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现状及未来走向

2021-06-28 00:55樊璐张强杨洪亮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特色娱乐化

樊璐 张强 杨洪亮

[摘  要:网络脱口秀节目占据了国内喜剧市场的半壁江山。本文以《奇葩说》《脱口秀大会》两档节目为例,对当下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当下脱口秀节目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网络脱口秀;娱乐化;反规范;文化特色]

近年来,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量涌现出来,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了国内喜剧市场的半壁江山。2014年,米未、爱奇艺联合出品了一档说话达人秀节目《奇葩说》,这档节目融入辩论元素,节目的宗旨在于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最会说话的人”,也就是说只要你观点独特、口才出众,你就是舞台上的那朵“奇葩”。截止目前,第七季《奇葩说》的播出,点击量过亿,还同时引领着各大热搜头条。与此同时,2017年底,企鹅影视、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脱口秀大会》,一年一度的脱口秀盛会如期举行,成为了年轻受众群体的耄耋大餐。

《奇葩说》、《脱口秀大会》这两档节目在市场竞争如此惨烈的情况下,闯出了一条拥有自己独特品牌风格的脱口秀之路,不光在受众那里口碑越来越好,同时也给喜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两档节目不光打造出了自己特有的个性化品牌影响,还捧红了一波波的素人明星。接下来以《脱口秀大会》、《奇葩说》为例,对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当下脱口秀节目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节目特点分析

1.契合大众审美化

人性就是窥视,对别人隐私窥视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这是《脱口秀大会》《奇葩说》受到热议的原因。特别是在现在的大众文化转型期,大众文化与独特的文化艺术审美密不可分。信手拈来的各种段子,以或讽刺或调侃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没有了高雅艺术的捆绑,大众文化的通俗化、生活化,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活动。这是受众群体对“毒舌”的一种认同。

《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调侃隐私,将私密的话题公之于众,有话题热度的明星参与其中。第三季《脱口秀大会》邀请的是刚刚参加完《乘风破浪的姐姐》话题女王张雨绮。选手们多次在节目中吐槽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想象她们在节目中如何开撕的场面。选手们的毒舌也迎合了观众们的欲望。在节目中除了对明星的吐槽,还有对职场中的重要他人——领导的吐槽,生活中无法说出口的。这种打破日常常规的言论,满足了受众的八卦欲望和发泄欲望。

《奇葩说》每期邀请的嘉宾也都是自带话题流量的明星。金马影后夏天、美魔女林志玲、英俊小生林更新等等。在辩论间隙,《奇葩说》的舞台秒变《康熙来了》,主持人蔡康永会对嘉宾进行专访,挖掘出观众想要的八卦大餐。

2.节目的极具表演性

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副语言魅力在两档节目中大放异彩。副语言魅力区别于语言魅力,体现在主持人的体态语言、节目环境语言、丰富的音响语言、观众的互动参与等方面。

在节目中,主持人可以是讲述者,也同时是一个表演者。早期《奇葩说》的三驾马车马东、蔡康永和高晓松,这三人的强大阵容为节目保驾护航。节目中主持人的异类衣着打扮,极具表演性的风格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男主持人们的苏格兰长裙依然让观众难以忘怀。直到《奇葩说》的第七季,作为节目主咖的马东依然以全套靓丽廉价的装扮作为节目吐槽的槽点。《脱口秀大会》的主持人张绍刚的黑色幽默,达到了《吐槽大会》上的选手级别,跟《脱口秀大会》的风格不谋而合。在节目中的吐槽铁三角张绍刚、李诞和池子,在节目中的胡撕,也让节目的吐槽效果大大加分。

两档节目的舞美设计登峰造极,《奇葩说》的大嘴巴LOGO冲击着观众。《吐槽大会》上实时的音效,卡着脱口秀演员说话的气口,更增添不少笑点。两档节目的副语言魅力也离不开观众的魔力表演。两档节目无一例外的都增加了观众投票环节,观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整场表演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表演主角”。观众手中的投票器掌握了选手们的生死大权,过不过关我说了算,让观众更投入到节目中去。节目中经常出现的画面,感同心受的观众喜极而涕或泪流满面的场景,也深深打动了场外的观众。场外的观众通过节目弹幕也参与到了整期节目中来。种种因素大大丰富了节目的表演性。

节目除了舞台,还有话题导入的小剧场安排,街头采访等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空间的叙事性转入了话题性,大大丰富了艺术表演的空间。第七季《奇葩说》的一期辩题,以观众熟悉的电视购物大降价的小剧场引入,讽刺了电视购物的种种怪现状,大大拉近了跟观众的距离,增加了话题的趣味性。

3.奇葩辩手的娱乐性

娱乐性是网络脱口秀节目生存的根本。艺术理论家豪泽尔指出的“娱乐、放松、无目的玩耍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上说,是保持旺盛精力、刺激和加强活动能力所必需的。”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半个世纪前就预言,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网络脱口秀节目无一例外放大了节目的娱乐性。《奇葩说》的节目宗旨就是寻找各类奇葩。节目也捧红了一批极具话题性的素人选手。老奇葩杨奇函被贴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标签。穿着超人服装的欧阳超,剑走偏锋的立论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又觉得非常好笑。

“大家好,我们是个双胞胎。”第三季《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奇葩频出。这是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每次上台的开场语。这对双胞胎也是脱口秀舞台上的奇葩存在。两人在吐槽女性身材焦虑时,在台上互扯头发,把庞博的段子“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互撕头发”给演活了,掀起了节目高潮。

4.话题的流行性

“感兴趣的工作都是996,我该不该886?”、”室友总是不经同意用我东西,该不该跟TA撕破脸”、“在厕所隔间听到同事说我坏话,要不要大方走出来?”,《奇葩说》基于辩论的形式,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将思辨进行综艺化呈现,节目话题涵盖爱情、职场、生活、社会话题、个人成长以及终极哲学议题等领域。

话题贴近生活,让受众普遍認同。聊聊身边的故事,话题兼具着观众的好奇心和社会当下的热门话题。两档节目都以生活为主轴,工作职场、家庭模式、心灵鸡汤等。话题的共鸣感,是节目大火的根本原因。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新选手杨广智被网友们封为“地铁站神”,说地铁的段子,没人能说得过杨广智。杨广智的经历跟在大城市打拼的大家是一样的。同样是新选手的杨蒙恩的段子《甲方爸爸》甲方爸爸被吐槽为甲方爷爷,引起了所有乙方的共鸣,也让观众在嬉笑之余情绪得到了释放。

映射社会现象,节目的话题让观众有了一种认同感。取材于社会现象,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言他人不敢言。

二、存在的问题

1.过度娱乐化 低俗化

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网络视频市场,各类网络脱口秀节目层出不穷,过度娱乐化、低俗化也成了网络脱口秀节目被诟病的主要问题。而《奇葩说》节目里也是不断增加各种新环节支持选手们之间胡撕,其中也不乏嘉宾的斗嘴。语言上的暴力行为也掀起了节目的一个又一个高潮,这些对受众群年轻人的价值观影响很大。还有人给《奇葩说》改了名,叫《中国新吵架》。脱口秀的舞台上,Rock和陈璐都把自己的离婚经历写成了段子。标榜女权的杨笠也一而再再而三被攻击歧视男性。刻意地去迎合受眾,过度低俗化和娱乐化跟节目的初衷相差甚远。

为了增加节目点击率,节目尺度把握不当,讨论两性情感、性话题、性尺度等,碰触敏感话题。《奇葩说》辩题“好朋友可不可约?”节目由于话题尺度太大被要求下架。整容话题,也在节目中被选手们大量提及,这种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禁忌话题,被摆到了桌面上,受影响的势必是广大受众,造成受众的价值观混乱。

2.选手贴标签 过度作秀

奇葩选手是节目的亮点,但是网络脱口秀节目为了得到高收视率,奇葩招式频出,“秀”过了头。选手的过度表演性,比赛加重看点等。《奇葩说》的新老奇葩们被设定为“奇葩辩手”,每位辩手都有自己的专属标签。常以女性化打扮示人的“蛇精男”肖骁,装扮怪异大胆的“大美玲”姜思达,天真可爱的“如晶宝贝”颜如晶,“咸鱼翻身的80后”傅首尔,每个人必须有标签,才能有立足之地。现在节目成了为了表达价值观而表达,硬往上凑,时间久了,同质化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大家好,我们是一对双胞胎”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每次的开场语,这对双胞胎是脱口秀舞台上奇葩一样的存在,仿佛让观众也看到了自己和影子对话的场面。在谈到女性如何保持身材,颜怡颜悦在舞台上胡撕头发,让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感觉还有这般操作呢?

3.语言过激 反规范化

过激性语言大量出现在网络脱口秀节目中。“我靠”、“装B”,选手们说得越过激节目气氛越好,后期剪辑以“哔”音的方式消除掉。这种欲盖弥彰的方式,也是节目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问题。

另外,作为语言类网络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大会》,语言突破传统,反规范成了自己的特色。《奇葩说》中的死肥宅,黑粉,屌丝等词汇层出不穷。在生造词方面上,对受众以及社会文化都影响极大。生造词是指为了标新立异,一些人不遵守造词规律而任意拼凑造出来的词义含糊不清的词语。第二季《脱口秀大会》有86条不规范的词汇使用现象,中英文混写生造词,旧词新意,语法等。其中生造词最多,共49个,主要以网络流行语和特殊领域为主。中英文混写次之,以翻译和缩写简写为主。王建国被称为“谐音梗之王”,谐音梗成本低,还因为一反常态,常常能调动现场气氛。“这就是二十四孝头一笑,仰天长孝”、“你连腹肌都没有哪来的缚鸡之力”、“尼罗河畔法力无边”,这些无疑给节目带来了收视和关注,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受众多是年轻人,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三观意识较弱,节目的低俗化势必影响到了青少年的成长。当然并不代表娱乐化,要实现全民娱乐化,要有正向引导,要顾及到社会风气,节目能担当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责任。

网络脱口秀节目的语言反规范如果忽视了社会责任,会影响受众群体的语言规范性,也影响了社会文化。跟真正的文化有了偏驳,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愚民”形式。承担起自己的传媒责任,对节目中的语言进行规范。作为受众群体的年轻人,大量生造词,加深了他们对网络用语的认可,产生了社会文化的断层,也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节目要对语言进行规范化,进行娱乐高雅化的转型。

三、未来走向

1.提高节目质量 品牌特色日益凸显

网络脱口秀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也对制作团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网络脱口秀依托网络这个大平台,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寻其本源,依然是内容为王,拒绝低俗、肤浅,提高节目制作水平。

经过市场检验,《奇葩说》和《脱口秀大会》的品牌特色日益凸显。脱口秀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的发展模式。互联网的下沉似乎打破了地域对于文化层级的隔阂,随着一些综艺节目风靡的同时,在不同的地方也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在文化的汪洋大海里,所有的水滴都有机会翻滚成浪花。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孟川狂飙济南话带火了济南脱口秀,还有泥乐俱乐部。济南文化西路想书坊概念书店公众号发出演出信息后,150张票常常在几分钟内被抢光。线下脱口秀演员通过听取观众的意见,再次把这些反馈给线上,让节目能有更好的发展。

另外,网络脱口秀节目要借助网络的天生优秀,推广节目品牌。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宣传,抖音、B站等进一步拓展节目的受众人群。另外,节目的宣传片做到新颖,抓住受众眼球,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效果。

2.产业链条趋向完整

《奇葩说》《脱口秀大会》动辄播放量累计几亿,让网络脱口秀在中国喜剧市场取得了一席之地。节目是否能保持长久的发展后劲,会不会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都是应该深思的问题。前景期待,精准的受众,可持续的内容输出、优秀的喜剧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奇葩说》的舞台上,老奇葩越来越少,《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从海选环节,老选手也要拼了命才能从选手中脱颖而出。段子写不出来,创造枯竭,都成了老选手的通病。培养职业编剧,笑果文化传媒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从几年前已经开始的噗嗤学院公益训练营,就旨在培养职业编剧,笑果文化通过线下深度交流,创造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3.凸显文化特色

“美语是单口喜剧的母语”,单口喜剧领域美国是领头羊,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是行业标杆。但是对于美国的单口喜剧,我们中国的市场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播种中国特色文化种子,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脱口秀文化。《奇葩说》第六季有个辩题“美术馆着火,先救画还是先救猫?”这个哲学的命题在听到了黄执中的那句“远方的呼唤”时,谁不为之感动?辩题“爱人离世,你会把TA的记忆交给AI吗?”,苏轼的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传统文化在节目里生根发芽。

人文关怀,是自由和平等,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同样看到了《奇葩说》的创作团队将人文关怀元素不断强化。在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接连担任导师外,第七季又请来了华东师范哲学系的刘擎教授从普世价值去引导观众,这无疑不是个进步。

一档综艺节目要实现全面娱乐化,必须传播正能量,以社会效益为主。如果节目只从短期眼光来看,只要短时间的高收视率,不能将眼光放长远,那么节目势必走不远。不能谋取长远利益。节目的嘉宾阵容虽然要求有一定的话题度,但是要从整体上来看是积极正向的,能够起到楷模示范作用的,为公众树立榜样。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只有结合了本土基因,才有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催文化:《全能语言的文化时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P84-85.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P133.

[3]郝洋:《〈脱口秀大会〉中的生造词现象探究》,《大观》2019.01.P148.

[4]李培培 严海艳:《浅析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以〈吐槽大会〉为例》,《视听》2019.01.P56.

作者简介

樊璐系济南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张强系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编导;杨洪亮系济南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济南市技师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猜你喜欢
文化特色娱乐化
我国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突破
梅山文化动画化的可实施性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日本旅馆传统文化特色研究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反腐报道娱乐化之忧
蜀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