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统编本教材语文要素的有效策略

2021-06-28 00:58孙世梅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句关键要素

孙世梅

“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组元,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语文要素”的提出,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笔者结合具体课例,提出了语文要素教学要做到“强化意识,聚焦要素;有机融合,实现统整;适当复现,持续深化”,这样,语文要素就更容易落地生根。

一、强化意识,聚焦要素

统编本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从低学段到高学段有序分布,是课标各学段目标、任务的具体体现,呈现出了序列化、体系化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强化“要素”意识,是对课标理念的落实,利于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强化语文要素教学的意识,明确教学任务

使用统编本教材,要正确理解教材编者意图,同教材编者对话。语文要素是统编本教材单元训练的主线,教师对此要予以重视,不能视而不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由于对此存在模糊认识,导致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语文要素”进入教材体系,为教师明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教师进行单元教学,首先要关注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一单元阅读部分的内容包括《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部分的内容为“这儿真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无论是阅读还是习作,都要聚焦上述两方面语文要素的落实。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等,来理解每一段话的意思,这就是本课主要的教学任务。这一单元的有些课文,每一段话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都有一个概括段落大意的关键语句,是进行要素教学的代表性、典型性载体。为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要素,紧紧围绕要素、突出要素进行备课,确定教学任务。

2.理解单元语文要素的内涵,定位教学目标

就具体的单元语文要素而言,教师要结合单元内容,正确理解、内化并做到转化,避免出现孤立开展知识教学、照搬概念、机械操作等现象。

语文要素指的是必备的语文知识和关键的语文能力。依据要素定位教学目标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要素内涵,这样就会避免目标确立的失当。再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例,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掌握关键语句的概念,把握关键语句的特征,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这样的目标,显然指向了概念教学,是有偏颇的。就这一要素的教学,学生无需记住关键语句的概念,只要结合具体的段落,能够找到这个统领全段意思的句子即可,并学会在习作过程中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以《海滨小城》的第4自然段为例,这一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中心句,也就是关键语句。第二句围绕“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介绍了树的种类多,第三句、第四句分别写的是桉树多,凤凰树多,同样是围绕着关键语句的意思写的。这一段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为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看看作者是怎么围绕这个意思写的。这样的目标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需要依托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达成,既指向了内容的理解,又指向表达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设计教学活动

使用统编本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是一个显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扎扎实实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以《美丽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设计教学活动如下:“①默读这段文字,数数一共有几句话,看看每句话写了什么。②这几个句子是一组,选择一个句子担任“组长”,说说这样选的理由。③討论一下,其他的句子是怎么围绕这一个意思来写的。④围绕这个意思,试着再补充一两句话。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直指语文要素的落实,最大化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如何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掌握了构段的方法和要领,从而迁移至习作之中。如此进行语文要素教学就避免了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更易于落地,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有机融合,实现统整

语文要素直观地呈现在统编本教材的编排之中,引导教师要强化“要素”意识,但也要避免在教学实践中出现“唯要素”的错误倾向。“要素”是重点,但不是唯一,“要素”的教学要和相关的语文素养提升加以统整;同时,“要素”教学还要避免孤立地、碎片化地处理,寻求到相关的支持性条件,找到其内在环环相扣的联系;还要建立起单元整体的体系,做到单元内部的横向勾连,开展单元整体意义上的融合教学。

1.凸显要素教学,多维目标,协调发展

使用统编本教材,要凸显要素教学的重要地位,时时聚焦要素,但不是只有教学要素,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也要兼顾。在要素教学方面下足功夫的同时,教学的目标也是多维度的,以实现学生各方面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以《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接下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路人是怎么问的,王戎是怎么回答的;当其他的孩子尝到李子果然是苦的那一刻,他们会对王戎说什么、做什么;路人听到王戎的回答又会说什么、做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补白,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实现要素落实的过程,是调动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讲讲这个故事,并提示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表情,还可以加上动作,也可鼓励学生找同伴表演这个故事。这样的做法,把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学生多项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2.找到支持条件,建立联系,步步为营

在使用统编本教材的过程中,如何在具体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需要找到与要素相关的支持性条件,并建立起条件与要素之间、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密切关联,再加以整合,而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进行要素教学,这样更利于达成要素教学的有效、实效。

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编选了一组历史故事,分别为《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含《扁鹊治病》《纪昌学射》),另有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首先,这个要素是有联系的,前句是后句的基础。就简要复述而言,“了解故事情节”是必要的支持性条件。那么,了解故事情节的支持性条件则包括明晰事情发展的顺序、关注表示时间和顺序的词语、给每个故事起个小标题再把各个小标题连起来等等。依据课文的特点,选择确定达成要素的必要的支持性条件,建立起其内在联系,进行统整教学,从而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与之相关的语文能力。

3.着眼单元整体,理清关系,密切勾连

统编本教材通过语文要素及人文主题将单元各部分内容统整在一起,形成了结构严谨、彼此关联的系统。因此,教师务必将单元看作一个“整体”,理清个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各自为政的“分散式”教学。

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通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即“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第一篇精读课文《竹节人》,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目的的阅读策略是什么,以及怎么根据目的选择材料。第二篇精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以旁批的形式呈现儿童阅读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示范,提示达成阅读目的有多种方法,比如浏览、找关键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两篇精读课文是有梯度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其次要根据目的,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取舍;最后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达到阅读目的。第三篇《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意在运用前两篇精读课文中承载的技巧、方法等开展独立阅读实践,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迁移运用,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梳理总结了这一阅读策略,强调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强调要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好习惯。综上,教学这一单元时一定要“瞻前顾后”,密切勾连,从整体出发到个体再回到整体(如下图所示),加强教与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适当复现,持续深化

语文要素在统编本教材中的分布,不是彼此孤立的,在横向和纵向上均有各种联系。前面出现的语文要素,是后面要素的必要前提或基础。教师要善于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从整体上建立起教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利用好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复现点,加以强化和巩固。同时,得法于课内的教材教学,得益于课外的实践活动。教师要为引领学生开展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实践中经常对课内学习的语文要素进行适当的“重温”和深化,以切实提升其语文素养。

1.把握教材编排横向的承接点,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统编本教材重新建构語文知识体系,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不仅是教材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而且对于前面提到的语文要素,后面多有相应的安排,以便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二)》为例,“阅读提示”中要求学生“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上一单元”指“提问策略”单元,学生掌握了连词成句、不回读、带着问题、抓住关键词句等提高阅读速度的办法。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此继续承接上一单元,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练习。第三单元的故事篇幅较长,是练习速读能力的好素材。同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创造性复述”,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是进行“创造性复述”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每一次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夯实基础,思考这一要素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中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语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之间有何联系,这样的教学就不至于走向封闭,更会关注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使教学更具立体化、体系化、系统化。

2.明晰教材编排纵向的衔接处,从低到高有序递进

课标的编排体现了九年一贯、螺旋上升,注重了各个学段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的特点。统编本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分布,与此一脉相承。对于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在不同年级进行了深化,体现了一种由浅入深的梯度性训练。教师要善于抓住语文要素在不同年级的衔接点,做到前后照应,顺势而为,持续推进。

比如,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编排了“详细复述”单元,四年级上册编排了“简要复述”单元,五年级上册编排了“创造性复述”单元。虽然复述要求不同,但同样是对“复述”这一要素的不断复现。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都是在学生了解原文内容、把握叙述顺序等的基础上的复述。教师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把课文中规范性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创造性复述”需要学生根据对内容的理解,改组课文。比如,改变人称、体裁、结构,展开想象、增加内容等等。教师备课和教学,要通读整套教材,把教材中语文要素各个年级衔接的点进行梳理,便于在教学中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在初次教学某一方面的语文要素时,就要夯实底子,为后面的要素深化做好必要的准备,打好基础。在后面册次出现的相关要素,也要看看教材之前的相关编排,以便更准确地定位新的教学生长点。

3.适度增设教材之外的训练场,加大综合练习力度

对于语文要素的教学,仅仅通过教材的教学进行落实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开发教材之外的资源,通过搭建和学生语文生活对接的训练场,在综合性学习中加大训练力度,对教材中的要素教学进行多次的复现,以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计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具体的语文要素分别指向预测策略、提问策略、有速度的阅读、有目的的阅读。这四个方面的语文要素,通过教材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得法。如何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迁移和运用。只有通过扎实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掌握这些阅读策略,实实在在地提升其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要素的教学,强化意识,高度重视为先;建立联系,加强统整为要;反复实践,持续推进为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语句关键要素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
鹏鹏猪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