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近10年的公益林资源调查工作,分析可知,无论是从公益林生态效益永续发挥,还是从各级公益林管理部门科学经营管理角度分析,明确朝阳县公益林数量与质量,做到“心里有数”,是朝阳县实现科学的森林资源经营与保护的重要手段。随着公益林管理实践不断深化,朝阳县生态公益林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生态保护体系,生态效益初步显现,这对维护朝阳县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益林;调查;问题;建议
生态公益林是以维护国土安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生物多样性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生态公益林区划对象是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脆弱区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1 公益林现状
朝阳县生态公益林小班数为36606个,面积为22.3560万公顷。按林分结构区分,乔木林82484.1公顷,疏林地4006.7公顷,特规灌木林92652公顷,宜林荒山荒地32890.7公顷,宜林沙荒地12.9公顷,造林未成林地6423.7公顷;按土地所有权区分,所有权国有31384.7公顷,集体112123.5公顷,其他80052.1公顷;按林木所有权区分,所有权为个人95082.7公顷,国有31040.3公顷,集体17326.2公顷,其他17.6公顷,铁路41.4公顷,其他80052.1公顷;按保护等级区分,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1级75665.4公顷,2级335.9公顷,3级71514.8公顷,其他76044.2公顷;按森林(林地)类别区分,一般公益林8864.7公顷,一般商品林28396.3公顷,重点公益林174467.2公顷,重点商品林11729.2公顷,其他102.9公顷。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公益林是“森林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这一主要矛盾始终贯穿于整个公益林管理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势必会对公益林资源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公益林数量、质量和结构有所变化。其次是小班区划边界不准确,导致公益林面积不实。三是监测工作滞后,对自然灾害破坏、人为破坏的公益林监测不到位,调整不及时。我们如何把生态公益林资源调查工作做得更科学、更有效,让其更好地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更翔实、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事情。
3 发展建议
3.1 调查对象的广度应全覆盖
“大数据”是保证监测结果更加准确的必要条件。仅就朝阳县来看,全县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变、林牧矛盾突出、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森林资源的生长情况各异,而且在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效益差异较大。如果单独选择几个乡镇或几个林场做样本开展抽样性调查,其代表性不强,势必会直接导致调查结论的偏差,甚至会影响顶层设计的精准度。所以,应该对全县所有公益林小班进行调查,调查因子要详尽,主要包括地类、树种、树龄、树种组成、每公顷株数、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土层厚度、灌草种类及盖度等。
3.2 调查内容的深度还应深化
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及与生态效益相关的生态指标的动态是受社会因素(如放牧、火灾)、气候因素(如降水量、自然灾害)、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等诸多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在未来的资源调查工作中,应当考虑更全面一些。
3.3 加强对基层调查技术人员的培训
基层林场、基层林业站是生态公益林资源调查的主体,他们对监测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理解是保障监测结论准确的基础。换言之,如果他们对调查设备、调查方法拿捏不准,会直接导致调查数据出现“噪声”,这势必会得出不准确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因此,在监测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甚至可以常态化,即每年1次。
3.4 保证调查工作的可持续性
生态公益林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生态效益的发揮也绝非几年、十几年就能够充分显现出来的。这就要求各级生态公益林主管部门要对资源调查工作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积累,对全省生态公益林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管理规律的认识会逐渐加深,并以此来指导开拓我省乃至全国生态公益林管理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再在新的工作中不断深化对公益林管理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为顶层设计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马松(1984-),男,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工作。
*通讯作者:马松,E-mail: 18742145666@163.com。