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玉米新品种桂单66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06-29 09:26陈红操邹成林郑德波黄开健黄爱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自交系区域试验种质

陈红操,谭 华,邹成林,郑德波,黄开健,黄爱花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南宁 530007)

玉米是全国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1],在解决温饱、保障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在广西,玉米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3]。广西玉米生产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复杂且恶劣,形成了众多的农业生态特征,常年需要推广多个玉米杂交种才能满足各地玉米生产的需要[4]。为适应广西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满足市场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需求,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根据本区域不同生态环境,加强地方玉米种质创制,充分引进利用热带、亚热带,特别是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种质[5],以多抗广适、高产稳产、耐旱、耐瘠、抗病为目标[6,7],采用以热带种质为主、温带种质为辅的育种策略[8],选育出高产稳产、品质优、抗倒伏、适应性广,适宜在广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桂单669。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Q901选育

母本Q901来自区外引进种质自交系临1,导入来自CIMMYT的CML190为抗锈供体,用临1回交2次,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锈、综合性状优良单株混粉自交,下一代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单株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Q901在广西南宁春播生育期119 d,秋播生育期108 d,后期植株整齐,持绿期长。株型半紧凑型,穗上部叶片叶尖上冲。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26.3 cm,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15.5 cm,一级分枝3~8条,花粉量中等,花药饱满浅黄色。株高201 cm,穗位高82 cm,果穗着生于倒数第6片叶,果穗筒型,穗长10.1~12.2 cm,穗粗3.9~4.3 cm,穗行数14~16行,出子率80.8%,千粒重200.6 g,子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该自交系具有耐旱性好、配合力高的优点。

1.2 父本P508选育

父本P508来自引进国内自交系种质CA375导入来自黔单11的自选系YQ11,构建选系基础群体,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P508在广西南宁春播生育期116 d,秋播生育期103 d,幼苗长势中上,后期植株整齐,持绿期长。株型平展,穗上部叶片叶尖下披。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33.2 cm,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19.6 cm,一级分枝6~8条,雄穗分散上冲,花药浅紫红色。株高179 cm,穗位高81 cm,果穗着生于倒数第7片叶,果穗筒型,穗长11.5~12.9 cm,穗粗3.8~4.2 cm,秃顶长0.5~1.2 cm,穗行数12~14行,出子率79.6%,百粒重25.2 g,子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该自交系具有抗病性好、花粉量大的优点。

1.3 桂单669选育

2014年秋季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以自交系P508等6个材料为测验种,对232份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2015年春季对所配1 086个杂交组合在明阳基地进行产量比较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和产量测定,发现Q901×P508组合综合性状及产量表现优异。2015年秋季对该组合进行复配,于2016年春秋两季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和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同时进行扩大种植,经鉴定,其综合性状及产量依然表现较高水平。因此2017年参加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所组织的多点异地鉴定,在南宁马山县、贵港市、河池宜州市和巴马县、百色田阳县和靖西县进行,通过2季6点的鉴定,结果显示,各点平均产量较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6.8%。在2018年和2019年将该组合命名为桂单669,分别参加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抗倒伏,符合广西适宜机械化收获果穗玉米品种的审定标准,在2020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玉2020012,适宜广西全区种植。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桂单669在广西南宁生育期春季平均115 d,秋季平均107 d,株型平展,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圆到钥匙形,第4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弱,茎“之”字型程度极弱,株高278 cm,穗位高121 cm,穗筒型,子粒黄色硬粒型,果穗轴色白色,穗长18.8 cm,穗粗5.1 cm,秃顶长0.7 cm,穗行数12~20行,平均穗行数17.3行,平均行粒数33粒,单穗粒重157.6 g,百粒重33.7 g,出子率80.5%。

2.2 抗病性鉴定结果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8年和2019年两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桂单669的抗性综合评价为感纹枯病、高抗南方锈病、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穗腐病、中抗茎腐病。

2.3 品质测定结果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对2019年春广西玉米生产试验南宁点参试品种取样进行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桂单669,容重763 g∕L,粗蛋白质10.26%,粗脂肪4.71%,粗淀粉70.11%。

2.4 抗倒性表现

201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倒伏率1.0%,倒折率0.0%,倒伏率和倒折率之和1.0%,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0.0%。2019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春秋两季倒伏率0.6%,倒折率0.4%,倒伏倒折率之和≥8%的试点比例为0%。

3 产量表现

3.1 广西玉米区域试验产量

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桂单669产量结果如表1所示。春季产量475.6~634.5 kg∕667 m2,平均产量536.5 kg∕667 m2,比CK桂单162平均增产3.3%,参试7点次中,有3点次比CK增产,占参试点次的42.9%。秋季产量469.5~556.7 kg∕667 m2,平均产量504.9 kg∕667 m2,比CK平均增产9.0%,参试7点次中,所有点次均比CK增产,占参试点次的100.0%。一年春秋两季平均产量为520.7 kg∕667 m2,比CK增产6.0%,参试14点次中,有10点次比CK增产,占参试点次的71.4%。

表1 201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桂单669产量

3.2 广西玉米生产试验产量

广西玉米生产试验桂单669产量结果如表2所示。春季产量414.2~666.3 kg∕667 m2,平均产量499.8 kg∕667 m2,比CK桂单162平均增产8.8%,参试7点次中,有6点次比CK增产,占参试点次的85.7%。秋季产量402.1~526.6 kg∕667 m2,平均产量457.6 kg∕667 m2,比CK平均增产7.7%,参试7点次中,有5点次比CK增产,占参试点次的71.4%。一年两季平均产量为478.7kg∕667m2,比CK增产8.3%,参试14点次中,有11点次比CK增产,占参试点次的78.6%。

表2 2019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桂单669产量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应区域

适宜在广西全区及中国西南热带亚热带部分地区种植。

4.2 播种时间及种植密度

在广西春播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秋播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宜[9]。种植密度是协调个体和群体的最有效措施[10],因此当土壤肥水条件较好,种植密度为3 600~3 800株∕667 m2;土壤肥水中等,种植密度为3 300~3 500株∕667 m2;土壤肥水条件较差,种植密度为3 000~3 200株∕667 m2。

4.3 田间管理

3叶间苗,5叶定苗,应做到苗齐、苗全、苗壮。间苗定苗应按照种植密度,去弱留强,若缺苗可就近留双株苗,缺苗严重时应及时进行补栽。肥料使用方面,种肥可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667 m2或复合肥7.5~10.0 kg∕667 m2;苗肥(3~4叶)可施腐熟粪30~40担∕667 m2或尿素7.5~10.0 kg∕667 m2+复合肥5.0~10.0 kg∕667 m2+钾5.0~6.0 kg∕667 m2;攻苞肥(10~11叶)可施尿素10.0~20.0 kg∕667 m2+复合肥10.0~20.0 kg∕667 m2,施肥后培土可增加植株抗倒能力。

4.4 病虫害防治

桂单669感纹枯病和大斑病,应对这两种病进行重点防治。纹枯病可通过田间排渍降湿预防,早期若出现可剥除下部叶片以防止病毒蔓延,并用5%井冈霉素水剂,或1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 100~1 500倍稀释液对茎基部叶鞘喷雾2~3次进行防治。大斑病可通过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进行防治。

4.5 适时收获

适当晚收,促进玉米后熟,降低子粒含水量,提高商品品质和产量[11]。桂单669抗倒伏,子粒脱水速率相对较快,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进行机械化收获。

猜你喜欢
自交系区域试验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