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生:筑造“蓝色粮仓”

2021-06-28 01:11于倢
商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牧场渔民水产

于倢

海洋牧场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工程,涉及政策、环境、科技、投融资、管理等多方面问题,需要几代人持续努力与持久付出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1964年,杨红生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杨红生的童年常以红薯果腹,碰到收成不景气时,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在那时,稻田里的黄鳝鱼就成了村民们不可多得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儿时的杨红生常常想,“要是能让大家都吃上鱼就好了。”

怀揣着这个信念,杨红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农学院水产系(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后又考上了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师从著名养殖水域生态学家李德尚,攻读博士学位。

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牧场”,他们的研究让渔民有了稳定的收益,让浑浊的近海变得蔚蓝,让老百姓吃上了优质健康的水产品。

以人为本 筑造海上“蓝色粮仓”

把海洋建设成巨大的“蓝色粮仓”,是我国几代海洋学人的梦。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奠基人曾呈奎就提出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概念。但海洋牧场的建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我国海洋渔业起步晚,科学化捕捞程度低,在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杨红生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捕捞业快速发展,到九十年代,我国水产总量一直稳居全球首位,但过度捕捞造成了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经常出现渔民出海百里却空网而归的情况,渔业生产效率低下。不仅如此,养殖技术的落后还给渔民带来了很大的健康风险,甚至威胁生命。

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改善渔民生活,扭转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局面成了杨红生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改善近海生态环境,增加渔业资源。

“构建海洋牧场正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杨红生说,与捕捞相比,海洋牧场注重对生物资源的养护和补充;与海水养殖相比,海洋牧场可实现物质和能量多营养级利用,有效降低投入品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拓展了养殖生物的活动空间,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与单纯人工放流相比,海洋牧场注重生物环境修复和资源管理,保证了增殖目标生物的成活率与回捕率。

通过杨红生团队的努力,位于山东省莱州湾海洋牧场的渔民平均年收入由 5 万元提高到 17 万元。渔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老百姓的餐桌也丰富了起来。杨红生自豪地说,当今世界每养殖三条鱼就有两条是中国的,在大众的餐桌上,水产品随处可见,自己当初“让人人都能吃上鱼”的愿望早已实现。

渔旅融合 建设海上绿水青山

“建设海洋牧场只追求经济效率而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是万万不行的。”杨红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海洋牧场建设正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养护与渔业持续产出的有效举措。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实施建设了11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場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而生态效益高达604亿元,远高于海产品收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此外,海洋牧场每年还可固碳19万吨,消氮16844吨,减磷1684吨,对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防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杨红生介绍,不同于传统的海水养殖和美日韩的海洋牧场,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核心是因“海”制宜,将渔业持续产出、旅游产业和海上清洁能源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举多得。杨红生说,“要通过海洋牧场建设把水域变得更干净,真正成为海上的绿水青山。”

为此,杨红生带领团队创建了“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功能多元”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取得了海洋牧场生境系统化构建、资源生态化养护和安全信息化保障等系列创新性成果。

杨红生认为,在保障环境和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应推进海洋牧场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波浪发电、休闲垂钓、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三产融合、渔能融合、渔旅融合等发展模式,探索建设水上城市综合体,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支撑现代化全域型海洋牧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科学建造 推进系统工程

在杨红生看来,海洋牧场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工程,涉及政策、环境、科技、投融资、管理等多方面问题,需要几代人持续努力与持久付出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建设海洋牧场要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洋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学原理,科学规划布局和设计,实现海洋空间和天然饵料的多层次立体利用,带动观光旅游和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杨红生说。

“海洋牧场建设不是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而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工程。”杨红生说,“海洋牧场建设前,需要对建设海域开展资源与环境现状调查,同时对建设海域能够承载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建设什么类型的海洋牧场,采用何种步骤建设海洋牧场,如何实现科学布局。”

杨红生介绍,为让一线从业人员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洋牧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多家涉海科研机构和企业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制定了系列海洋牧场建设技术地方标准,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国家标准的制定,创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实现了海洋牧场企业发展与渔民收入同步提升、海域生态与产出效益同步改善,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在刚刚闭幕的青岛市两会上,作为市政协委员的杨红生建议,要发挥高校院所原创驱动作用。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应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海洋牧场相关科学研究、示范建设和产业化推广,为实现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杨红生的心目中,未来的海洋牧场将是一个“碧波万顷、海阔鱼跃的秀美图景”。海洋牧场将“让大海变得更加蔚蓝,让大海成为人工渔场,为国人提供清洁的环境和优质的海产品”。

猜你喜欢
牧场渔民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海上牧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叮当牧场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海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