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在指导重症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6-29 02:07廖银梅
医药前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力图血凝检测法

廖银梅

(云浮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广东 云浮 527300)

重症病房中主要收治重症感染、终末期、创伤较大及手术的患者,有一些患者受输注了大量血液、体温过低、代谢性酸中毒及液体复苏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该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凝血蛋白及消耗血小板增多、体内组织因子活化性增强有直接关系[1]。由于医院重症病房中的患者血液使用量较高,为了提升血液资源利用率,保证使用的合理性,加强对重症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尤为重要。近年来,血栓弹力图被广泛应用于术中凝血功能监测及术后血液管理中,为重症病房中患者输注血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保证了输血量的合理性[2]。本文将80例重症患者作为对象,对比传统凝血试验检测法与血栓弹力图在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5.7±2.4)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3~69岁,平均(45.9±2.6) 岁。纳入标准:均满足相关输血指征,没有合并实质性器官病变(如心、肺等)。排除标准:排除消化道大出血、肝衰竭者,另排除血液系统严重病症、大面积烧伤及多发外伤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凝血试验检测法,抽取患者0.2 mL的静脉血,将其放入到枸橼酸钠试管中,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时应使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及其相关试剂进行。

观察组,给予血栓弹力图检测法,使用TEG5000检测仪器,在37℃的温度下,对高岭土试剂杯中注入的1 mL全血进行激活,将20μL氯化钙和340μL激活样本滴入到普通杯中,以4°45′的角度对测定杯进行旋转,使用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血栓弹力图的图像及参考值做好标记及描绘。参数值标准:凝血指数:用于反映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正常值为±3,低凝值为<-3,高凝值为>+3。通过K值和α值能够将部分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直观的反映出来,以血栓弹力图的监测结果为依据,为患者补充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以此来完成对血栓弹力图正常检查结果的维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液成分输注、24 h内输血情况、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液成分输注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液成分输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成分输注情况比较[n(%)]

2.2 两组24 h内输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小板、血浆指标低于对照组,冷沉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24 h内输血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24 h内输血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小板/U 冷沉淀/U 血浆/mL观察组 40 35.25±4.63 38.42±5.32 1231.24±354.26对照组 40 44.23±6.54 26.75±4.85 1812.03±463.25 t 7.088 10.253 6.299 P<0.05 <0.05 <0.05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好转率95.00%,高于的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n(%)]

3.讨论

血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中,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及质量。现阶段,我国的血液资源较为缺乏,无法满足疾病治疗中对血液的使用需求。由于血液制品的输注风险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病预后效果及质量,因此加强对血液制品输注工作进行关注尤为重要,以保证血液制品应用的合理性[3]。血栓弹力图能够有效完成对最初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及血凝块形成到最后血块溶解全过程的完整监测,在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时,主要是以血凝块的强度、形成速度及稳定性为依据,为术中及术后输血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成为手术期凝血功能检测中的一种基本方法[4]。

传统的凝血功能检查方法无法将患者的凝血和纤溶机制直观的反映出来,不能对患者异常出血原因进行准确的判断,且凝血功能测定不准确,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治疗。近年来,医疗技术飞速发展,诞生了血栓弹力图,能够全面将患者的纤溶机制及凝血功能反映出来,在测定患者凝血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患者血液输注数量的合理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血栓弹力图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将ⅩⅢa因子、肝素、凝血酶混合在一起,其作用机理为凝血阶段的已知变化,将否经枸橼酸盐抗凝的全血置入到测定杯中,孵育工作需要在37 ℃的室温下进行,将固定指针置入到样本中,对其运动情况进行监测,将运动的频率控制在每分钟6 次,在凝血瀑布中加入Kaolin以此来达到激活的目的,进而生成凝血酶[5],以促使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进行转变,ⅤⅢ因子及血小板在活化后对纤维蛋白聚合物具有稳定作用,以此来生成稳固的血凝块,此结果为生成凝血酶的后果。临床上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血凝块的强度直接影响指针的摆动,该种变化属于一种动态学上的变化,最终的呈现方式为曲线,能够对不同时段血凝块的情况直观的展示出来,且完成了对各个过程的有效评估[6]。

在重症患者输血指导中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方法为传统凝血试验检测法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血栓弹力图可为凝血时段提供整体及确切的观点,能够完成对血小板与凝血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监测和判定,例如,CI主要是代表综合凝血指数,用于判断患者的纤溶亢进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K值及Angle角主要,用于判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功能[7]。R值主要是用于判断凝血因子功能是亢进还是缺乏。MA值用于判断血小板与纤维蛋白之间的作用及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血小板功能的不足及亢进。LY30能够将纤溶功能是亢进或缺乏展现出来。另外,在血液成分评估上血栓弹力图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R值主要是用于表示凝血块的形成时间,为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提供了依据,通过分析MA值来明确是否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K值主要是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冷沉淀输注[8]。

本文结果可见在重症患者输血中血栓弹力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凝血试验检测方法相比可获取综合性强及全面性的结果,对确保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效的避免了输血不合理情况的产生,满足了疾病治疗要求。另外,血栓弹力图还能够完成对患者出血原因的分析和判断,对血液成分输注、血小板及血浆指标相关成分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有效的避免了血液浪费,疾病临床价值显著。

既往研究显示,过勇杰[9]在2018年提出,血栓弹力图组输血率低于凝血数据指导组(P<0.05)。李流娇等[10]在2020年提出,血小板、血浆指标血栓弹力图组比常规凝血检查组低,冷沉淀血栓弹力图组比常规凝血检查组高(P<0.05),血栓弹力图组好转率高于常规凝血检查组,病死率低于常规凝血检查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栓弹力图指导方法在重症患者输注中使用取得的引用效果显著,与本文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重症患者输注中使用血栓弹力图指导方法,有助于保证患者输血的合理性,提升患者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力图血凝检测法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T-SPOT.TB检测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基于改进检测法的STATCOM建模与仿真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