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芳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阶段学生平时养尊处优,同时学习的压力较大,因此通过开展体能训练,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够确保学生的抗压能力。然而在小学阶段的体能素质的提升往往被家长教师所忽视,这也导致小学生的体育素质不断下滑,而在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之下,学生的体能锻炼时间也在不断被压缩,严重威胁到体能素质的强化。本文就小学生体能素质在学校、家长、社会影响下的提升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体能素质;学校;家庭;社会
在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埋头读书,缺乏相应的体力活动,导致学生的体制不断下降,这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惰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这一阶段的小学生体能素质教育,并且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均衡学生的体能素质以及健康意识发展。
一、影响小学生体能素质因素
(一)课业负担重
在升学压力的背景之下,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学业负担过重,这也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以及休息的时间被严重挤压,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下降。在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处理好学生体育健康本质与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二)场地不足
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场地以及设施器材都是必要的条件,当下小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对应的物质条件以及基础,场地以及设施条件十分匮乏,这也会影响小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而由于学校的体育经费不足,因此对于活动场地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学生的体能素质无发展空间。
二、小学生体能素质在学校、家庭、社会影响下的提升路径
(一)开展课外活动
体育课程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方式,作为体育老师就要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同时也应当履行教师的道德职责,只有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体能素质,除了上好体育课之外,教师也可以跟随学生进行活动,通过巡查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错误姿势,最终完成体育锻炼以及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目的[1]。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应当丰富多彩,不必拘泥于各种形式,只有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即可,学校应当加大对于这一方面的投资力度,通过购置一些课外活动的器材,从而满足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的需要,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活动环境中享受体育训练的乐趣。
(二)兴办校外体育组织
首先,政府可以大力发展以不同形式以及性质的青少年体育健身中心以及训练营等体育组织,通过丰富学生的校外体育内容以及形式,在节假日中既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从体制以及机制层面出发,保障和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最终完成提高小学生体能素质的根本任务[2]。其次,也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小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的主导责任,充分体现体育活动的公益性,加强对于体育场所的投入力度并且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杠杆作用,使得一些经营性活动场所向学生进行免费开放[3]。相应的事业单位也可以开放其体育设施资源,学校的体育场馆也可以在节假日向青少年开放,同时在国家公益金安排的过程中也可以留一部分的资金用于活动场所建设中,也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从而为提高小学生体能素质创设合理的条件。最后应当完善社区的建设路径,充分考虑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在设施布局以及器材配备方面出发,为青少年提供社区健身条件,使得青少年能够利用课后时间以及节假日展开体育锻炼。
(三)关注学生兴趣
在小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育课程训练,体育课程训练的涵盖范围较广,例如柔韧度训练、耐力训练等等,无论采用哪种体能训练方式,作为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身体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能训练之中,同时也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获取趣味性运动收获,从学校体能技术训练这一层面来看,如果仅仅是进行单一的训练强化,那么在反复的训练之下,学生势必会感受到枯燥无味,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这时候教师应当引入兴趣教学法[4]。例如在进行平衡力训练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呼啦圈运动的方式,将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小组之中,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并且组织小组展开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也能够记录每一位组员的体能训练情况,只有在这种训练形式之下,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能训练兴趣,最终形成竞争性的训练环境,这样不仅仅能够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能训练之中,同时也能够确保小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的效果[5]。
(四)注重家庭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体育观,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能。比如,家长可以每天早上定时叫孩子一同到公园里晨跑、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教育孩子:每天锻炼一会儿,能够打造健康、硬朗的身体。最关键的是,类似这样的晨跑、锻炼,家长必须带领孩子持之以恒。长此以往,孩子可以受到鼓舞和带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往往是学生身心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开展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最终确保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反应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耐力,对于提高小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通过注重小学生的体能素质,并且充分发挥家长、家庭以及社会的作用,能够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曾人杰,叶衍青,吴秀琴.“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能训练干预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证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20,34(02):151-155.
[2]金卫峰,黄士雷.小学生体能素质追踪研究及对策探讨——以松江区中山小学2013级学生为例[J].侨园,2019(06):172-173.
[3]呼爱莲,崔万菊,姜婵,冯素洁.体能素质“课课练”对提高小学生体质的理论探析[J].体育风尚,2019(06):296.
[4]张娟.从创新开始 落实体育锻炼——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中),2018(10):23.
[5]高春尧.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乐学式”教学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09):28-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