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茹 俞琪
[摘 要:《百年孤独》与《白鹿原》都是以魔幻现实主义为主要写法的小说。这两部作品,无论是从细节描写,还是从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蕴含着较强的魔幻性,但是在魔幻的表层的掩饰下下,隐藏的却是对现实的抨击,把社会上的种种进行批判和展露。这两部作品色彩鲜艳,风格独特,值得思考。
关键词:《百年孤独》;《白鹿原》;魔幻性;现实主义;对照分析]
在众多以魔幻性和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描写的文学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百年孤独》和《白鹿原》了。这两部作品的来自两个国家,作者一个是来自哥伦比亚的加西亚和来自中国的陈忠实,两人所处的地域不同,所感受、认知的文化也不同,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采用一种写法来对自我的作品进行创作,并且事实证明他们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进行创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笔者就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看一看这两位作者是怎么在遵循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采用迷幻现实主义的原则进行创作,怎么把看似杂乱从生的内容进行描写的,并且还成就独特风格。
一、源于作品细节上的魔幻性
在《百年孤独》和《白鹿原》这两部文学作品中,有多处的描写十分模糊却又充满神秘感,让人感觉十分奇怪。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两部作品的创作基础,是以一些古代时期的神话故事为背景,这些故事和传说都是人们所不被熟知的东西。但是总得来说这两部作品就是主要对那些无法解释的非自然的现象进行描述的书籍。可能是由于人们对死亡、人死后归宿等这些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再加上拉美文化与我国古典文化中都有一些十分相似的,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传说,所以在这两部作品中,对死亡的描写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写法。
如:《百年孤独》中有一处细节描写,霍阿卡蒂奥被人抢杀后,鲜血从门下溢出来,竟然自己穿过客厅流到街上,接着土耳其人大街上奔驰,然后鲜血自己改变了方向,一直奔向他母亲乌苏娜的房子。这一处就是作者对人死后的归宿进行的描写,其含义是人死后会回到自己亲人身边,实现再一次的复活。在《白鹿原》中,对死的细节描写也十分魔幻,第一处就是在小说的开头,提到了白家秉德老人的死,是源于梦中自己感到胸口和喉咙感到不舒服,嘴却只能发出类似小狗一样的叫喊声,身体被扭成麻花,在大夫冷医生在喉间扎了一阵后,冒蓝烟、发恶臭,然后就奇迹般地好了。但是当人们高兴时,在一次发病。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莫名其妙的死和病都十分的魔幻,完全符合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与死的理解以及人后的归宿安排等,其实作者主要想展现的是,这些对于死的表达和解释都来自于民间的传说。
二、故事情节发展上的魔幻性分析
另外,这两部作品的魔幻,不仅仅是体现在细节上,在故事的发展情节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第一,小说的整体布局、文中贯穿的线索。《百年孤独》一书中,它的引子,以及贯穿全文的主体,就是“羊皮书”手稿。除此之外,另一线索在开头就被提出来的一个诅咒,文中是这样写的:“羊皮书”的手稿上的文字不是普通文字,而是用特殊的神秘文字所撰写的,记录的内容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手稿预示着这个家族中每一个人的发展,以及近亲结婚所生下的那个长有“猪尾巴”的孩子这个咒诅,这个咒诅在这个家族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并且左右了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终于,在第六代生下了一个长有“猪尾巴”的孩子,这时,咒诅实现小说内容完成、充实起来了,这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故事情节的魔幻性。在《白鹿原》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白鹿精灵以及由它所引起的一系列有关买地、换地、迁坟的故事,这一线索与白家、鹿家第三代人的发展都关系紧密,并且还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比什么迷信、神秘不可知的力量、命运安排、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得道成仙、死后复生等等,在小说后面的情节发展中,主要是以白、鹿两家的孩子们事业、爱情等方面的发展进行的记录,并且紧扣线索围绕白鹿精灵传说进行,并且引出买地、迁坟。
小说情节上的魔幻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具体走向上,就好比在《百年孤独》中,吉卜赛梅尔加德斯的神秘故事,这可以是整本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细节。所提到的梅尔加德斯不仅引起了马孔多的变化,以及与其相关的预言、忍受不了死亡的威胁等,这些地方的描写极其具有魔幻性。
三、魔幻表现下的现实性
这两本小说最微妙之处就在于保持内容的现实性,也就是说,虽然在写法上作者采用了魔幻性的写法,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表达社会现实,表達对现实的看法。也就是不管怎么模糊、怎么掩盖,最终都会被现实所揭露。也就是说,魔幻性的表达并不是把内容变得魔幻,而是在魔幻中挖掘现实。
四、结语
《百年孤独》与《白鹿原》这两部小说用的是同一种写作手法——魔幻性现实主义手法,魔幻与实现缺一不可,衔接紧密。这两部作品充分的彰显了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的优美,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描写的手法以及是要表达、揭露、抨击的现实,也就是说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写物私人,而是要表达出对某一特定内容的情感,更要把国家历史、发展变迁、传统文化等融入进去,使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回望过去,受到激发,更好的展望未开。
参考文献
[1]徐叶.《百年孤独》在中国的接受[D].北京师范大学,2018.1-56.
[2]佟鑫.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D].沈阳师范大学,2019.1-44.
参考文献
陈新茹(2001.11.05—),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在读。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2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