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视域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才培养现状研究与策略

2021-06-29 02:24陈金友胡巍廖金雄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策略

陈金友 胡巍 廖金雄

摘要:中高衔接包括课程内容的企业需求岗位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竞赛衔接、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等诸多内容,但是在中职人才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与高职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不能够实现有效的对接,到了高职理论完全跟不上,实践也难以深入只停留在表面,没法实现综合技能的全面提升,不能完成从工人到工匠的蜕变,本文针对目前中高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实现中职、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高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策略

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多样化,健全中高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及招收方法,同年,教育部联合其它五个部门共同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应全面完善职业教育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强调从明确培养目标、健全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实现中高职紧密对接,而目前在中高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培养目标模糊、诸多问题。[1]本文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为例,研究其人才培养现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衔接研究的意义

目前,在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待遇提升速度缓慢的大环境下,全国中职院校汽车专业面临较大的招生压力,生源质量下降,招生人数下滑,同时就业稳定性下降。“中职-高职”衔接能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大空间学习的机会,实现毕业生多渠道分流,拓展招生途径,有利于缓解目前中职院校就业,高职院校招生双向难题。

二、中高职中高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轻知识和重技能

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对职教教育有所误解,学生认为之所以选择职业教育就是因为文化课基础薄弱,因此仍然轻视数学、语文等公共课课程、思政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家长则直接就放弃了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认为只要单一的学习技能就好。教师面对厌学的学生,也就失去对文化课教学的热情。由于文化课程效果不好,有些学校为了对接就业,索性就减少文化课程增加专业课时;一些企业认为汽车维修属于一线企业,服务于基层,所以只要工人能把车修好就行。由于这种态度思想的存在,久而久之大部分职业院校就会把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定为教育目标。不同的学习层次,不同领域必然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专业人才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这些都需要同学文化基础课程进行补充。只重技能的办学就是去了学校的意义,直接去当学徒、当工人反而看上去更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样阻碍和终止了学历教育,不符合人性发展、教育发展规律。[2-3]

(二)人才培養方案不统一、课程标准定位不准确

纵向比较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属于不同层次教育,中职教育应该时专业的入门教育,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从以后学生以后的工作岗位也是本行业中内容相对简单的岗位,而对高职毕业生则是要求其能够凭借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解决工作中相对复杂的问题,如故障诊断。因此教学内容和深度应该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但是大部分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交流,导致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的情况,导致相同的课程在中职、高职的课程体系中同时出现,并且没有清晰的标准界限,导致学习内容的重复或者断档。

横向比较,中职学校之间也都是闭门造车,偶尔借鉴、总觉得要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就出现同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统一,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较大,因此,这也给中高衔接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三)教材不分明

目前大多数专业教材,每一个项目几乎包含了该项目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无论简易困难都包含在内。大大超出了对中职学生的要求,若按照课程标准执行教学任务,就会导致内容讲不完、讲不透,甚至内容被“浪费掉”。

(四)教师职业教育意识不强、设备数量与学生数量不匹配

专业教师与实训设备是评价学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指标,设备对于成功的职业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对知识点的难以程度把握不足,无法对教材知识进行筛分,造成学生接收不了或者知识讲不透、知识点漏掉等,部分中职学校设备严重缺乏,车和学生的比例甚至是1:100,这显然都不符合教学的需求。

三、中高衔接问题对策

(一)实施课程改革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反转课堂、任务式教学模式,利用云课堂、微信、qq等网络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教学,利用动感的教学视频、动态形象的图片及清晰流畅的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在不干扰竞赛选手训练的情况下,增加竞赛设备软件的使用。对教学手段、方法进行筛选和补充从而达到强化有效教学方法,摒除无效方法的目的。

2.优化课程内容。将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岗位需求与专业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与将不符合中职教育的内容剔除。文化基础课程中的案例尽量来源于生活,然知识难度尽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3.丰富评价方式。不再以单纯的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为考核方式,而是采用过程考核、方法能力的考核,真正体现授人与渔的思想。整个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需要给出解决方案,并给出理由,根据整个方案的制定过程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不仅让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进行有效融入,还考核了学生的方法能力。

(二)统一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课程标准

针对前面提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问题,认为首先要与对接的高职院校进行交流,明确人才培养对象、课程、目标及课程标准与高职院校的不同点以及承接点,在知识点、技能点、素质教育目标与高职教育应有明确的界限课程标准应该就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进行严格区分但又要尽量实现无缝对接。可以以技能证书考核要求为参考。与此同时,对于该区域的其它中职院校也要进行紧密交流与联系,甚至可以主张政府教育部门的介入,“强制性”实现统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统一。

(三)联合进行教材的编写

为了使教材更加贴合中职学校的实际要求,以及能与高职院校进行内容的承接,邀请高职院校、兄弟院校共同参与编写教材,做到知识、技能有区分,知识、技能不遗漏。让中职学校知识点与技能点复杂度、难度控制在中等水平,高职院校的难以水平覆盖整个职业范围(考虑到高中毕业的学生),对于拿到相应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免修相关课程。

(四)加强中职院校教师培训力度及设备投入力度

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为目标可以有条件的对教师进行培训,经费充足的可以到市里、省里参加培训,也可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并要有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直到合格为止才能上岗教学。统筹规划经费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教学设备投资力度、与此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形式,吸引企业的介入投资。

四、总结

总而言之,要实现中高衔接就要进行课程的改革,在中职院校之间要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课程标准统一、培养要求及内容的统一,、中职与高职学校之间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区分与承接,整个职业教育要实现教育思想的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高职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郭必裕.我国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转学衔接机制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1-4+15.

[2]王海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探讨[J].时代农机,2016,43(05):161+163.

[3]鲍小沾.浅谈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J].时代汽车,2017(24):30-31.

猜你喜欢
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