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年经济高峰论坛撷英

2021-06-28 01:12本刊编辑部
科技智囊 2021年4期
关键词:独角兽数字经济

本刊编辑部

2021年3月31日,以“重构增长——数字经济与独角兽”为主题的“2021新年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经济增长,与会嘉宾通过演讲和对话,就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支持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积极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先导,深入实施“五新”政策,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积极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独角兽企业是数字经济的先锋,是科技创新企业的典型代表,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新的消费市场,成为建设国际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风向标:一是助力新经济加速跑。二是研发投入保持高强度。三是逆势增长势头强劲。

北京独角兽企业有发展速度快、行业跨度广、产业估值高、融资速度快、企业聚集度高这些基本特征。独角兽企业集中出现在北京的原因主要有:好政策是催生独角兽的必要条件,好环境是培育独角兽的重要土壤,技术突破是壮大独角兽的关键因素,领军人才聚集是独角兽发展的内生动力。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 燕瑛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上看,持续推进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引发全球创新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调整与变革;从国内看,我国正面临世界持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期、经济发展换挡升级期及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构建期等历史性交汇期。当前,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正成为重构增长的重要抓手。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的活力,是新技术的引领者、新业态的先锋者、新赛道的开辟者。培育数字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既是抢占数字科技先机的切入点,也是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着力点。近年来,《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上榜了一批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以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新兴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等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数字技术渗透生产生活的最好见证和最佳实践。探讨“数字经济与独角兽企业”,切合时代特征、符合社会需求。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郑焕敏

数字经济成为2020年经济复苏新动能。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全球各国都渴望经济恢复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2.3%,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数字经济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很多独角兽企业恰恰就是数字经济当中的一部分,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它们提供了民生的保障,提供了教育,提供了医疗的服务,这就是数字经济的魅力所在。

独角兽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独角兽企业就是数字经济中最优秀的一批代表,它们的创新经验和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北京拥有93家独角兽企业,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是遥遥领先的。在北京能够诞生这么多独角兽企业,是因为北京市良好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人才土壤,以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全球课题——“押注”未来产业。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关注焦点。2020年,美国一个由参议院两党领导人组成的小组提出了《2020年未来产业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来促进产业的发展,拜登政府上台后收到的第一个来自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就是关于未来产业的报告,美国把对未来产业的押注当成和中国竞争的主要着力点。2019年8月,欧盟委员会建立了一个高达100亿欧元的基金——“欧洲未来基金”,以投资未来产业、应对未来的挑战。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未来产业立为“十四五”重点建设的项目和方向,总书记在很多次讲话当中都提到了未来产业。

谁掌握了未来产业,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未来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引擎,是决定中国经济命运的关键一招。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和重大的科技创新而产生的产业,对区域经济、国家竞争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我们要站在增长的角度找答案、找鑰匙,这把钥匙就是对于数字经济、对于未来产业的关注,尤其是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把目光再放长远一点看,未来的15年,未来产业也许就是决定我们经济转型能不能成功、高质量发展能不能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未来产业在哪里?在我们最熟悉的这些名词当中,包括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挑战的,它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有更好的良性互动。政府往往喜欢做产业政策,现在可能要调整到竞争的政策,要从选择性的支持,变成用方向去引导。我们还要从过去依靠产业化的支持,到现在变成靠市场去拉动,政府要允许企业失败,允许企业在失败之后再去创新。

数据挖掘:发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可以发现未来产业、发现值得我们投资和关注的对象。通过对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北京已经形成了人工智能的完整的产业链,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都出现了一批典型的民营企业,出现了很多科技创新的成果,所以北京在全国和全球才会有如此强的竞争力。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可以发现,北京云集了全球最好的人才,专家学者都集中在这个领域,全国能够获得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有三分之一在北京,所有的创业人才最大的群体聚集在北京,因此北京押宝在人工智能产业上是有深刻逻辑的,是有深刻背景的。对企业来说,未来产业的先行者一定会成为将来产业的领导者。对一个城市来讲,未来产业的策源地一定会变成将来这个产业的中心地。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 李志起

数字经济已在我们身边。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适者生存。我们处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演变与跨越的十字路口(机器替代体力,智力替代人力)。有新生就有淘汰,跨界迭代不可避免。竞争很激烈,合作才能共存。

数字经济新动能。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将是竞争的核心实力,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具备了优势。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载体),至2025年国家将投入10万亿进行新基建。数字素养成为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基础能力。数字经济对时间和空间重组。数字经济缩短了运行时间,跨越了地域界限,疏通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屏障,实现了知识挖掘与知识加工提速。数字经济使得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数字产品成为工业的主流。

创新的路还很长。信息技术更新换代与竞争,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需从研发、产业、市场的各经济活动环节实现不间断的突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工业和商业模式,重构智能型经济新业态。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供给。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与产业和区域规划建设衔接,不断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与效率。发挥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弥补数字鸿沟。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北京市具备推动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市场多重优势。数据资源是主动权,数据标准是话语权,数据规则是治理权。

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 刘燕华

不一样的世界。地缘政治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贸易将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链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的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科技脱钩的概率加大,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将面临极大冲击。

千万不要低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空间。新冠疫情没有冲击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积累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中国的市场吸引力仍然很强,中国市场的实际吸引力在疫情之后可能会增强而不是削弱。中国需要未雨绸缪,一是立刻救助因疫情而即将倒闭的中小企业,二是扩大内需,为货物出口相关的1亿工人找到新的就业方向。从中国在全球创新周期中的作用、中国的消费周期、中国的城镇化周期、中国居民的财富观、中国产业的前景、中国改革的空间等方面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从200年大轮回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巨变。过去100年全球最大的变局是中国不可遏制的崛起。中国自1500年以前领先世界,自工业革命后真正落后世界。中国“十四五”目标的实现,将使得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经济重心重回亚洲。

中国经济大变局的内涵。增长周期,从高增长到常态化增长;政治周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技周期,全球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兴起;金融周期,双支柱战略;动力周期,从凯恩斯到熊彼特周期;需求周期,消费崛起。中国经济大周期的巨变: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从高增长时代进入高质量时代,从出口立国进入创新立国,从人口红利进入人口短缺,从区域大国进入全球大国,从低风险时代进入高风险时代。

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低垂果实,进入无人区。中国经济需要换发动机,而不是换车轮,新的发动机是新改革、新制造、新消费、新城镇化。“双循环”战略打通中国未来财富的任督二脈。消费大循环:培训消费,培育8亿中产;技术大循环:核心技术突破;制造业大循环:告别大而不强;城乡大循环:完成城镇化;产业大循环:健康、医疗、休闲、娱乐、文化。

中国未来的产业: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业,木——大消费产业,水——强大的制造业,火——战略和前沿产业,土——新城镇化带来的数字产业。

中国经济未来的钻石模型: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的大国策不可动摇,越是逆全球化的时代,越要坚定改革开放步伐,改革红利仍然很大;制造立国,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地位不可动摇,中国拥有全球最好的“制造业公地”,中国向“新制造”迈进的基础很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供应链”,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设施、5G设施、物联网设施以及制度设施;将扶持中小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国策。

百年大变局的核心:谁掌握了制造业,谁掌握全球。

独立经济学家、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 马光远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数据生产力崛起——新动能、新治理。“十四五”规划前瞻:要素市场化、全面数字化、民生富裕化、全球一体化。未来数字经济的八大特征:创新驱动、以大众为重、普惠协调、开放共享、多方协同、竞争有序、安全可靠、智治善治。

“十四五”期间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1.战略新兴产业获持续支撑;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3.绿色环保产业迎来新机遇;4.产业链供应链将加快优化;5.民生事业蕴含大量机遇。科技创新创造新动能:大中小企业加速融通创新,数字经济空间巨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强化创新激励机制。

研发基于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服务民企民众的新版信贷市场及资本市场平台。加快打造数字化信贷市场平台。向数字化银行转型是未来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唯变所适——以流程化组织建设、数字化转型方式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搭建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十四五”转型升级:创建21世纪新型数字化、平台化资本市场。

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黄剑辉

产业物联网和产业数字化共生共存,相互协同;产业互联网是前提,产业数字化是必然过程,产业重构是目标。

快消品行业天花板很高、规模很大,基本不受经济形势影响,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传统性非常强,效率很低,亟须转型,产业数字化是未来最大的机会。

行业变革必然充满艰辛和挑战,注定是苦活、累活、远活。行业变革需要具备战略定力,始终坚守,不断强化和提升核心能力,不断积累和沉淀管理能力。

独角兽就是个积累沉淀的过程,否则独角兽也注定是短命的兽。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商会副会长、中商惠民集团董事长 张一春

新的货币形态和支付方式必将催生更多金融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影响。“十四五”期间,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法定货币的新形态,将成为新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也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金融领域的数字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带向新高度,将会服务于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完善。

数字人民币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发展。对用户而言,提升支付多样性、便利性。对小微企业而言,有助于降低结算成本、提升结算效率。对产业而言,数字人民币将推动新业态的出现。对国家而言,数字人民币有利于应对美国金融脱钩,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2001—2010年是支付信息化、支付网络化,2011—2020是支付市场化、支付移动化,2021年之后是支付数字化、支付智能化,数字人民币或将开启支付产业新的黄金十年。

当前,企业和消费者对数字人民币了解不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作为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投入资源来教育和培训市场,一是政府应投入资源吸引和激励企业和消费者参与试点,二是政府机关应带头使用数字人民币,如公务员的工资、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等可考虑用数字人民币发放。

数字人民币推广在用户钱包端和商户受理环境端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C端和B端必须建立正反馈机制,全社会才能自发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建议监管部门和运营机构尽快放开C端的钱包注册限制,通过壮大用户群,以需求牵引供给,促使企业和商家加快受理环境建设,从而实现C端和B端相互加强。

拉卡拉集团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 唐凌

数字经济迎“疫”而上,为停学的师生提供“云学”,为断链的企业“接链”,为断货的居民“送货”。数字经济从人与人的连接、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商品的连接,到为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增效,实现了进化之路。

数字好民生=数字创新+民生价值。数字本身跨越时间和区域的界限,拥有广袤的价值;提供精准的需求,减少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匹配性;能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基础设施。

独角兽的价值不在于规模,而在于责任。独:独特切入点,发现需求;角:创新视角,提供价值;兽:物种进化,反哺生态。以独角兽之身,尽民生发展之责。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 曾斌

北京数字经济的活力指数现在为83,数字经济成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核心动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到2035年预估会超过85%。畅想2035年,北京将从超级城市转化到超级智能体,随着数字化的链接,这个城市将会变得无比智能。

未来将从不能停电转化到不能停算,过去的基础设施要求不能停电,未来数据智能时代核心驱动力是数据和智能、算力和算法。未来如果算停了,这个城市也将处于停摆状态。而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将从投入产出转化到结构产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从心想事成到心不想事也成。

北京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 屈庆超

水滴公司没有思考过15年后的规划,而未来5年,水滴將打造医保外最大的支付体系,提升保险理赔服务体验。目前,在中国保险行业大赛道,中国在全球排第二,跟美国差5000亿美金规模。2035年保险数据显示,在2030年左右中国保险的市场超过美国,2035年大概率超过美国。

水滴公司合伙人兼副总裁 蒋伟

北京是中国的医疗中心,也是亚洲医疗中心,甚至在全球来说,全球手术量最大的地方肯定在北京,看病难问题一直困扰这不少人。数字医疗会使得北京成为数字科技的全球创新中心之一。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 王航

相关数据表明,未来80%的GDP和90%的科技创新都会在园区中产生,中关村科服在谋划打造数字标杆园区,未来园区首先以人为中心,园区未来是社会经济生活主要的场所,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人在园区中能够实现安全便捷舒适以至于社会社交的成长和价值的实现。为此,我们将在设施、园区企业上下游成长等方面做工作,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完善服务。

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宏

在数字产业化应用这一块,北京作为中国教育高地,在数字技术核心技术攻关应该承担重要角色。从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优势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产业互联网领域中数字经济的发展其实还远远不够,北京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应该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在数字贸易方面,结合北京的定位,在服务贸易特别数字服务贸易方面有比较大的空间,数字文化服务、语音服务都可以为北京作出贡献。此外,共享经济可以解决资源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发挥更多作用。

腾讯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王星

到2035年将有4个方面的趋势:第一个趋势为开放趋势,开放不仅仅数据的开放,产业之间打通,更是全球化的开放;第二个趋势为绿色趋势,未来无论是绿色计算中心技术,还是已经尝试的如像蚂蚁森林公益类植树项目,相信越来越多这样的技术,将提早实现绿色的目标;第三为普惠趋势,相信数字经济未来一定是围绕人更美好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发展的,所以无论消费还是体验,我们相信数字经济未来一定会让大家在技术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享受;第四为创新趋势,创新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原动力,相信在场景和技术双开放和驱动的背景下,更多的产业链会融入创新中来,在创新过程中真正实现发展动能的转变,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阿里巴巴集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宋逸群

未来由政府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将形成三个趋势:第一,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能够促进越来越多新业态新模式出现,数据生产要素在释放更多生产力,未来数据生产要素将创造更多生产力;第二,科技企业会更多融入实体经济,实现与实体经济共生;第三,政府和科技企业相结合推动数字政府数字中国建设,数字政务、智慧城市离人们越来越近。

京东科技宏观经济与产业研究院研究总监 张明明

猜你喜欢
独角兽数字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吃眼泪的小独角兽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答数字
认不出了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