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东青 郭育豪
摘要:当今,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水平都不断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改善。对于各个行业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为了可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必须谨遵社会的发展趋勢,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因为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顺利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严肃对待。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的有关其安全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针对各种不同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安全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当前世界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的日趋增长,也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经济的大规模增长。同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圆满成功,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各企业间必须提高对其管理模式的重视。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下去。
1、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趋严重,淡水资源缺乏,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都与我们对自然的研发利用息息相关,通过这些我们不得不提起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比如,大家所了解的建筑施工现场,大多数都是暴露在外的高空、高压作业任务,所处环境危险程度相对较高,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隐患也是备受关注的,其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为了更大程度的降低危险系数,提供更安全的施工环境以及生产发展环境,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变得越来越必要。就当前的社会现状而言,各个企业间对安全管理观念感较弱,在安全管理上需要提出合理的措施进行改进,推动企业的顺利进行。只有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体制,把握住可能性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满足当前我国贯彻实施经济型社会的发展趋势,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在生产经营时的安全稳定,更好的优化企业的经济上升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2、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2.1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
传统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引下的方式,为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等点明了正确发展方向。该种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初期所采用的模式,重点在于对突发事故、风险等进行管理,并且更加依赖于自身经验防止再次出现该种事故的管理手段。
2.2 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是以人、设备设施以及管理为核心展开的。分别根据三个不同的管理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由于人工作业经常存在不正当行为,设备后期的故障维护,并最终进行纠正的手段,为企业的稳定运行提供着重要保障。
2.3 过程安全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所有企业安全管理中关键管理模式之一,其中以“0123”管理模式最具代表性。其突出的特征在于,该模式以零事故为标准,同时采用领导者决策的手段,即以一把手负责制作为保证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展开。不仅规定了作业过程的标准化原则,还规定了安全标准化,更加全面、具体的进行培训以及预防工作。该种模式在化工行业应用极其广泛,该模式的优势可以为这些危险系数极高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可以更好地预测风险并进行及时的维护。
2.4 系统安全管理模式
系统安全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是我国目前而言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被许多企业所应用。其主要的内容涵盖了NOSA、HSE等多种管理模式。也以化工企业为例,这些模式进行协调应用,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对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可以进行识别预测,并通过定量分析一大数据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的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风险进行全面监管。
3、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3.1 风险控制范围
根据上文对四种模式进行简要说明,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各个管理模式下对风险控制范围的差异性。首先,传统模式下主要以事故为核心;对象型模式下重点以人和设备为管理对象;过程模式下以其运行过程及内外部环境为关键;而系统性模式则是对企业的整体进行监管。由此看来,前两者管理模式受空间限制较为严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后两种模式则存在明显优势,尤其以系统管理为最佳。
3.2 风险控制标准
在对风险的控制标准上看,四种安全管理模式也存在较大不同。首先,传统模式中并未涉及到风险分类;其次,对象型模式中是根据风险属性进行划分;再次,过程模式则以风险大小为标准;最后,系统模式按照风险的科接受程度继续划分。所以,我们可以首先排除第一种模式,其缺陷相对较大。而第二和第三两种管理模式,并未对其实际环境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在内,还会造成一定的误差。相比之下,第四种模式具有极大的覆盖性,更好的为企业安全进行监管。
3.3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具体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强度远远不够,而对象型以及过程型的管理,由于在控制范围上存在局限,间接导致在控制对策上的缺陷。而系统安全管理模式以其突出的强覆盖优势,为企业更好的预测风险,并运用数据分析提供科学可靠的对策支持。
3.4 风险控制结果
通过三种对比,我们可以进行最终的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分析。结合上述对比结论可以得出,传统模式下进行的风险控制存在严重的不安全性,并没有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监管;对象型模式下则体现为局部安全,即仅对部分范围起到了安全管理的作用;过程型模式主要对其过程进行管理;系统型模式则是对整个系统的统一管理。所以,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满足各种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其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
4、结束语
通过对上文的总结,可以看出,我国的各个行业正处于迅速上升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进步,在各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愈发严格。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也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竞争,对于其自身管理能力、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成为关注重点。所以,企业间要不断将其各方面进行制度化整改和系统化管理成为首要任务,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促进自身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龙;叶少平;贺阳冬;韩春梅;陈华;;8份特色水稻材料在四川地区的农艺性状比较研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9年04期
[2]王静平企业生产安全投资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探讨[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4).
[3]刘浪;程运材;陈建宏;周智勇;吴和平.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03): 13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