上述案例呈现的写生活动中,幼儿的生活环境、习惯和兴趣却被忽略。
案例1中的幼儿园处于郊区,在园幼儿以留守儿童居多,他们的物质生活较为匮乏,对于一些价格高、新颖的玩具很少有体验的机会。轮滑鞋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的玩具。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一步表达对轮滑鞋的认识和体验时,幼儿的已有经验不足,只能简单表述轮滑鞋突出的外形特点。教师虽然认识到当下社会背景中幼儿普遍的兴趣,但缺少对于眼前这些幼儿兴趣、经验的充分了解,将个人主观想法以幼儿的名义强加给了他们。一些事物虽然存在于幼儿生活的范围内,但由于客观原因幼儿对它们缺少兴趣和体验。如案例2中,热水壶虽然是经常使用的家用品,但由于它容易造成幼儿烫伤,使得其与幼儿的生活产生阻隔,并不是幼儿容易接触到的事物,故产生了幼儿体验、兴趣不足等情况。
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能看到教师关注到生活,但没关注到幼儿的生活;能发现幼儿的普遍兴趣,但没发现不同环境中幼儿的差异性。
(三)调整建议
适宜的内容是写生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和基础,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轨迹来探寻写生的内容,同时注重从幼儿体验的角度出发进行研讨、探究,筛选出适宜幼儿发展的写生内容。
1. 以幼儿的生活场所为圆心。每个幼儿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教师要了解“眼前”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生活范围内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把幼儿的家庭、幼儿园和生活小区作为主要生活场所来寻找写生内容。该园教师接下来在开展 “一公里”写生课程资源收集活动中,对幼儿园以及周边进行了探访,发现区域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古朴的石头民居与新颖的别墅、高楼有序融合,农耕文化与现代化的生活相互交融,石雕工艺和鱼灯制作在生活中得到体现。这些多元文化默默浸润着在这里生活的幼儿,成为他们生活体验、情感体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 以幼儿的日常活动为半径。成人的生活轨迹与幼儿的生活轨迹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幼儿生活场所中的资源,还要从幼儿的角度去审视这些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在后续写生活动中,教师将家用热水壶换成了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儿童水杯,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将日常的体验展现在了作品中,如用透视的方法画出儿童水杯中装入果汁、吸管吸出水的状态等。
以幼儿生活场所为圆心、以幼儿的日常活动为半径,来搜索幼儿感兴趣、有经验的事物,以幼儿为出发点来选择写生内容,才能引发幼儿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的表现,从内而外产生积极作用。
二、假象二:假素材缺少真体验
(一)案例描述
案例3:闻不到花香的向日葵。菜地里的向日葵苗破土而出,孩子们对于向日葵的生长产生了兴趣。在5月的幼儿园教学展示活动中,教师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向日葵为写生内容,然而这个阶段向日葵还没有开花,因此教师购买了仿真向日葵作为参照物。活动中,孩子们在观察向日葵造型的同时凑近花朵,发出了质疑:“这花怎么一点都不香啊?”“这是假的,真的杆子上有细毛,你看这个杆子是光滑的。”他们纷纷讨论起来。
案例4:植物角的金鱼。在大班写生活动“植物角的金鱼”中,教师把一直放置在植物角的鱼缸搬到了室内,并摆放了一些漂亮的装饰物进行布置。许多幼儿只简单画下鱼缸和鱼,对于鱼的生活状态、环境等缺少细致观察。同时,因为受新装饰物的影响,部分幼儿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如何刻画装饰物上。最终作品呈现单一、空洞,主题不鲜明。
(二)问题分析
写生素材收集和提供中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无视真实状态下事物的本来面貌,忽略素材真实性、投放常态化的重要性。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能看到两位“用心良苦”的教师。案例3中,教师能认识到幼儿近期的关注点,也能预见幼儿后期的兴趣,并排除困难提供了假花替代。但是,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如在花朵开放期进行向日葵写生,幼儿对花的兴趣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此外,假花与真花不仅是材料的不同,它们所给予幼儿的认知、体验深度、情感投入都有很大差异,如幼儿通过闻到花香生发写生兴趣,并能将气味体现在写生作品中。案例3中,教师希望通过素材的造型来给予幼儿更多的审美感受,但是忽略了幼儿的绘画经验来源于与常态生活环境的真实互动,导致阻碍了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激活。
(三)调整策略
提供什么样的素材?怎样提供素材?教师要认识到幼儿与真实素材、真实环境互动产生的真情实感,并积极为他们的真实体验创设机会。
1. 提供真实材料。写生素材的提供是幼兒在活动现场认识事物特征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素材的体验能进一步引发幼儿相关的认知和经验。真实的素材引发的是真实的体验,带来的是真实的经验和情感。仿真花仿出了花朵的形态,却模拟不了花的自然味道和触感。确保素材的真实性,对儿童写生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 还原真实场景。成人的写生活动通常需要布景,将写生的素材通过合理的摆放,使之在角度、造型上更加立体和美观。但在幼儿写生活动中,则要注重写生环境的真实性和常态化,以此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之与写生事物产生共鸣。幼儿对事物的深入认识不仅仅是依靠活动中的体验,更多地来自幼儿前期的经验储备。在真实的写生场景中,这些储备的经验能够被有效调动起来。
三、假象三:写生体验的形式化、表面化
(一)案例描述
案例5:有趣的乌龟。在中班写生活动“有趣的乌龟”中,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主题,并通过“乌龟有什么特点?乌龟是怎么爬的?乌龟喜欢吃什么?乌龟是怎样躲避危险的”等提问引导幼儿对乌龟进行认识。接着,教师让幼儿模仿乌龟爬、缩壳等行为,完成这一过程就已经用了近25分钟。在写生中,多数幼儿只是简单画下椭圆形的乌龟壳以及用长条形表示的头、尾和四肢,然后开始画背景或者食物等。
案例6:柚子飘香。幼儿园的柚子成熟了,教师摘下几个柚子作为幼儿写生的素材,提供完整和切开的两种形态。在观察的基础上,为了突出柚子的其他特征,教师让个别幼儿进行了多感官体验,并分享了柚子的味道和气味等。当更多幼儿表示也想体验时,教师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让所有小朋友都来尝一尝、闻一闻。但是,午餐后水果就是柚子……”在绘画中,有体验机会的幼儿写生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对柚子外形进行描绘外,还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柚子的其他特征。而没有体验过的幼儿,只画出了柚子的外形特征。
(二)问题分析
体验是将幼儿的兴趣转化为创作行为,并呈现出完整写生作品的有效途径。形式化、表面化的体验是以教师为主导,阻碍了幼儿与写生主题、幼儿与素材、幼儿与预期作品之间多向的互动。
案例5中的体验方式虽然多元,但是剥开活动现场“热热闹闹”的糖衣,实质的内容与活动核心经验缺少关联。“有趣的乌龟”写生活动重点需要体验的是乌龟的外形特征:乌龟组成部分及其形状、龟壳上的花纹、四肢等部位的线条、不同部位的颜色特点等,可以通过眼看、手摸等体验形式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但在教师组织的众多体验方式中,最终指向画出乌龟特征的体验却少之又少。
“他”的体验能代替“我”的体验吗?幼儿在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的差异下,对同一事物的体验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在案例6中,个别幼儿站在自己体验的视角下做出交流分享,引发不了其他幼儿的共鸣和思考。并且,这些个别化的体验机会大多由能力强、积极性高的幼儿获得,教师假借幼儿之口来“说教”,更多幼儿只能被动接受他人的思想。
(三)调整策略
儿童通过体验直接从生活中进行符号采集,来构成他独具特色的艺术构想。写生活动中有质量的体验必须要做到去表面化和去形式化。
1.“聚焦式”的写生体验。儿童写生活动的体验从单一走向多元,但是当体验面向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教学目标的落实时就要有所侧重、有所聚焦。如在写生活动中,首先要关注事物的主要外显特征,如色彩、形状、线条和花纹等,为幼儿绘画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是引发对事物内隐特征的认识,如气味、操作方法、用途、味道等,这一体验要有所侧重和筛选。最后,满足幼儿基于个人视角下对事物的体验,如兴趣、喜好等情绪情感。
2. “公平化”的写生体验。让每个幼儿有机会绘画出更丰富的写生作品,前提是提供公平的体验机会。以教师的体验或个别幼儿的体验替代大多数幼儿的体验,是不公平、不对等的表现,同时也是教师主导的一种体现。如何让每一位幼儿在写生活动中都能得到充分体验?可以通过增加素材数量,开展分组体验,或者活动前充分体验等多种形式达成。均等的体验机会能引发不同的经验和结果,从而支持幼儿在交流、讨论中进行多种思维的碰撞。
在剖视儿童写生活动的“假象”中,我们更加了解“真教育”“真主体”“真平等”的重要意义。只有教师感受每一位幼儿的渴望,尊重每一位幼儿的情感,发自内心相信幼儿的力量,才能为幼儿创设更加平等、开明、民主的写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