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贺
(北京按摩医院推拿二科 北京 100035)
临床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患病人群中常见中老年人,呈现为年轻化趋势,病变基础是颈椎及周围组织退行性改变,主要临床表现是活动受限、颈部疼痛、头晕头痛、手臂麻木等,根据疾病分型,共计6种,患者病程较长,有严重症状,可对患者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分析师氏舒肝理筋手法治疗,是师瑞华主任医师总结得来,是一套诊治结合复合手法[1],特点是诊中治、治中诊,医者可以利用拇指指腹、前臂或肘尖完成往返按揉理顺动作,可在患者病变反应点,也可沿着肌纤维走行方向,理筋过程中,寻是重点,将病点或者阳性反应点寻找,对要施术筋节进行严格控制,最终散节。本组选择60例患者,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师氏舒肝理筋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随机抽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订协议,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男女依次是20例、10例,年龄介于34岁至78岁,中位46.5岁,对照组30例,男女依次是21例、9例,年龄介于35岁至77岁,中位46.0岁。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以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008年制定),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年龄34岁至78岁,配合治疗,未接受相关颈椎手术治疗,知情入组。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颈椎疼痛原因不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合并严重肝肾、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疾病,合并老年骨质疏松、骨关节结核、肿瘤等疾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哺乳期、妊娠,中途退出研究,治疗期间使用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参照《北京按摩医院诊疗规范》,利用基础手法完成患者治疗。患者取俯卧体位,医者在患者旁边站立,利用拇指对患者颈部两侧肌肉实施拨揉,目的是将患者肌肉放松,反复操作3遍至5遍,随后对风池、百劳、颈根穴、压痛点进行点按,利用拇指对患者项韧带进行拨揉,重点是压痛点、阳性反应物,反复操作3遍至5遍,对患者两侧斜方肌进行拿揉,反复操作3遍至5遍,随后对肩井穴进行点按,利用掌根对患者胸椎两侧(T1-T7)和肩胛骨内侧缘进行拨揉,反复操作3遍至5遍,随后对局部酸痛点进行肘压或者指压,对肩外俞穴、肩中俞穴进行点按,利用掌根对患者冈下肌进行按揉,反复操作3遍至5遍,随后对冈下酸痛点、天宗穴进行点按。患者取仰卧体位,医者在患者头部上方坐下,对患者头部督脉及膀胱经、胆经路线进行3遍至5遍反复揉推,对患者颈枕部和两侧颞部进行重点按揉[2],对患者风池、太阳、风府、百会、率谷、颈根穴进行点按。患者取坐位,医者在旁边站立,利用双手对患者患侧上肢进行拿揉,随后对患者曲池、合谷穴进行点按,若患者棘突偏歪,可以选择定位扳动法。
实验组采用师氏舒肝理筋手法+常规手法治疗,除了以上操作,增加以下操作:患者保持局部放松状态并采取侧卧位,医者在患者侧后方站立或者坐下,利用双手拇指对患者翳风至风府穴进行反复3遍至5遍按揉理顺,利用按揉理顺法为患者风池至第七颈椎两侧旁开5分处颈根穴提供反复3遍至5遍操作,利用双手拇指,对患者心俞、厥阴俞、膏肓、神堂、肾俞、肝俞、魂门、志室进行分别半分钟按揉,患者得气为准,重点按揉理顺患者头部两侧沿少阳经率谷至完骨穴及后枕部膀胱经,反复3 min至5 min。
两组患者均开展1次/d治疗,共计治疗20 d。
治疗后,体征、症状消失,头痛头晕均无,恢复正常颈椎活动,完全可正常工作,为治愈;显著缓解体征、症状,偶尔轻微头晕,基本正常颈椎活动,基本可正常工作,为显效;缓解体征、症状,减少头晕次数以及程度,轻度受限颈椎活动,正常工作轻微影响,为有效;其他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做χ2检验、t检验,表示形式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s),P<0.05为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疗效明显更高,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实验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评分对比(±s,分)
分组/指标 n 视线模糊评分 恶心评分 头痛评分 头晕评分实验组 30 0.86±0.36 1.04±0.71 0.96±0.57 1.05±0.44对照组 30 1.45±0.62 1.91±0.96 1.86±0.62 1.78±0.51 t 4.507 3.991 5.853 5.936 P<0.05 <0.05 <0.05 <0.05
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对师氏舒肝理筋手法进行临床分析,有机结合诊治,手法主要是按揉理顺,将其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高效可行,对师老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是筋骨失衡、重在治筋,筋包括经筋和筋结,筋节是患者损伤后逐渐形成的结节,可以表现为米粒状、条索状等,在“五体”范畴中包括“筋”与“骨”[4],生理状态下,两者平衡,若内外界因素打破这种状态,会导致“筋骨失衡”,各种疾病会发生,师老认为,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来说,在推拿治疗中,筋起到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应加强诊治患者筋伤,若患者同时存在骨错缝,治疗原则也是先治筋后调骨或者只治筋不调骨,总结而言,师老认为,筋挛骨不正,筋松椎自复。师老提出,筋骨平衡可以理解成阴阳平衡,若失衡,会导致相应临床症状出现,因为内外平衡即阴阳平衡,若患者存在骨错位、错缝等情况,不要对患者关节位置进行盲目调整,否则患者挛缩筋节没有松解情况下,患者骨错位、错缝会反复发作。分析这一手法,主要包括几个特色[5-6]:体位调整、结合诊治、手法操作简单,掌握度较高等,在配穴上,师老认为,眩晕密切相关肝肾不足,治疗原则是调理肝肾两经。
临床实践得出,利用师氏舒肝理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价值较高,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角度分析,从这一疾病病机入手[7],利用手法操作按揉理顺患者头部、颈肩及背部,可促进患者经气畅通,可将患者交感神经根处粘连解除松解,可将患者因为交感神经受异常刺激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有效解除,可促使患者椎关节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有效纠正,可明显松解患者深部组织,对患者肌群、椎骨关节囊、椎间韧带、滑膜进行有效改善以及调整,达到平衡。利用局部肌肉放松,可促使患者颈部肌肉紧张以及僵硬等情况明显改善[8],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利用对症点穴办法,利用关节复位办法,可达到“筋松则椎自复”目的,分析整个手法,可以发挥安神定眩、调整经络以及调整患者局部气血目的,可促使患者肌群失衡明显改善,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均会明显改善。
此次实验得出:实验组疗效明显更高、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
综合以上得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师氏舒肝理筋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