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布里格手记》中的动物意象—狗

2021-06-29 12:29陈月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手记里尔克大城市

陈月

摘要:《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手记》 (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1), 是奥地利诗人、作家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于1910出版的笔记体小说。作者有意摆脱传统小说的形式,而以无形式为形式,借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展开全书的内容。《手记》问世100多年以来,关于此小说文学家们展开了丰富的讨论,多视角地剖析了书中涉及的“观看”(2)“死亡”(3)“大城市生活”(4)“时间”(5)“身份认同”(6)等问题。《手记》中频频出现狗的意象。不愿多说一句话,将独处视为人生乐事的马尔特却甚是愿意和狗待在一起,间或與它聊上几句。狗是马尔特最忠诚的朋友,是他游荡于巴黎街头、经历各种死亡和“恐惧”体验时唯一的慰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动物作为他者,它们的角色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曾是人类信仰的对象,也是人类其衣食的供给者。工业化变革后,动物在工作、生产领域逐渐失去其作用,而沦为了人类权利的客体,供人赏玩、消费,或成为人类认知的客体,为人所观看、研究或言说(7)。它们也成为了文艺作品中艺家们更加青睐的对象(8)。文学作品中的动物不再只是扮演着日常生活中功能性的角色,文学赋予动物新的意义。该篇论文尝试分析《手记》中狗的意象,试图解析其在《手记》中的意义。

关键词:《布里格手记》;大城市生活;狗

中图分类号:I521.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1-0033-02

1 狗

狼经过人类长期地驯化成为了人类最初的家畜——狗。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出于农耕需求人类开始驯化动物,然而有别于具备实用功能的动物,狗是唯一一种不是为着“实用”而由猎人和收集者驯化的家畜(9)。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是长久的,为何在相对较长的一定时期唯独是狗成为了人类忠实的伙伴,真诚的朋友呢?Napierala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分析到,人类驯养动物采取将“幼兽”留养在身边的方法,逐渐培养起人和动物的情感,然而幼兽在性成熟后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再者因为这些动物在人类居住地附近很难觅到合适的食物。所以绝大部分曾经被驯养的动物难以真正相伴于人类左右,狗却是这一驯养过程的例外。与后来被驯化的家畜相比,狗不具备“实用性”,它们不像猪牛羊能够供给肉、奶或皮料。科学家们的一种观点是,人类驯养狗更多地是出于一种情感需求。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落魄贵族马尔特在游荡于巴黎时总是回忆起有狗的日子,还时常念叨,有狗就好了。对于马尔特而言,狗是慰藉,是一种情感寄托。

2 狗是马尔特“惊恐”生活的慰藉

《手记》的主人公马尔特是丹麦没落贵族,独身一人游荡于巴黎街头,他无法适应大城市生活,甚至连睡觉都成了困难,每一个晚上他都能听到邻居上下楼梯的脚步声,窗外的有轨电车像是穿过了他的身体一般,隆隆作响,马尔特无法入睡。直到听到了“一只狗叫起来。多轻松啊:一只狗。快到早上,甚至有公鸡打鸣,这是无边的宽慰。我一下子就睡着了”(10)。狗在《手记》中不再是简单的动物,于马尔特而言,狗是大城市生活中的慰藉,狗是唯一与宁静生活的联结,听到狗声,似乎让他回到了彼时与狗相伴的宁静自如的时光,内心有了些许的安慰。“幸好乌尔内克罗斯特有狗,可以陪着我”。童年时期有狗相伴的安宁日子在马尔特的内心打下了深刻的印记,在童年回忆中狗是朋友,是宁静日子的象征,此刻的犬吠唤醒了回忆中彼时的美好,内心深处仅有的欢乐源泉反刍给了正被大城市生活折磨得疲惫不堪的马尔特。他终于睡着了,在听到一声狗吠之后。

流浪于巴黎街头,马尔特不禁发问没有家,没有祖传之物,没有狗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马尔特可以想象没有金钱名利的生活,但是他却无法想象“没有狗”的生活。《手记》中狗不再是“看门者”,人类的玩物,而是主人公马尔特在巴黎落魄生活中的慰藉。马尔特是一个性格阴郁的年轻人,他沉默不言“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他甚是喜欢独处,或许人总是让他失望,他唯独愿意和狗呆在一起“偶尔和狗简短地说几句: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童年时期与狗愉快的相处经历构筑了马尔特愉悦的心境,狗是慰藉,是与从前宁静日子的联结。马尔特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狗是不可或缺的,“有时我渴望,买这样一个满满的橱窗,和一条狗坐在后面,坐上20年”。

3 狗和死亡

里尔克认为,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生和死不是对立的,死亡伴随生命的到来而存在。当女人怀孕了,伫立着,纤细的手不经意地放在隆起的腹部上,那里有两个胎儿:一个孩子和一个死……她有时候感到,婴儿和死亡在一同长大?过去,人们知道(或者料想到)死亡在自己的身体里,就像果子里有核。孩子有一个小小的死,成人有一个长大的死。女人的死在腹中,男人的死在胸中。人拥有死亡,它给人以特殊的尊严和静默的骄傲。死亡是人的构成部分,死是我们最后一件必须谨慎对待的事情。从前马尔特“见过或听说过的其他人:人人如此。他们都有自己的死”,然而此刻的马尔特在巴黎医院看到了人在“批量”地死去,大城市生活挤压人的生存空间,作为人所有的最后一个权力,有尊严地死去也成为了一件很难办到的事。这些人没有死于自己的死,而是死于某一种疾病。

狗对于死亡有着灵敏的感知,它甚至和死亡一起叫嚷。在逝去多年的死者的房间里它依然能够“嗅”到“死亡”的气息,“特别是狗,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散发着气味,呆在这里似乎让它们无比躁动。又高又瘦的俄国灵缇犬忙着在靠椅后跑来跑去,迈着长长的舞步……一只刺毛的大猎犬看上去闷闷不乐……”狗是主人忠实的陪伴者,老布里格在死于自己的死时 “只有那只面色阴郁的硬毛狗坐在主人身旁,把一只毛茸茸的扁平前爪搭在克里斯多夫·迪特莱夫的大手上。”老布里格的死是盛大的,在趋向死亡的最后几天里,死亡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它要狗”,属于人的死亡在最后想要见见它最亲密的朋友。

《手记》中狗不再是简单的他者,他是马尔特心灵的慰藉,在巴黎的“大城市生活”体验当中,马尔特一再地回忆与狗相伴的时光,用童年时期与狗相伴的时光来抵抗痛苦的城市生活。狗也不是单纯的宠物,它感知死亡,它见证死亡,它陪伴人类死于自己的死亡,圆满了生命。

注释

(1)Rilke,Rainer Maria.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Kommentierte Ausgabe[M].Hrsg.von Engel,Manfred,Stuttgart:Philipp Reclam jun.GmbH&Co.KG,2014.此后简称《手记》.

(2)陈早.里尔克《布里格手记》中的“看”[J].外国文学评论,2016(3):182-200.

(3)Grote,Katja:Der Tod in der Jahrhundertwende.Der Wandel der Todesthematik in den Werken Arthur Schnitzlers,Thomas Manns und Rainer Maria Rilkes[D].Frankfurt am Main:Peter Lang GmbH,1996.

(4)Pleister,Michael:Das Bild der Gro?stadt in den Dichtungen Robert Walsers,Rainer Maria Rilkes,Stefan Georges und Hugo von Hofmannstahls[M].Hamburg:Buske,1982.

(5)Wyler-Zimmerli,Cornelia D.:Zeit und Raum zu Rilkes die Aufzeich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M].Zürich:W.Schneider,1975.

(6)唐弦韵.观看与回忆:里尔克小说《马尔特手记》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析论[J].外国文学,2013(6):139-146.

(7)韩嫣.动物[J].德语人文研究,2017(1):43.

(8)Nichtmenschliche Tiere(im Folgenden kurz:Tiere) spielen eine wichtige Rolle beim Ursprung des menschlichen Repr?sentationssystems und geh?ren zu den frühesten Motiven von Malerei...Sie waren Anschauungs-und Demonstrationsobjekt,und sie dienten dem Menschen als Ausdrucksmittel für innere Zust?nde,Vorstellungen,Ideen und Visionen.In:Tiere.Kulturwissenschaftliches Handbuch[M].Hier S.195.

(9)Vgl.Napierala,Hannes:Mensch und Hund-eine 15000 Jahre w?hrende Beziehung[J].In:Arch?ologie in Deutschland,2012(s8):36-37.

(10)赖内·馬利亚·里尔克.布里格手记[M].陈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7.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手记里尔克大城市
工作室手记
熄灭我的眼睛
致寝前人语
动漫show :《肆式青春》:大城市的温情,北上广的爱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爱”的美妆礼物手记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
《给青年诗人的信》
手记影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