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秀,颜文盛,邓燕群,吴婉婷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800)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骼退行性改变疾病,病理表现为成骨细胞减少,单位体积内骨骼微结构发生退化,导致骨骼强度降低、骨量减少、骨髓腔增大、骨脆性增加,使得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成为社区防治的重点骨骼疾病之一。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中指出,社区负责小病、慢性病的治疗,医院负责严重疾病的治疗,实施分级诊疗[2]。因此,社区是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主要医疗机构,担负着诊治和管理的重任。WTO 指出饮食调节、补钙和运动是本病防治的三大原则,因此,积极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改善健康行为至关重要[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社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调查与护理研究。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社区治疗的9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男17例,女30例,年龄60~87岁,平均(70.7±8.2)岁;对照组男16例,女31例,年龄60-89岁,平均(71.1±8.5)岁;所有患者密度测量T 值≤-2.5,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年龄均≥60岁,既往未使用过雌激素等影响骨密度的药物,意识清晰,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理解能力;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传染病、恶性肿瘤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未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①成立骨质疏松症健康护理小组。由1名社区医生、3名护理人员共同组建骨质疏松症健康护理小组,设立骨质疏松门诊及咨询热线。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记录病情、合并症、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制定社区骨质疏松护理方案。制作《骨质疏松健康知识手册》、开通短信平台、举办骨质疏松健康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疾病宣传教育,并做好健康咨询、护理指导、电话随访等工作[4]。②疾病知识教育。整合各类健康教育形式,确保每周1次个体健康教育,每次20~30min,向患者个体化讲解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危害等,引起患者对病情的足够重视,强调个人防护、健康行为对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促使患者主动改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5]。③饮食教育。调整膳食结构,鼓励患者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奶类、蛋类、海产品、豆类以及绿色蔬菜等,多摄取优质蛋白质,严禁烟酒、浓茶、咖啡等,以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6]。④户外运动教育。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根据患者的爱好,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告知患者多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 形成和钙的吸收。⑤用药指导。对于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讲解药物的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告知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部分药物有特殊要求,如需在餐前30min 服用、喝水量需达200mL 等,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⑥集中健康教育。每月进行1次社区集中健康教育,每次40~60min,加强病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向患者传授最新的骨质疏松防治知识,从而不断巩固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主动遵循健康行为方式,帮助患者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并做到督促合鼓励作用。共护理6个月,护理观察3年。
统计护理后坚持每天喝牛奶、坚持户外晒太阳、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合理膳食等健康行为改善率;护理前后检测左股骨、L1-4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改善情况;采用Sf-36评分评估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包括BP、SF、MH、RP、PF、VT、RE、GH 等。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坚持每天喝牛奶、坚持户外晒太阳、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合理膳食等健康行为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行为改善率比较[n(%)]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的左股骨、L1-4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骨密度比较()
表2 两组护理前后骨密度比较()
注:*与#相比,P <0.05。
观察组BP、SF、MH、RP、PF、VT、RE、GH 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肠道吸收能力减弱,维生素D 和钙质吸收减少,骨细胞的矿化能力降低,导致骨量减少,骨骼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形成骨质疏松症。然而老年骨质疏松症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逆转骨质疏松,维持骨骼健康。社区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主要医疗场所,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开展积极护理干预对改善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中心环节,通过普及和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宣传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改善对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使患者正确理解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合理用药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主动改善自身行为习惯,严格遵医嘱调整膳食结构、多摄入钙质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多进行户外运动等,形成健康行为习惯,提升防治效果。同时通过多种途径督促患者的行为,如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社区复诊等,不断强化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保健意识,形成护患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机体健康状态的提升。
综上所述,社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调查与护理效果确切,有效提升了健康行为率,增强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