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革
【摘 要】本文基于议题式教学的优势及其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契合性,论述议题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实践策略,从议题的确定、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议题式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具体做法,以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课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54-03
议题式教学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理念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即围绕议题,借助情境开展逻辑性较强的认知思辨和可选择的活动探究的教学过程,是以“议”为解决问题主要方式的意义建构过程。其通过设置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自主探讨、感悟内化、实践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教师需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學目标和课程内容选定议题,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以议题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和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极富职教特色,贴近社会、贴近中职学生,承担着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健全人格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议题式教学包括议题的确定、议题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突出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价值观导向性和针对性,强调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关联性。本文结合实情和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探索。
一、议题的确定
议题的确定是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对议题的解释是“议题的确定既要包括学科课程具体内容,又要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既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相关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又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职场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议题式教学的议题应该是能将情境、活动、任务、价值观导向等要素联系起来并形成问题链;确保学生能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来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职场生活中的问题;契合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能进入学生视野的能“议”可“议”之题。
(一)从教材中挖掘议题
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聚焦于教材教学重难点挖掘议题,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那么教师如何筛选、确定体现教学重难点的议题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出文本的重难点知识和常用的方法,以重难点知识和方法为内容设计议题;第二,看教材互动项目及案例,如“想一想”“问一问”“议一议”“试一试”“问题聚焦”等,从中挖掘体现教学重难点的议题;第三,看课后习题,教材课后习题“学以致用”基本上以提问的方式隐藏了教学重难点,可以用这些资源来挖掘议题。
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二单元第一课“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教师读完课文后明确“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两个职业群,认识职业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是教学重点,“认识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关注到以“各行各业里人才辈出”内容为第一课的收尾,结合“问题聚焦”,教师可以设置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的议题“我的专业对社会有什么作用”,实现对两个职业群、岗位要求、职业素养及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正确解读和应对生活、职业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二)从学生生活中挖掘议题
这里的生活议题主要指学生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所经历所感知的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的议题。围绕学生生活选择议题,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反思,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落实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优秀毕业生访谈、技术大比武、下企业见习、创业班等学校活动,设置议题“如何成为企业管理者眼中的优秀员工”,学生通过调查分析、亲自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一线从业者的素养要求,真正理解职业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发家庭活动议题,比如调查家庭成员职业情况,绘制家庭职业树,设置议题“家庭职业树对我确定职业目标有何影响”,分析影响职业目标确定的因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挖掘身边与抗疫有关的鲜活素材作为议题,结合职业理想的作用、职业价值观取向及其调整、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等教学内容进行设置,这些都是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生活话题。
(三)从网络素材中挖掘议题
网络素材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资源,是挖掘议题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在繁杂的网络素材中抓取学生关切的热点问题,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紧跟时代发展动向,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参与讨论、价值印证、产生共鸣,让学生学会识别媒介的立场,提高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辨识能力。
例如,在“职业理想的作用”教学中,设置议题“‘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职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舞台”。以网络新闻《广西25岁厨师被认定“高层次人才”有望获40万购房补贴》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领悟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心,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又如,收集“大国工匠”相关网络资料,设置议题“大国工匠是如何炼成的”,让学生了解大国工匠的感人事迹,探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培养方法,感悟并学习高技能人才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
(四)从真实的职场案例中挖掘议题
职场中的案例,特别是学长或学姐在职场中的表现或所选择的职业生涯路径对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很大,也特别能提起学生“议”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搜集本校实习生、毕业生的典型案例,挖掘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联的议题。
例如,针对学长、学姐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半途而废”事件及优秀实习生韦某获评“企业最佳合作伙伴奖”荣誉称号案例,可设置“如何提高能力以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如何制订近期目标,才能避免现实发展脱离职业规划”“如何让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更适合自己”等议题,让学生先讨论,自主探讨职业能力的作用及提高职业能力的措施,再合作交流、制订并展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又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制冷专业优秀毕业生龚某凭借自己的努力创办“南宁某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并被美的企业授予“优秀服务商”荣誉称号的创业成功案例,以“为什么‘新生活从确定目标开始”为议题,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有明确的梦想才能积极向上、有目标才能勇往直前。
(五)从社会热点中挖掘议题
社会热点是指能触动社会大众的关注点、敏感点、兴奋点,引起大众的热议和反思,并与大众的切身利益攸关的问题。从社会热点中挖掘议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懂得明辨是非,確保人生选对路、走正路。
例如,针对当下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问题,以“职业资格证对职业生涯发展是否有用”为议题,引发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与当前部分学生不热衷考证或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无用论的现状进行探讨与辨析,让学生对考证与不考证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的新问题设置为议题。总之,议题的确定,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中发生的冲突,关注社会、生活、职场等热点问题和典型问题,思考它们与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内容的联系,及时收集、记录、归类认为可能对教学有用的议题材料,以便及时提取。
二、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标》指出:“议题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给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内化、实践体验的机会。”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议题所要呈现的问题链条,在确定议题的前提下设计议题式教学活动的流程,包括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执行任务等步骤。
以一年级烹饪专业“能力及其提高”内容的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为例。教学内容整合为:职业能力的种类和作用、烹饪专业的职业能力、烹饪专业职业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其中教学重点是“掌握烹饪专业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寻找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和措施”。议题问题链条及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议题问题链条:主议题“如何提高职业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构建中起引领和纽带作用,下设子议题1:“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技能比赛、艺术节等活动中表现出哪些能力?”子议题2:“企业最看重职业能力中的何种能力?”子议题3:“你会选择哪家企业顶岗实习?”每个环节都设置子议题,形成议题问题链条贯穿于教学始终。创设情境:由“调查活动,分析、汇总学生个人能力情况,‘问题聚焦中的9种能力—— 本校实习生典型案例《半途而废》和《企业最佳合作伙伴奖》—— 分享家人或朋友能力提升的案例—— 三家企业顶岗实习面试通知,提供岗位情况,分别是南宁明园饭店西餐后厨岗位、南宁食尚麦点后厨岗位、上海喜来登大酒店前厅服务员岗位”等组成,通过创设开放的情境,采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与职场的鲜活案例,为学生“议”的开展提供载体。开展活动:由“课前调查、自我探讨、小组讨论—— 组内辨析、讨论、代表展示—— 举例论证、组内讨论、提出建议、个人展示”构成,采用适合师生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在“议”中学提供路径。执行任务:由“描述职业能力的种类和作用—— 正反案例对比分析,明晰烹饪专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分析个人能力结构与能力要求之间的错位情况,找出提高能力的具体方向和措施”等组成,充分体现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议题活动“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技能比赛、艺术节等活动中表现出哪些能力”的设计目的是引出本课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的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能力和优点,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第二部分议题活动“企业最看重职业能力中的何种能力”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过硬的烹饪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培养协调沟通能力,才能胜任厨师工作,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至此既突出教学重点“掌握烹饪专业所需要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实现了政治认同、职业精神、公共参与职业素养等培养目标;第三部分议题活动“能力能否提高”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议题式教学评价
好的评价是好的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与学如何互动的一部分。好的评价,既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学习过程,促进主动学习,又有助于教师检验和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卷面考试或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既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议题式教学评价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倡导多元主体评价和多样化评价,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首先,多元主体评价,确保学生评价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反思的能力。除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还邀请家长、专家、企业相关人员等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不同主体不同角度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其次,多样化评价,将课堂学习评价和课外实践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促使教学各环节都得到学生的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能力及其提高”的教学评价设计中,采用课堂上的鼓励性评价、评价量表及网络学习平台三种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第一,课堂上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美,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给予奖励;第二,设计和使用“议题式教学课堂综合评价量表”和“学生活动表现评价量表”,让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互评和自评;第三,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和教师提供实时数据的特点,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可视化,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网络学习平台既可作为终结性评价也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工具,教师通过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并同步登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同时做出反馈,而学生在收到教师的评价后做出更好的改进。在这个反馈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看到学生是已经解决问题、还是在为问题苦苦挣扎,并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表现或形成性学习结果做出评价。
总之,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将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知识寓于社会生活、学生活动、职场活动等主题之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职业精神的培育。要想更好地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沈春雪.议题式教学简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一般项目“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20B2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 革(1978—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思政课教学。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