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振洋
摘要: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仍旧被列为世界兵书之首,其战略思想及其原则对于生物学教学也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生物学教师可以凭借《孙子兵法》里的指导思想应对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使教学收获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孙子兵法 生物学 教学
一、《孙子兵法》的概述
《孙子兵法》是我国文化之瑰宝,编写《孙子兵法》的是具有“武圣”或“兵圣”称号的孙武。《孙子兵法》共13篇,共计六千余字,是一个完整的指挥作战的体系。《孙子兵法》包含很多有价值的哲理,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杂于利害、诡道、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等思想。司马迁曾评价过:“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1]”。《孙子兵法》对后来的军事领域、政治领域等都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曾写道:“孙子那十三篇兵书,便是解释当时战理。由于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2]。”同样,《孙子兵法》对于生物学教学也有价值。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谋攻篇》。孙子认为打仗不会有危险甚至胜利的前提是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够做到了如指掌。在开战之前,需要评估并认清我方的实力,合理地分析我方和敌方的优势和劣势,能够做到扬长补短,并且从敌军的薄弱环节进攻,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就是“敌军”。教师将“知己知彼”的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将“知”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作用。生物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需要备自己。评估自己的教学能力及教学风格,采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备学生也是同样重要。在备学生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思维和行为差异,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等。前测可以被当成一种用来提前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工具。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几道试题,用来检验学生目前已有的水平。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后,采取因材施教,依据不同特点的学生,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适应于教学进度和难度,最终促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向着进步的方向前进。教师将自己和学生都了解清楚之后,再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更有可能呈现出一堂学生积极参与的精彩的课堂,才能有可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物学。在进行完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对自己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加深对自我和学生的了解。
三、杂于利害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杂于利害出自《孙子·九变篇》,是指将帅在分析军情时,要兼顾到有利一面以及有害一面,需要全面的看待问题。这个思想交给我们在行动之前要权衡好利弊关系,要以辩证的眼光对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最佳的战略方针。
通过“杂于利害”的思想,生物学教师要学会处在教学中不利的环境时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推进教学顺利进行;更要学会在有利的教学环境中找出对自己不利的因素,预防在教学中的差误。例如在学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时,因为肺在人体的内部,学生们并没有看到肺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因而不能很好的理解肺如何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换。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到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与呼气,感受肋骨的运动和胸廓的扩大。再借助视频或者模具进一步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诡道”战术思想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兵者诡道也”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诡含有出其不意,千变万化的意思;道含有途径、计谋与方法的意思。兵者诡道的含义就是不断地制造玄虚,导致敌方猜不透我方的真实意图和想法,从而达到扰乱敌方的作战布局的意图,取得胜利。诡道思想要表达的含义是要善于随机应变。在作战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根据“兵者诡道也”的战术思想,教师应在课堂中不断变动。不仅是声音,教态的变动,还需要变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不会因枯燥的学习内容而发呆走神,促使学生因好奇教师接下来的活动而时时刻刻全神贯注,跟着教师的步伐探究一个个神奇奥秘,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机智,面对突发状况能够从容不迫的处理问题,灵活应对各种问题,不耽误课程进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兵者诡道也”,还教会教师分析和了解学生时,不能只单纯地注重学生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要和学生进行谈话、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要通过各种现象如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五、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出自《孙子·行军篇》。其含义是用道义去教育士卒,用严明的军纪统一步伐,这样才可以保证在作战中胜利。在平日里的训练和教育中,要求士卒遵守纪律、服从命令,杜绝自由散漫的行为,否则士卒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现在的教育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宽容,实行鼓励式教育,但教师仍然不能忘记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严慈并济,仍需要给学生制定规则并让他们遵守。在刚开始上课之时老师需要向学生讲明课堂纪律和实验要求,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者受伤,并且确没有保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允许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但不能在混乱的氛围中,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力度,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既要平易近人,与学生做朋友,也要树立起威严。
参考文献:
[1] 司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M].长沙:岳麓书社,1988.
[2]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