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鱼
回想整个学生时代,尽管学业成绩并不差,但理科课程却始终是我这十几年来的心病。
无论是小学的鸡兔同笼,初中的几何辅助线,还是高中的导数,这一类题目我从来都只是碰运气,我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识:我并不算是一个脑子灵光的人,充其量是不木讷。
我也不止一次参加过数学类的竞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被迫”报名,但心里隐隐地还是想证明自己也可以像班里的厉害角色一样,有不错的理科思维。事实是每一次老师带着一叠奖状宣布谁谁谁获奖后,我都会暗自失望好久。
失望的次数多了,期待的程度也会逐渐降至零点。陪跑得多了,自然而然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尽管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鼓吹我们要勇于超越他人,但凡事并不绝对,承认自己不比他人强有何不可?
不断陪跑后心里有积聚的强烈的落差感,不也是因为心里的那一份执念吗?
这个世界存在着亿万种个体,每个个体间都不尽相同,也正是因为多样化,才造就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有些人天生不善长理科,却在其他方面有异乎常人的天赋。抛弃“别人行我更行”的观念,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到达自己可以能做到的位置,并追寻真正适合自己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未免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况且,绝大多数竞赛的题目都会超纲于课堂所学内容,答不上来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既然是竞赛,就肯定会有优胜者和淘汰者,没有得到奖项并不能證明你很差。
人生也是如此,芸芸众生,千姿百态,望着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有多少人心里会因为自己是一个陪跑者而眼神落寞呢?
马拉松比赛里有这样一类人群,他们参加比赛是为了挑战自己,不是为了赢,更不是为了和别人比。对于他们而言,跑完马拉松比赛即是自己的胜利。他们是陪跑者,却不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为目标,轻松自在,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当然,更有一些人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过关而不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你不可以说他们胆怯,人生不是非对即错的判断题,选择不当陪跑者,而去当路边鼓掌的人,也是可以的。
所以呀,允许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成为金字塔的中下部,更要允许自己多尝试其他的东西。包容自己的不可以,压力往往会少得多。
但是,包容自己的不可以从来不是纵容自己的不可以。因噎废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也不可取。轻松向上地学习、生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